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86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75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339篇
基础理论   69篇
污染及防治   11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51.
为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化,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将小麦秸秆化学改性成一种可以有效吸附水体中磷酸根的生物碳质吸附剂,重点考察了氯化锌法改性小麦秸秆制备生物碳质吸附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及产品对水体中磷酸根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氯化锌溶液质量浓度为250 g/L、浸渍比为2.2∶1、活化温度为600℃、活化时间为45 min时,所得的小麦秸秆生物碳质吸附剂的得率为37.85%,对磷酸根的去除率为99.33%。  相似文献   
652.
采用响应曲面优化法(RSM)对CTMAB-膨润土废水处理吸附剂进行合成制备研究。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为有机插层改性剂,通过该法设计得到了有机改性膨润土插层改性的最佳优化条件:CTMAB用量19.5%,反应温度70.5℃,反应时间1.8 h,pH 6.7,DDVP去除率94%,同时得到了合成该吸附剂的二次经验拟合模型(R2=0.9757)。通过验证性实验,发现在模型提供的最优水平下,有机膨润土对DDVP的平均去除率(92.6%)与预测最优值(94%)相吻合,表明所选模型准确、可靠。该方法为改性膨润土吸附剂的合成及其在废水处理和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53.
以碱化丝瓜络纤维作为生物吸附材料去除罗丹明B,研究了罗丹明B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及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加入10%(质量分数)NaOH溶液、100℃下振荡30min的碱化丝瓜络纤维吸附性能最好,吸附率达到43.82%。(2)随着pH、吸附剂投放量的逐渐增大,碱化丝瓜络纤维对罗丹明B的平衡吸附量逐渐减少。(3)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碱化丝瓜络纤维对罗丹明B的平衡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25℃时达到最大值(17.65mg/g)。(4)随着罗丹明B初始浓度的升高,平衡吸附量逐渐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5)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碱化丝瓜络纤维对罗丹明B的吸附量逐渐增加,240min时吸附量基本趋于平衡。(6)Langmuir方程、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拟合碱化丝瓜络纤维对罗丹明B的吸附过程。(7)碱化丝瓜络纤维对罗丹明B的吸附为物理吸附。(8)碱化丝瓜络纤维对实际废水中的罗丹明B仍然有较好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654.
采用改进的ZnCl2学活化法制备污泥含炭吸附剂,利用EDS以及氮吸附等多种测试手段对所制得的污泥含炭吸附剂进行表征,并利用其处理模拟烟气汞污染物,实验结果表明,污泥含炭吸附剂对Hg^0吸附包括物理吸附作用和化学吸附作用,以物理吸附作用为主;随着Hg^0入口浓度的提高,污泥含炭吸附剂的Hg^0饱和吸附容量增大;随着吸附反应温度的升高污泥含炭吸附对Hg^0的吸附作用减弱;在吸附反应温度125℃,Hg^0入口浓度60.4μg/m3污泥含炭吸附剂和选定的活性炭对Hg^0吸附容量分别为81.2gg/g和53.8μg/g,污泥含炭吸附剂对Hg^0吸附作用好于选定的活性炭。  相似文献   
655.
园丁 《污染防治技术》2009,22(5):123-123
由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东方美捷分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利用农业废弃资源研制成功的特效吸附分离材料,其吸附能力比活性炭强50倍。常用吸附剂活性炭平均每公斤吸附油性污染物为0.65公斤,而该特效吸附分离材料每公斤吸附油性污染物达35公斤,吸附硝基苯的能力是活性炭的45—50倍。  相似文献   
656.
重金属的生物吸附研究进展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对重金属的生物吸附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生物吸附剂的来源,种类,预处理,固定化及脱附的方法与试剂,详细介绍了影响重金属生物吸附去除的各种因素,并探讨了生物积累和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657.
游静  尤进茂 《环境化学》1998,17(6):588-594
按照功能分区布点濡兰州市选择火车站,盘旋路,中山桥,化物所六楼楼顶,西固街区,兰炼厂区,雁滩乡和兰山山顶八个点采集大气气相有污染物样品,燕在22.0MPa,80℃用甲醇改性的CO2萃取,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最高含量在兰厂区处,最低为兰山山顶。同时发现雨天的污染情况明显低于晴天,而在一日中下午污染最严重,夜晚较低。  相似文献   
658.
根据“粒子设计”思想,以粉煤灰为载体,采用非均匀形核法制备了一种核壳结构粉煤灰负载纳米氢氧化镁复合材料,并对其吸附废水中Cu (II)、Ni (II)和Pb (II)性能进行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能谱、比表面积分析仪(BET)、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包覆前后的复合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粉体表面均匀包覆了大量纳米氢氧化镁和少量水合碳酸镁,比表面积增大到原来(粉煤灰1.79m2/g)的30多倍,平均孔径由11nm增加至14.7nm.平均孔隙宽度从12.8nm增加至15.4nm.粉煤灰表面的Si-O-Si、Si-O-C与氢氧化镁之间形成Si-O-C-O-Mg和Si-O-Mg-OH.复合粉体材料去除重金属的效率明显高于原粉煤灰和氢氧化镁,其单位饱和吸附量分别达到了216.30、116.50、160.96mg/g.根据Zeta电位、FTIR及模拟方程分析了复合粉体吸附重金属离子机理,结果表明复合粉体材料对重金属离子通过沉淀反应、静电吸引、离子交换等方式进行吸附,吸附过程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动力学符合颗粒内扩散模型,热力学符合自发吸热反应.通过解吸再生试验发现,经过5次循环再生利用后,复合粉体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达到50%以上,这说明复合粉体在吸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