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7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308篇
安全科学   274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1010篇
综合类   1451篇
基础理论   724篇
环境理论   80篇
污染及防治   177篇
评价与监测   217篇
社会与环境   611篇
灾害及防治   24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255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4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This article does not focus on adaptation or mitigation policy directly but on an allied opportunity that exists for the Pacific Islands via the auspices of the Climate Convention, because the existing very costly energy systems used in the Pacific Island region are fossil-fuel dependent. It is argued here that efforts can be made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systems that are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because Pacific Island nations are eligible to receive assistance to introduce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and pursue energy conservation via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s of the Climate Convention and, in particular, through transfer of technology and via joint implementation. It is contended that assistance in the form of finance, technology,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would provide sustainable benefits in improving the local Pacific Island environments. It is also emphasized that mitigation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s not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Pacific Islands as they contribute very little on a per capita global scale and a tiny proportion of total 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相似文献   
82.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status of coastal zones in the context of expected climate change and its related impacts, as well as current and future socioeconomic pressures and impacts. It is argued that external stresses and shocks relating to sea-level rise and other changes will tend to exacerbate existing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and damage in coastal zones. Coastal zones are under increasing stress because of an interrelated set of planning failures including information, economic market, and policy intervention failures. Moves towards 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are urgently required to guide the coevolution of natural and human systems. Overtly technocentric claims that assessments of vulnerability undertaken to date are overestimates of likely future damages from global warming are premature. While it is the case that forecasts of sea-level rise have been scaled down, much uncertainty remains over, for example, combined storm, sea surge, and other events. In any case, within the socioeconomic analyses of the problem, resource valuations have been at best only partial and have failed to incorporate sensitivity analysis in terms of the discount rates utilized. This would indicate an underestimation of potential damage costs. Overall, a precautionary approach is justified based on the need to act ahead of adequat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economically efficient resource pricing and proactive coastal planning.  相似文献   
83.
皖南山区中华猕猴桃的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简要分析皖南山区气候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中华猕猴桃的生长习性,提出了发展只结猕猴桃的适宜栽培高度区划,为合理利用山区气候资源发展猕猴桃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4.
张佳华  孔昭宸 《灾害学》1996,11(2):71-75
通过高分辨率孢粉分析及烧失量、炭屑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结合14C、古地磁等,对北京房山东甘池15000a以来植被变化和环境变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特别强调气候变化的灾害性突变事件。初步得知约在14100~14000aB.P.前后曾出现与哥得堡反转相对应的事件,在10000aB.P.左右出现类似与新仙女木事件相对应的事件,在大约5770aB.P.和4560aB.P.左右及2850~2650aB.P.出现了大暖期的突然降温事件。  相似文献   
85.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是当今科学研究的两大热点,两者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关性,但目前要确切地定量计算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强度和出现频率的影响还很困难。本文在分析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我国自然灾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在千年尺度上,长江流域的大旱和气候变冷成正相关,而长江流域的大涝以及黄河流域的大旱和大涝与气候冷暖过渡期成正相关;2.在百年尽度上,近1042年来,共出现281次全国性大旱和大涝,平均每百年出现27次,在地域分布上以南涝北旱为主;3.就百年至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言,气候冷冷组合期(1301~1900)易发生全国性大涝,而冷暖组合期(950~1300年,1901~1991年)易发生全国性大旱。总的来说,冷冷组合期的大旱大涝发生频率明显大于暖期,但不同地区有差异;4.在其它影响方面,台风、地震与海啸灾害在冷暖组合期(20世纪)均有比冷冷组合期(14和19世纪)多的趋势。因此,气候变暖将使防灾任务更加艰巨。  相似文献   
86.
江东鹏  刘丹 《四川环境》2006,25(3):113-115
基于多孔介质渗流力学和热力学理论,从填埋场内非等温的角度,理论上分析了场内垃圾含水率的分布与温度变化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建立了垃圾填埋场内水分运移过程的双场耦合模型(三维),并提出模型的求解方法。为研究填埋场内水分的时空分布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渭河径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宏伟 《灾害学》2006,21(2):99-102
由于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渭河径流逐年减少,污染加重,河道淤积不断发展,洪涝灾害时有发生,对中下游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减少洪害,减轻污染,必须保证渭河常年径流稳定.  相似文献   
88.
城市化过程中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河道填塞、河网缩减现象普遍,城市水灾增加。基于灾害系统思想,构建了基于河网水系变化的水灾危险性评价体系,并以永定河京津段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近40年来研究区水系结构简单化趋势明显,河道长度减少了20.5%,条数减少了36.4%,水系调蓄能力下降,在同样的致灾强度下水灾危险性加大;(2)在假设暴雨重现期为50年的条件下,经济密度差异决定了水灾潜在危险区的空间格局,居民用地将成为水灾重度危险区;平原段水灾重度危险区占5.7%,中度危险区占33.1%,滨海段重度危险区占13.9%,中度危险区占26.8%。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综合减灾、水灾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9.
我国煤矿一再的发生事故,绝大部分原因是人为失误.根据人为失误的发生机理,本文提出了生活事件分析方法,并研制了其配套应用程序,对某煤矿企业的人因事故危险性进行了实际评价.该方法可方便地应用于煤矿企业人为事故的预防工作中.  相似文献   
90.
深埋岛式地铁车站站台火灾时烟气蔓延数值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随着我国地铁的发展,未来部分地铁的发展空间属于埋深较大,经过老城区时须穿越大片房屋桩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工程实施上线路和车站均需要较大的埋深。因此,深入开展深埋地铁站点火灾安全研究有助于地铁安全管理工作。笔者针对地铁深埋岛式站台火灾,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深埋岛式站点内烟气横向流动和不同站层间的烟气纵向蔓延规律。分析烟气在隧道、站台及站厅内蔓延时烟气温度、有毒气体浓度、可见度等特征参数的分布情况;同时探讨了火灾时深埋岛式站点内有效的气流组织形式,隧道排烟系统的运行模式。所获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同类型的地铁车站的设计和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