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6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96篇
基础理论   76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01.
为梳理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基于建筑工人个体视角确定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理论模型。结合现场访谈对模型进行修正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处理问卷数据并对假设进行验证,最终确定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结果显示:安全认知与安全能力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关系显著,安全意识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关系不显著,且安全能力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安全认知。  相似文献   
102.
围绕班组长领导方式和矿工安全行为的内涵,通过文献分析与因子分析,剖析出班组长领导主要包含领导魅力、鼓励性激励、智力激发、个性化关怀、权变性奖励、积极例外管理和消极例外管理七种方式,矿工安全行为主要包含安全遵守与参与一种方式。以班组长七种领导方式为外在潜变量,矿工安全行为一种方式为内在潜变量,基于调整焦点理论下构建班组长领导方式对矿工安全行为的影响效用模型。运用SPASS17.0和AMOS7.0软件,探析班组长各领导方式对矿工安全行为的作用路径及其影响,从而为煤矿安全管理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3.
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探讨根表铁膜形成对水稻吸收积累和转运稀土元素Ce的影响。结果表明,Ce污染胁迫可抑制水稻根表铁膜的形成,根表铁膜吸附的Ce量随着溶液中Ce浓度的提高而增加。根表铁膜形成可降低水稻根系但提高水稻茎叶对Ce的吸收积累。当溶液中Ce浓度为0.1、0.5和1.0 mmol·L~(-1)时,铁膜诱导组水稻根系Ce含量分别比非诱导组水稻根系Ce含量降低38.60%、45.94%和32.75%,诱导组水稻茎叶Ce含量分别比非诱导组水稻茎叶Ce含量提高42.37%、28.87%和22.62%。根表铁膜形成可影响Ce在水稻植株中的富集和转运能力。非诱导组水稻根系富集Ce的能力远大于茎叶。诱导组水稻根系对Ce的富集能力最强,其次是根表铁膜,最后是水稻茎叶。诱导组水稻根系Ce转运系数显著大于非诱导组的根系,说明根表铁膜形成可促进水稻根部Ce向茎叶中转运。可见,根表铁膜对水稻吸收转运稀土元素的影响机理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04.
铜胁迫对3种草本植物生长和重金属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Cu胁迫对3种草本植物弯叶画眉草、象草和苏丹草生物量、根系耐性指数、Cu积累量、富集系数、转运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弯叶画眉草和象草生长随着Cu胁迫浓度的升高呈现"上升-下降"趋势,胁迫浓度低于100 mg·kg~(-1)时促进生长;苏丹草生长随着Cu胁迫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弯叶画眉草、象草和苏丹草的Cu耐性指数分别是130.63、149.15和75.81。3种植物对重金属Cu均以根系积累为主,积累量随着Cu处理浓度的增加显著升高;对Cu的吸收和富集能力为象草苏丹草弯叶画眉草,Cu从根系转运到地上部的能力为弯叶画眉草象草苏丹草,转运系数均小于1。可见,象草耐性较强,可用于Cu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弯叶画眉草转运能力较强,可用于Cu污染土壤生物净化。  相似文献   
105.
丛枝菌根对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是一类在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并能与多数陆生植物形成共生关系的土壤真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对宿主植物的生长及吸收累积重金属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以重金属从根际土壤进入植物并在植物体内再分配过程为主线,介绍丛枝菌根在这一过程中对重金属环境行为,特别是根际土壤中重金属赋存形态及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最后,对丛枝菌根影响植物重金属耐性机制研究前沿和菌根修复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6.
大白菜对铅积累与转运的品种差异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15种大白菜对铅(Pb)积累与转运的品种差异,以期筛选具有Pb低积累潜力的大白菜品种.结果表明,15种大白菜地上部Pb含量存在显著品种差异(P0.05),表明大白菜对Pb毒害具有一定的耐受性.根据地上部Pb含量、转运系数和Pb耐性等指标评价,第一春宝可视为具有Pb低积累潜力的大白菜品种.  相似文献   
107.
