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53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50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223篇
基础理论   137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Bone charcoal is being developed as a treatment for decontaminating polluted water. In particular, its potential to adsorb metal species from contaminated water supplies is being examined. In this study, bone charcoal was used in batch and column experiment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sorption of two cationic metals Cu and Zn. The data from batch experiments fitted the Langmuir isotherm and so theoretical maximum binding capacities could be obtained. These values we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values derived from the column experiments.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immobilisation were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12.
采用盆栽试验结合形态分析技术研究了北方地区常见农作物对污染土壤中铅(Pb)、锌(Zn)的形态转化及其植物有效性的影响。土壤Pb、Zn形态分析结果显示,与非根际土壤相比,多数作物根际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Pb比例降低,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Pb则显著增加;Zn则表现为可交换态比例略呈降低趋势,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与有机质结合态升高,残渣态Zn则大幅下降。这提示,作物根际土壤Pb存在由松结合态向紧结合态转化的现象,从而植物有效性降低;而根际土壤Zn的形态变化则与Pb相反,即由紧结合态向松结合态转化,相应地提高了Zn的植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3.
浦东新区土壤—食物链中的铜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了浦东新区污灌区、吹泥区和一般区三种处理土壤中Cu、Zn的水平和垂直分布,Cu、Zn分层现象不明显,水平差异较大,但三种关型土壤差异不显著。Cu在食物链中累积系数铰小,一般小于1.0,而Zn的累积程度较大,尤其是以人为消费者的食物链中,累积系数最高达到18。  相似文献   
114.
Abstract

Festuca rubra L. plants are pseudometallophytes colonizing abandoned Pb/Zn mine areas, successfully employed in phytostabilization. To study the contribution of low-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s to metal tolerance, F. rubra plants were grown for three months in hydroponics with Cd (1.8, 18 and 36 µmol?L?1), Pb (50, 250 and 500?µmol?L?1) and Zn (0.3, 3 and 6?mmol?L?1), separately, and in ternary combination (18?µmol?L?1 Cd + 250?µmol?L?1 Pb + 0.3?mmol?L?1 Zn). The roots retained most of the metals but their distribution from shoot to root was altered when the plants were treated with the ternary combination. The main organic acids in roots were citrate and malate. At the lowest concentrations, the metals caused small reductions in biomass, had no effects on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nor on malondialdehyde, but led to increases in root organic acids. 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phytotoxic responses were observed, associated with a decline of citrate and malate in the roots.  相似文献   
115.
简在友  许桂芳  孟丽 《生态环境》2007,16(1):201-204
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太行山野生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菌根菌菌丝在分别加有硫酸锌、钼酸铵以及硫酸亚铁的PDA培养基中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了试验研究。所得数据同PDA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后,结果表明:Mo元素对红豆杉菌根菌菌丝的生长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Fe元素明显地促进红豆杉菌根菌菌丝的生长发育;Zn元素在一定范围内对红豆杉菌根菌菌丝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揭示出红豆杉菌根菌生长发育的一些营养因素。  相似文献   
116.
氧化锌表面的Fe(Ⅱ)对三氯乙烯的还原脱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晓清  马小东  孙红文 《生态环境》2007,16(4):1180-1183
通过批量实验研究了在氧化锌-Fe(Ⅱ)混合体系中,束缚在氧化锌表面的Fe(Ⅱ)对三氯乙烯的还原脱氯作用。结果表明,这种束缚在氧化锌表面的Fe(Ⅱ)对三氯乙烯有一定的还原脱氯作用,且脱氯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与均质溶液中的Fe(Ⅱ)相比,束缚在氧化锌表面的Fe(Ⅱ)对三氯乙烯有更强的还原脱氯作用。实验还发现三氯乙烯在氧化锌-Fe(Ⅱ)混合体系中的还原脱氯速率受pH值和Fe(Ⅱ)浓度的影响。Fe(Ⅱ)浓度为1mmol·L-1,在pH值5.0~9.0范围内,还原脱氯反应速率常数kobs及三氯乙烯去除率随着pH值的升高而增大。维持pH值7.0不变,在Fe(Ⅱ)浓度1~4mmol·L-1范围内,kobs及三氯乙烯去除率随Fe(Ⅱ)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是Fe(Ⅱ)浓度进一步升高,kobs及三氯乙烯去除率反而降低。当Fe(Ⅱ)初始浓度为4mmol·L-1、pH=7.0时,三氯乙烯在氧化锌-Fe(Ⅱ)混合体系中的kobs及三氯乙烯去除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260h-1、71.7%。  相似文献   
117.
通过温室水培试验,研究1.0×10-4mol/LZn2 胁迫及解除胁迫对番茄(Lycopersicom esculentum Mill.)幼苗根系中抗氧化系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胁迫条件下,番茄根系丙二醛(MDA)和蛋白质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EC1.15.1.1),过氧化氢酶(CAT,EC1.11.1.6)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EC1.11.1.9)活性上升,而过氧化物酶(POD,EC1.11.1.7)活性下降;AsA-GSH循环代谢受影响;抗坏血酸过氧化酶(APX,EC1.11.1.11)活性在胁迫d1、d3上升,随后下降,而谷胱甘肽还原酶(GR,EC1.6.4.2)活性在胁迫1~5d时下降,随后上升;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上升.解除胁迫后,根系中MDA和蛋白质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接近对照;POD和APX活性增加,而SOD、CAT和GR活性及GSH含量先升高,随后减少;GPX活性和AsA含量却降低;恢复后根系中抗氧化物水平仍然高于对照.依据实验结果,文中讨论了胁迫及恢复过程中植物AsA-GSH循环代谢的作用.图3参16  相似文献   
118.
用平板双分子层脂膜模拟研究锌离子跨细胞膜的传递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宪  叶宇慧  孙当如 《环境化学》2005,24(5):558-561
制备了氧化胆固醇-卵磷脂(脑磷脂)平板双分子层脂膜,研究了膜配方对双分子层脂膜的稳定性和离子传递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制膜工艺,并建立了锌离子跨卵(脑)磷脂膜的吸附-扩散模型,其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19.
葫芦岛锌厂是一家重污染有色冶金企业 ,它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重金属及烟 (粉 )尘。为适应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的需要。对该企业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调查及核算。  相似文献   
120.
北武夷长寿源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寿源银铅(锌)矿区位于武夷隆起北侧。矿体赋存于震旦系洪山组上段的层间破碎带内,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体沿走向具尖灭再现、膨大缩小特征,剖面上呈似层状、透镜状;矿体厚度变化较稳定,有用组份分布较均匀。矿体产状:倾向177-196°,倾角61-75°,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石构造以脉状、网脉状、块状构造为主。矿物成分较复杂,主要有方铅矿、深红银矿、辉银矿、自然银、闪锌矿、黄铜矿、金等。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萤石化、高岭土化等。矿床属于层间破碎带热液充填交代型银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