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6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56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河口近岸水体中颗粒态重金属的潮周期变化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对长江口崇明东滩近岸水体中颗粒态重金属的潮周期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粒度影响,底层水体中颗粒态Cu、Pb、Fe、Mn、Zn、Cr、Al的总量分别高出表层沉积物的184%、99%、56%、62%、147%、50%和45%,其中Cu、Pb、Fe、Mn、Zn、Al可还原态部分在底层水体悬浮颗粒物中的含量也明显高出表层沉积物的2~3倍,但与重金属总量相比,上述元素的可还原态部分所占比例与表层沉积物相差不大.在5次潮汐循环过程中,颗粒态重金属均在涨潮初期、高平潮前后及落潮末期出现较高含量.这种变化主要与水动力条件有关,当水体流速增大时,从底部沉积物再悬浮起来的颗粒态重金属对水体中的永久性悬浮颗粒起了很大的稀释效应.水体中的盐度、DO及pH等环境因子对潮周期内颗粒态重金属的变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2.
近20余a来,互花米草在我国沿海及河口滩涂快速扩散,已成为我国海岸盐沼中最重要的入侵植物。上海崇明东滩是我国长江口的国际重要湿地,目前受到了互花米草入侵的严重威胁。自1995年在崇明东滩首次发现互花米草以来,互花米草的分布面积已超过1 600 hm2。总结了近几年在崇明东滩进行的互花米草相关研究,旨在对互花米草的控制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目前互花米草主要分布在崇明东滩的东部及北部,决定其入侵动态与分布的主要因素在于:(1)互花米草对沿海滩涂环境具有良好适应与耐受能力;(2)人为引种大大加快了互花米草的扩张速度;(3)崇明东滩湿地的水分盐度条件特征导致互花米草主要分布在崇明东滩的东部与北部。根据互花米草的生理学特征和长江口地区的水文特点可以推断:互花米草在东滩东部和北部将继续扩张,但目前尚难入侵东滩南部区域,而人类活动可能加剧互花米草入侵。根据互花米草的入侵现状和趋势,必须尽快采取多种途径对互花米草进行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33.
利用一维圣维南水动力方程和二维浅水潮波方程模拟潮汐河口区河汊与干流之间水流衔接冲天 此基础上利用正交曲线坐标系下和直角坐标系下的二维对流扩散方程,并结合拉格郎日水团追踪法,模拟污染物在潮汐河口区河汊与干流之间的输移街接过程。最后论述此方法在珠江口虎门某工厂排污的预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4.
海南小海潟湖环境的破坏与治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口门稳定性的角度,分析了三大人为工程(太阳河改道、在通道口修筑北堤和封堵南汊道及约5 km2的潮滩被围垦)所起的作用以及波浪动力对小海口门演变的影响,认为小海潟湖潮汐通道在其演变进程中,由于潮汐弱而波能相对较强,目前仍属波浪作用为主型,依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工作,首次提出以口门复式断面和通道分汊的方法对小海及该类型潟湖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35.
概述火电厂脱硫石膏定义、生产过程和性质.简述了脱离石膏的工业利用,详述了脱离石膏对酸性和碱性土壤改良的现状和机理,并展望了脱硫石膏促进滩涂土植被演替的前景.  相似文献   
36.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Undular Tidal Bores in Tropical Rivers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A tidal bore impacts significantly on the estuarine ecosystem, although little is known on the flow field, mixing and sediment motion beneath tidal bores. In the absence of detailed systematic field measurements, a quasi-steady flow analogy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undular tidal bores with inflow Froude numbers between 1.25 and 1.6.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apid flow redistributions occur beneath the free-surface undulations, with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bed shear stress between wave crests and troughs. Dynamic similarity was used to predict detailed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undular tidal bores. The effects of periodic loading on river sediments, scour of river bed and flow mixing behind the bore are discusse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processes will contribute to better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tidal bore affected rivers, including the Styx and Daly rivers in tropical Australia.  相似文献   
37.
普兰店湾潮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近年来我国近海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要,运用具有移动边界的潮波动力学有限 差分模型,模拟了普兰店湾 潮 流场,复演了该湾的潮流结构和时空变化过程。验证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的流速平均差为-1.52cm/s,流向平无差为-2.5 度,完全符合潮流预报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38.
重污染感潮河道底泥释放特征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珠江三角洲城市重污染感潮河道为对象,研究了底泥污染物(重金属、有机物和营养盐)在静态、潮汐作用影响及人工曝气扰动下的释放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曝气充氧、重金属化学固定、激活底泥土著微生物等联合技术对底泥释放进行控制,研究其控制效果.结果表明:①感潮作用加速了底泥污染物的释放,与静态释放相比,Cu、Zn、Pb、Cr、COD、NH 4-N和TP的平均释放速率提高了1~4倍,释放量增加了0.3~1.8倍;底泥平均耗氧速率提高了1.28倍.②人工曝气扰动使底泥污染物局部急剧释放,并使泥水界面由弱碱性变成弱酸性;在有氧环境,NH 4-N、TP的释放得到有效抑制.③投加石灰调节pH至8~9,上覆水体Cu、Zn、Pb、Cr的去除率达到85%~98%,同时还可去除92%的TP和86%的浊度;在微碱性好氧条件下,Cu、Zn、Pb和Cr的释放量稳定在300μg·L-1以下.④底泥土著微生物层对水体及底泥污染物有良好的降解作用,通过间歇曝气COD、NH 4-N、TP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5%、92%和71%;但微生物层具有较高的耗氧速率,达到45g·m-2·d-1.  相似文献   
39.
基于二维水动力模型,在仅考虑潮流作用条件下,通过计算欧拉余流和拉格朗日余流并结合粒子追踪方法研究了辽宁大连—朝鲜龙渊郡连线北侧的北黄海北部海域的潮余流结构和粒子运移的趋势。结果表明:欧拉余流和拉格朗日余流流速整体较小,呈现由南向北的流向,但在獐子岛及长山群岛的附近岛屿和朝鲜半岛沿岸的海域欧拉余流和拉格朗日余流流速较大。对比粒子追踪计算的结果与欧拉余流和拉格朗日余流的结果表明,流向与粒子运移路径基本一致。该海湾的余流及粒子运动规律特点对辽东半岛东岸及朝鲜半岛西侧海域的排污及污染控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0.
黄河口典型潮沟土壤碳氮分布特征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黄河三角洲盐沼土壤碳氮含量在潮沟水系中的时空分布特征,选取黄河口一条典型的潮沟系统,采集一、二、三级潮沟表层土壤,探寻土壤有机碳、总氮与土壤容重、盐度、pH等理化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在时空尺度上表现出极大的异质性特征。时间尺度上,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空间尺度上,一级潮沟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平均值(2.9 g·kg-1、0.36 g·kg-1)大于二级(1.4 g·kg-1、0.18 g·kg-1)、三级(1.6 g·kg-1、0.21 g·kg-1)潮沟。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和总氮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P<0.01)。盐沼湿地土壤碳氮含量受土壤水盐条件的影响,而潮沟水系的树状结构对水盐条件的影响是导致土壤碳氮含量时空差异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