研究人群密集场所的人群运动速度特征可以预测人群的运动趋势,在大型活动组织过程中可以对异常人群运动做出预警,避免过度的拥挤及踩踏事件的发生,保证大型群体性活动的安全顺利开展。利用国内某重要城市核心区公共场所人群运动的视频图像,通过互相关算法提取该场所人群的运动速度,并进一步比较通往景区的四条不同路径上人群运动速度的差异性,分析其人群运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单向通道的人群运动速度较大且运动方向基本与通道的两侧边界平行,而双向通道中由于人群中阻尼效应的影响,人群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分析结果可为核心区管理者进行大型群体性活动的组织、人群疏散与引导提供建议,进而为人群拥挤踩踏事故风险防控、拥挤踩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制定及人群聚集活动安全方案编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8.
为了能给污泥资源开发利用开辟新的途径,以黄土为供试土壤,小麦(Triticumaestivum L.)为供试作物。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泥在不同Cd胁迫黄土中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其对小麦各部位Cd的富集迁移规律。试验设计2个污泥处理水平,每个塑料盆中加入8.0 kg供试土壤或污泥含量为4.0%的供试土壤,土壤中以Cd(NO3)2·4H2O溶液形式加入的Cd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2.5、5.0、10.0、25.0、50 mg·kg^-1,对应各处理为TS1-TS7。各胁迫水平均设置3个平行,同时设置对照TS0。结果表明,黄土中低水平的Cd胁迫可促进小麦的生长,且在Cd污染水平5.0 mg·kg^-1时施污泥和未施污泥土壤中小麦生物量均最大,而高水平的Cd胁迫抑制小麦的生长,且Cd胁迫水平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烈;Cd胁迫下施用污泥可促进小麦的生长,尤其是茎叶和籽粒的生长;小麦各部位Cd的含量随土壤Cd处理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且呈显著正相关(P<0.05),各部位最大浓度分别可以达到:45.32、14.41、9.66 mg·kg^-1,且根系>茎叶>籽粒,污泥的施用能促进小麦对Cd的吸收;小麦各部位对Cd的富集能力均随着土壤Cd胁迫水平的升高而先增加后减小,污泥的施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麦对Cd的富集能力,各部位富集系数最大分值分别为1.81、0.93、0.51,但对Cd进入小麦根系后向茎叶和籽粒的迁移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9.
根表铁膜作为污染物进入植物体内的门户,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底泥起着重要作用.有机物降解消耗DO导致的底泥厌氧环境会显著影响根表铁膜的形成,并改变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从而影响重金属污染底泥的植物修复效果.为了探讨底泥厌氧环境中植物根表铁膜对重金属积累和转运的影响,采用向底泥中投加蔗糖模拟底泥厌氧条件的方法,测定不同底泥厌氧水平下挺水植物美人蕉(Canna indica)的生物量、根表铁膜和植物组织内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①底泥厌氧环境不利于美人蕉对Cd、Cr、Cu、Ni、Pb和Zn的吸收,随着厌氧程度的增加,美人蕉对重金属的吸收量逐渐减少.②底泥厌氧环境能促进根表铁膜的形成及其对Cr和Ni的富集,重度厌氧环境中根表铁膜的含量为(10.40±0.30)g/kg(以根干质量计),但厌氧环境抑制了铁膜对Cd、Pb和Zn的富集.③底泥厌氧环境不利于Ni从根表铁膜转运至植物组织,但轻度厌氧环境能促进Cr和Zn从根表铁膜转运至根系,且底泥厌氧环境对Cd、Pb和Cu的迁移转运无显著影响.研究显示,底泥厌氧环境促进了植物根表铁膜的形成,根表铁膜对重金属积累和转运的影响因底泥厌氧水平和重金属元素种类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10.
氯代苯在鱼体内富集和释放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快速测定BCF的方法,研究了7种氯代苯在鲤鱼体内富集和释放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用脂肪含量标化的BCFL与辛醇分配系数Kow吻合较好,吸收速率常数(K12)、释放速率常数(K21)和生物富集系数的对数值与lgKow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对于高脂溶性氯代苯,由于其结构的庞大,影响富集过程,所以本文采用了分子表面积对拟合的线性方程进行了校正.改善了lgk12和lgKow之间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