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128篇
综合类   416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94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应用复合碱式氯化铝对垃圾渗沥液进行预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生物法处理垃圾渗沥液,其出水CODCr、色度和含盐量等指标往往大于排放标准。应用亚滤技术作深度处理,可有效地去除剩余的污染物质,使出水达标。但由于渗沥液中存在大量的胶体微粒,对亚滤管产生阻垢作用,从而堵塞住住亚滤管微也,增加动力消耗,影响处理效果。故采用一种新型高效的复合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硫氯化铁铝(PAFCS)用于亚滤装置的预处理。通过与碱式氯化铝(PAC)混凝剂的对比研究表明,PAFCS表现出比PAC更好的除浊、脱色能力,可有效地去除掉垃圾渗沥液中的浊度、胶粒和部分CODCr,从而使亚滤装置发挥最大效能。结果表明,PAFCS的投加量在150-200mg/L左右,pH值在5左右,沉降时间为40-50min的条件下,混凝效果最佳,浊度去除率可达到90%,CODCr去除率可达40%左右。  相似文献   
152.
应用复合碱式氯化铝对垃圾渗沥液进行预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法处理垃圾渗沥液 ,其出水CODCr、色度和含盐量等指标往往大于排放标准。应用亚滤技术作深度处理 ,可有效地去除剩余的污染物质 ,使出水达标。但由于渗沥液中存在大量的胶体微粒 ,对亚滤管产生阻垢作用 ,从而堵塞住亚滤管微孔 ,增加动力消耗 ,影响处理效果。故采用一种新型高效的复合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硫氯化铁铝 (PAFCS)用于亚滤装置的预处理。通过与碱式氯化铝 (PAC)混凝剂的对比研究表明 ,PAFCS表现出比PAC更好的除浊、脱色能力 ,可有效地去除掉垃圾渗沥液中的浊度、胶粒和部分CODCr,从而使亚滤装置发挥最大效能。结果表明 ,PAFCS的投加量在1 50— 2 0 0mg/L左右 ,pH值在 5左右 ,沉降时间为 40— 50min的条件下 ,混凝效果最佳 ,浊度去除率可达到 90 % ,CODCr去除率可达 40 %左右。  相似文献   
153.
垃圾渗沥液中氨氮的电化学氧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国内外垃圾渗沥液处理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电化学氧化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相结合,研究建立了对香港垃圾渗沥液的二步法处理工艺.本文着重探讨了电化学间接氧化去除渗沥液中氨氮的反应机制及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验找出了最佳的操作条件:入水初始 pH值为9.0;流速为0.01-0.10cm/s;CI加入量2000mg/L;电流密度 32.3mA/cm2.在此条件下,经过 6h电解后,UASB反应器出水中NH-N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00%和87%.对该电化学氧化过程的运行成本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54.
生活垃圾焚烧厂贮坑沥滤液的负压蒸发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负压蒸发法处理上海市某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贮坑沥滤液,实验研究了沥滤液蒸发过程中冷凝液组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活垃圾焚烧厂贮坑沥滤液中含有高质量浓度的挥发性污染物,低碳醇和碳原子数不大于7的挥发性有机酸(VFA)约占沥滤液中有机碳质量浓度的50%;沥滤液直接蒸发可将原液转化为原液量的84%,不含氨氮,有机物质量浓度为原液的21%,且90%以上为VFA及低碳醇的冷凝液,以及有机物质量浓度浓缩了4.4倍,适于焚烧处理的浓缩液;通过蒸发处理,沥滤液的处理难度大大降低,蒸发用能可取自焚烧热能回收后的低温位热能,降低了蒸发处理的费用.   相似文献   
155.
本研究进行了垃圾焚烧飞灰的高温熔融及其熔渣的浸取性能实验。熔融实验在马弗炉中进行 ,浸取实验使用了蒸馏水、pH值为 4 5的醋酸溶液和pH值为 3的硫酸溶液 3种浸印剂。实验结果如下 :重金属Cd、Cr、Zn、Fe随熔融时间的增加 ,溶出量明显减小。延长熔融时间可减少这一类重金属的二次污染。重金属Hg由于其极易挥发 ,熔融时间对其溶出量几乎没有影响。Zn、Cd等重金属随熔融温度的升高 ,溶出量明显减小 ,升高熔融温度可减少这一类重金属的二次污染。重金属Cr的溶出量随溶剂pH值的升高而增加 ,而Cd、Pb、Zn在醋酸溶液中的溶出量最大 ,硫酸次之 ,水中最小。这是因为这些重金属和醋酸发生了络合反应 ,因而溶出量增大。  相似文献   
156.
