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40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黑龙江省农用地利用经济效率的DE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BC2模型,对黑龙江省1990—2007年和各地市2007年农用地利用的经济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用地利用的经济有效性存在一定的波动,2007年全省整体达到了DEA有效,但齐齐哈尔、大庆等5个地市处在DEA无效状态,这5个地市中大部分位于水土协调度和森林覆盖率较低的松嫩平原,且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需要不断提高区域内的水资源利用率,优化农业产生要素的组合,避免无效投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业产出水平。  相似文献   
62.
农用地价值的综合分析出发,提出了农用地转用的景观生态补偿价格结构。为实现农用地景观生态价值的货币化,建立了以条件价值法为核心的农用地转用的景观生态补偿价格评估模型,并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开展农用地转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运用景观生态补偿价格评估模型估算农用地转用的景观生态补偿价格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3.
土地生态环境问题一直都是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曼是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以新疆1996—2004年农用地详查数据为依据,在分析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农用地变化产生的环境效应。尽管农用地数量在整体上是增加的,但是土地沙化、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现象仍在继续。因此,新疆农用地要在水资源的承戴范围内适度增加。目前,新疆农用地变化给整体环境带来负面的效应。仅使局部生态环境改善。整体环境变坏。因此。新疆在土地利用中,要以此为鉴。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注重各种功能用地的结合。  相似文献   
64.
通辽北部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农地利用强度与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农业土地利用系统具有高敏感性特点,对其利用强度及潜力分析能够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支持。论文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在通辽市从北向南选取扎鲁特旗、科尔沁左翼中旗、开鲁县和科尔沁区作为典型区域,分析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区农地产能差异及空间变异规律,并对该地区农地利用强度及增产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北部和东北部产能较低,贯穿开鲁县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带状区域及科尔沁区沿西辽河分布的带状区域是研究区产能最高的区域;②西辽河平原区各层次产能均高于大兴安岭丘陵区,光、温、水、土等自然因素对产能产生主要影响,县区之间可实现产能差异性小于理论产能,利用和管理水平是产能发挥的根本;③理论利用强度自西南向东北递减,理论利用潜力自东向西递减,可实现产能利用强度自南向北递减,可实现利用潜力西高东低;④研究区中部和东南部属于粮食主产区,应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着重解决土地利用粗放、非法占用耕地的问题;北部丘陵区应因地制宜,对不适耕种的区域建议还林还草,加强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65.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5):132-139
文章以大冶市周围农用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淋滤装置,研究酸性降雨淋滤土壤的过程中,不同层位土壤中铜(Cu)、铅(Pb)和镉(Cd)的释放规律及形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模拟pH为4.5及5.5酸性降雨淋滤过程中,Cu和Cd的释放都经历了快速及缓慢释放2个阶段,当pH为4.5时,Cu、Cd、Pb的最大释放浓度分别为0.32、0.30、4.61 mg/L;而当pH为5.5时,Cu、Cd、Pb的最大释放浓度分别为0.26、0.26、1.17 mg/L。说明Pb在土壤中的释放受p H的影响程度大于Cu和Cd。经历淋滤后,不同层位中重金属的含量也表明,受酸性降雨入渗影响,重金属垂向迁移距离为0~20 cm。重金属形态特征显示残渣态和可还原态表现为下降,酸可提取态和可氧化态呈现上升。利用Hydrus-1D模型进行酸雨淋滤数值模拟,结果发现Cd迁移浓度值曲线与实测值曲线在趋势上一致,说明实验结果可验证。淋滤液中Pb及Cd浓度均超过中国地下水Ⅲ类质量标准限值,说明在酸性降雨作用下大冶市农用地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可能会对地下水环境产生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66.
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新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面临着农用地利用效率低下,耕地数量锐减的现状。如何缓解人地关系、 提高农用地集约利用效率是目前中国解决农用地问题的迫切需要。因此,开展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论文以陕西省为例,提出基于动态模糊神经网络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以克服传统方法学习过程慢,易造成规则灾难、 过度拟合等问题。为了提高评价的准确性,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挑选评价指标体系,剔除冗余程度高的评价指标:耕地平衡指数和单位面积劳动力人数。对动态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模型收敛结果良好,误差均不超过3×10-16。为了便于分析评价结果,采用K-means方法将评价分值聚为四类,并与陕西省农用地集约度的空间分异(陕北、 关中、 陕南)实际情况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新模型的评价结果与陕西省各地级市的实际情况相符,杨凌示范区的集约程度最高。最后,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农用地集约度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74,高于人均GDP、 城市化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影响农用地集约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7.
论文采用PSR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云理论分别构建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云模型,对农用地生态环境进行评价。以广东省新兴县为例,得出新兴县农用地生态环境分值为0.75,农用地生态环境良好。并将云理论与模糊规则进行对比,得出新兴县农用地生态环境分值分别为0.75和0.70,两者结果差异不大,但是结果表明云理论能完整表达评价问题中的不确定性,避免模糊规则中隶属度函数确定繁琐的问题。  相似文献   
68.
不同国家农用地土壤环境标准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影响农产品质量、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经过十几年的修订,我国于2018年发布了《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土壤污染防治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当前有关农用地土壤环境标准相关的综述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17个国家或地区的农用地土...  相似文献   
69.
自2016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颁布以来,土壤环境质量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亟需制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及各地方标准.为满足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更适用于当地的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需全面分析我国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不足和国内外农用地...  相似文献   
70.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已基酯(Diethylhexyl phthalate,DEHP)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且非常容易累积在土壤环境中,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态系统循环,并沿着食物链传递影响人体健康。中国尚未出台DEHP基于农用地安全的生态阈值基准,因此,开展DEHP农用地土壤生态风险和生态安全等研究非常必要。通过从国内外数据库和相关文献中筛选出土壤酶反应活性、植物、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等15种为代表性物种陆地生物最敏感测试终点毒性数据,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方法构建了DEHP对陆生生物的SSD曲线;计算了DEHP对不同陆生生物的5%危害浓度(HC5),分析比较DEHP对不同生物类别的毒性敏感性差异及其特征,并利用风险商(RQ)评价了中国不同地区土壤环境DEHP对不同生物类别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中国不同地区农用地中DEHP的污染程度差异较大,其平均质量分数范围为0-18.3 mg·kg-1,平均质量分数较高的地区从高到低依次为:青岛(18.3 mg·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