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40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286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75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原位络合的超临界萃取技术开辟了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萃取金属离子的新途径。本文综述国外有关SC-CO2萃取环境样品中金属离子的原理、流程、应用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相信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更加理想的络合剂和SC-CO2携带剂的发现,必将使SC-CO2萃取金属离子的技术在环境样品中痕量金属离子的前处理和分析以及有害金属离子的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更为广阔  相似文献   
462.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原位生物处理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模拟自然条件下的原位生物降解土壤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情况。土样中的DBP用二氯甲烷索氏提取6h然后脱不浓缩,最后定溶,供气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中降解DBP的优势菌种为假单胞菌和黄单胞菌7d降解率为85%~96%。  相似文献   
463.
针对受到挥发性有机物、农药污染形成的复杂有机污染地块,采用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开展中试试验,研究该技术在低渗透区(以粉质黏土/黏土为主)、污染程度复杂、污染严重条件下的技术有效性,同时研究该技术使用过程中的升温规律及影响半径。结果表明,原位热脱附前期,位于加热井所构成正三角形的中心点的测温井以5℃/d的速率升温,当土壤温度到达95~100℃,进入潜热阶段,此时土壤中水分大量汽化,当升温达到100℃左右时,土壤中毛细水未完全去除,升温进入瓶颈期;综合考虑该地块原位热脱附的影响半径为1.5 m。  相似文献   
464.
垃圾渗滤液原位反硝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场外硝化-原位反硝化是垃圾填埋场氮管理的新途径.本文利用垃圾柱模拟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研究了硝化渗滤液在填埋场内部的变迁及其对垃圾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硝化渗滤液回灌促进了填埋场垃圾降解,回灌的总氧化态氮(TON)被完全还原,反硝化为主要作用反应,最大TON负荷为28.6 mg(N)kg(TS)-1d-1.当负荷大于11.4 mg(N)kg(TS)-1d-1时,垃圾产甲烷受到抑制.抑制作用随负荷的增加而加强.在此过程中,反硝化逐渐代替产甲烷作用成为填埋场内垃圾降解的主要反应,产生气体以氮气为主,而非甲烷;硝化渗滤液与垃圾的长期作用也改变了填埋场的菌群结构.图5表1参18  相似文献   
465.
受污染的河道底泥对周围水环境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文章立足于河道底泥的处置方式与资源化利用,调研并分析其当前在原位处理和异位处理的技术方法与进展,为河道底泥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分析总结现阶段河道底泥资源化利用的方式和现状,对塑造安全健康的河流水环境具有显著意义,拓展其在建材领域的资源化利用,更是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目前各种利用方式均有一定的优势却又各自存在局限性,故展望其发展方向,以期为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66.
耿迪  徐铁兵  黄海  马跃涛 《环保科技》2023,(4):39-44+49
目前国内针对焦化污染场地的治理修复技术单一,在修复过程中存在工程效率低、修复成本高等问题。本文根据试验场地水文地质特点与不同风险等级、污染情况,采用分区治理思路,探索出针对中风险区域的原位电阻加热-多相抽提-固化降解集成技术,和针对高风险区域的热传导热吸附-水平井-化学氧化集成技术。该集成模式可实现对污染物的精准加热,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降低加热能耗,提高经济可行性,达到焦化污染场地治理与再利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467.
近年来,化学氧化技术开始应用于土壤修复工程,因药剂选择和施工方法的差异,工程应用效果大不相同。从技术原理、适用范围、主要材料与设备、施工方法与步骤、关键参数、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总结了原位化学氧化土壤修复工程施工技术,为该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8.
以浙江省某垃圾填埋场为例,分析了该场地现状和配套条件,对比行业较成熟的多种存量生活垃圾原位和异位处理技术,以及对该填埋场治理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提出将“原位—异位”联合创新应用技术应用至该填埋场,达到较好治理效果,解决了采用单一治理技术存在的诸多弊端。该联合治理方法不仅能释放土地空间作为后续利用,降低项目投资额,缩短治理工期,并消除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风险,而且满足了城市规划建设需求,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实现CO2排放减量。  相似文献   
469.
为检验小河流氮磷营养盐滞留中深潭地貌作用,在合肥市境内两条源头排水沟渠,开展深潭容积和水深的土袋原位调控实验,并利用示踪实验和模型模拟技术,估算了调控前后深潭渠段的暂态存储潜力和氮磷滞留能力.结果表明:土袋调控情形下,板桥河支流深潭渠段Fmed200下降85.42%,As/A比值降幅达43.49%;二十埠河支流Fmed200下降82.67%~89.36%,As/A比值降幅达31.59%~39.78%,表明两条排水沟渠暂态存储潜力显著下降.与空白对照情形相比,板桥河支流深潭渠段NH4+吸收长度Sw增幅达18.38%,PO43-增幅达201.38%;二十埠支流源头NH4+增幅为15.91%~19.92%,PO43-增幅为7.05%~24.40%,意味着深潭容积减小、...  相似文献   
470.
为定量评估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的环境影响,基于北方某焦化厂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热脱附和阻隔通风技术的实际修复效果,计算了该工程各阶段的环境足迹及相对贡献,阐明了其主要来源,并对这两种技术修复单位方量土壤的环境足迹和基于污染物含量变化与风险削减的环境足迹强度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在达到修复目标的情况下,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环境足迹占比仅在1%左右,高风险区原位热脱附施工运行阶段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消耗量、耗水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占比分别为63.39%、93.02%、72.82%和71.08%,低风险区阻隔通风施工运行阶段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消耗量、耗水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占比分别为35.40%、6.77%、26.26%和27.74%;原位热脱附技术修复单位方量土壤的环境足迹高于阻隔通风技术,原位热脱附技术的能源消耗量约为阻隔通风技术的49.70倍,温室气体排放量、耗水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为阻隔通风技术的6.32~10.30倍. 研究显示:天然气使用、电能消耗和现场机械设备使用是该工程环境足迹的主要来源,在高风险区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中苯的环境足迹强度高于苯并[a]芘,原位热脱附技术的能源强度高于阻隔通风技术,基于污染物含量降低情况的环境足迹强度对量化原位热脱附技术的环境足迹适用性较好,而基于风险削减的环境足迹强度适用于阻隔通风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