垃圾焚烧烟气中二恶英零排放技术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鲁钢 《环境工程》2005,23(5):90-91
介绍了绍兴新民热电有限公司煤和垃圾混烧循环流化床技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烟气经活性炭吸附、半干法和布袋除尘器净化工艺处理后,烟气中二恶英接近零排放。  相似文献   
157.
不同粒径垃圾焚烧飞灰重金属分布和浸出性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烟气净化系统飞灰(以下简称飞灰)按粒径进行分级,研究了飞灰重金属含量、形态分布和浸出毒性随粒径的变化,讨论了不同粒径的飞灰对重金属总量和浸出总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飞灰中粒径>154 μm和<30 μm的颗粒较少,粒径为38.5~74 μm的颗粒约占总量的50%.除Ni和Cr外,重金属含量随飞灰粒径的减小呈增加趋势,且主要表现在酸溶态Cd,Zn,Pb,Cu和有机结合态Pb以及晶形氧化铁态Pb,Zn含量的增加.随着飞灰粒径的减小,Cr,Ni,Zn,Hg和Pb的浸出量也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Zn,Hg和Pb的表现尤为突出.尽管细颗粒上的重金属对飞灰的重金属总量贡献不大,但高浸出率使细颗粒飞灰对重金属浸出总量仍具有较大贡献,尤其是Pb,Zn和Hg,在占飞灰质量8%的粒径<30 μm的飞灰中,富集了约40%的水溶性Pb,Zn和Hg.   相似文献   
158.
垃圾焚烧飞灰熔融渣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熔融固化产物--熔融渣的特性.结果表明:熔融渣的主要成分为CaO,Al2O3和SiO2,其含量占总质量的99%左右,而SO3,K2O,Na2O和Cl在熔融渣中的含量明显降低,其质量分数分别从原始飞灰中的10.74%,8 58%,3.81%和20.59%降低到0.17%,0.04%,0.23%和0.11%;熔融渣中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含量基本相同,碱度接近于1.0;重金属Cr和Zn的固定率较高,分别为94.2%和81 7%,而Cu,Pb和Cd的固定率较低,分别为31.4%,14.5%和24.6%;采用美国TCLP方法测试的熔融渣中重金属浸出量均低于国家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159.
大型垃圾焚烧厂周边环境汞影响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对上海浦东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2年来对周边环境的汞影响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垃圾焚烧厂周边环境的土壤背景值偏高,平均为125.9ng/g;运行1a后和2a后的平均值分别为139.9ng/g和137.7ng/g,其中处于下风口的偏西面受影响较大;当地种植的大部分蔬菜叶子的汞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GB2762-94),2003年的大豆和高梁果实中汞含量分别是2002年的2.3和2.7倍.垃圾焚烧厂上风口、厂区内和下风口处大气汞浓度分别为5.1ng/m3、5.0ng/m3和10.6ng/m3.  相似文献   
160.
澳门城市垃圾焚烧底灰的重金属淋溶及其遗传毒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推荐的毒性特性溶出程序(toxicitycharacteristicleachingprocedure,TCLP),以及ICP-MS和ICP-AES技术研究了澳门城市垃圾焚烧底灰中重金属的淋溶,并结合蚕豆根尖微核试验评价了其潜在的生态与健康风险.结果显示,该底灰淋溶出来的重金属元素:铝(Al)、锰(Mn)、钴(Co)和汞(Hg)的浓度低于0.01mg·L-1,铁(Fe)、铜(Cu)和钼(Mo)的浓度低于0.1mg·L-1,而铬(Cr)、锌(Zn)、硒(Se)、锶(Sr)、钡(Ba)和铯(Cs)的浓度在0.11mg·L-1 ̄2.19mg·L-1之间.需要注意的是淋溶液中铅(Pb)的浓度异常高,最高可达19.06mg·L-1,超过了美国相关标准的上限(5mg·L-1);对比不同条件下底灰中重金属的淋溶情况,表明溶解作用和淋溶液的pH值是影响其淋溶的2个重要因素.蚕豆根尖微核试验显示各淋溶液处理组根尖细胞微核率明显升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各淋溶液具有遗传毒性;随着淋溶液中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蚕豆根尖细胞所表现出来的毒性效应增强,表明重金属是淋溶液具有遗传毒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