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85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404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98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71.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环境安全利用处置已成为当前环境管理部门和行业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降低焚烧飞灰中重金属对环境的潜在风险,以水洗飞灰为原料水热合成托贝莫来石,探讨Ca与(Si+Al)的摩尔比[以Ca/(Si+Al)表示]对水热产物的晶相组成、微观形貌和表面官能团的影响,研究水热过程中重金属(Hg、Ni、Pb、Zn和Cr)的浸出浓度、浸出率、液相迁移率、形态分布和环境风险的变化。结果表明:Ca/(Si+Al)对水热产物的类型具有重要影响,Ca/(Si+Al)的增加有利于抑制沸石类结构的生成,促进托贝莫来石的形成。随着托贝莫来石的形成,水热产物中5种重金属的毒性浸出浓度和浸出率逐渐降低,相较于水洗飞灰,在最佳比例为1.10的条件下水热产物中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分别下降99.5%、99.0%、99.4%、88.9%和63.7%,浸出率低至0.25%、0.08%、0.01%、0.01%和2.73%,同时重金属向液相的迁移率仅为1.41%、4.28%、0.29%、0.05%和0%,表明大部分重金属均稳定地存在于固相产物中,而不是迁移至水热液中。这归因于托贝莫来石的形成增加了5种重金属残渣态的占比...  相似文献   
672.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原位生物处理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模拟自然条件下的原位生物降解土壤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情况。土样中的DBP用二氯甲烷索氏提取6h然后脱不浓缩,最后定溶,供气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中降解DBP的优势菌种为假单胞菌和黄单胞菌7d降解率为85%~96%。  相似文献   
673.
垃圾渗滤液原位反硝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场外硝化-原位反硝化是垃圾填埋场氮管理的新途径.本文利用垃圾柱模拟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研究了硝化渗滤液在填埋场内部的变迁及其对垃圾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硝化渗滤液回灌促进了填埋场垃圾降解,回灌的总氧化态氮(TON)被完全还原,反硝化为主要作用反应,最大TON负荷为28.6 mg(N)kg(TS)-1d-1.当负荷大于11.4 mg(N)kg(TS)-1d-1时,垃圾产甲烷受到抑制.抑制作用随负荷的增加而加强.在此过程中,反硝化逐渐代替产甲烷作用成为填埋场内垃圾降解的主要反应,产生气体以氮气为主,而非甲烷;硝化渗滤液与垃圾的长期作用也改变了填埋场的菌群结构.图5表1参18  相似文献   
674.
针对受到挥发性有机物、农药污染形成的复杂有机污染地块,采用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开展中试试验,研究该技术在低渗透区(以粉质黏土/黏土为主)、污染程度复杂、污染严重条件下的技术有效性,同时研究该技术使用过程中的升温规律及影响半径。结果表明,原位热脱附前期,位于加热井所构成正三角形的中心点的测温井以5℃/d的速率升温,当土壤温度到达95~100℃,进入潜热阶段,此时土壤中水分大量汽化,当升温达到100℃左右时,土壤中毛细水未完全去除,升温进入瓶颈期;综合考虑该地块原位热脱附的影响半径为1.5 m。  相似文献   
675.
探究了纳滤膜浓缩液淋滤焚烧飞灰过程及淋滤灰渣在400—1000℃热处理过程中Pb的迁移转化特性.结果表明,淋滤过程中飞灰中大部分氯盐被溶出,有新的矿物相Pb2(SO4)O出现.后续的热处理中,在400—1000℃过程中Pb2(SO4)O分解成PbSO4,然后同Pb的磷酸盐稳定存在于灰渣中,碱式碳酸盐在400℃下完全分解.当温度达到800℃以上,PbSiO3含量随着温度升高逐渐降低,生成了Ca2PbO4且生成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676.
受污染的河道底泥对周围水环境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文章立足于河道底泥的处置方式与资源化利用,调研并分析其当前在原位处理和异位处理的技术方法与进展,为河道底泥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分析总结现阶段河道底泥资源化利用的方式和现状,对塑造安全健康的河流水环境具有显著意义,拓展其在建材领域的资源化利用,更是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目前各种利用方式均有一定的优势却又各自存在局限性,故展望其发展方向,以期为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77.
耿迪  徐铁兵  黄海  马跃涛 《环保科技》2023,(4):39-44+49
目前国内针对焦化污染场地的治理修复技术单一,在修复过程中存在工程效率低、修复成本高等问题。本文根据试验场地水文地质特点与不同风险等级、污染情况,采用分区治理思路,探索出针对中风险区域的原位电阻加热-多相抽提-固化降解集成技术,和针对高风险区域的热传导热吸附-水平井-化学氧化集成技术。该集成模式可实现对污染物的精准加热,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降低加热能耗,提高经济可行性,达到焦化污染场地治理与再利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678.
近年来,化学氧化技术开始应用于土壤修复工程,因药剂选择和施工方法的差异,工程应用效果大不相同。从技术原理、适用范围、主要材料与设备、施工方法与步骤、关键参数、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总结了原位化学氧化土壤修复工程施工技术,为该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9.
以浙江省某垃圾填埋场为例,分析了该场地现状和配套条件,对比行业较成熟的多种存量生活垃圾原位和异位处理技术,以及对该填埋场治理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提出将“原位—异位”联合创新应用技术应用至该填埋场,达到较好治理效果,解决了采用单一治理技术存在的诸多弊端。该联合治理方法不仅能释放土地空间作为后续利用,降低项目投资额,缩短治理工期,并消除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风险,而且满足了城市规划建设需求,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实现CO2排放减量。  相似文献   
680.
为检验小河流氮磷营养盐滞留中深潭地貌作用,在合肥市境内两条源头排水沟渠,开展深潭容积和水深的土袋原位调控实验,并利用示踪实验和模型模拟技术,估算了调控前后深潭渠段的暂态存储潜力和氮磷滞留能力.结果表明:土袋调控情形下,板桥河支流深潭渠段Fmed200下降85.42%,As/A比值降幅达43.49%;二十埠河支流Fmed200下降82.67%~89.36%,As/A比值降幅达31.59%~39.78%,表明两条排水沟渠暂态存储潜力显著下降.与空白对照情形相比,板桥河支流深潭渠段NH4+吸收长度Sw增幅达18.38%,PO43-增幅达201.38%;二十埠支流源头NH4+增幅为15.91%~19.92%,PO43-增幅为7.05%~24.40%,意味着深潭容积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