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0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408篇
安全科学   676篇
废物处理   82篇
环保管理   235篇
综合类   1458篇
基础理论   239篇
污染及防治   247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15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高原环境对装甲车辆动力系统性能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理论分析为基础,结合典型装甲车辆高原使用环境试验数据,从动力及经济性、冷却效能和起动性能三方面,探索了高原环境对装甲车辆动力系统性能的影响机理,对开展装甲车辆高原环境适应性试验和分析解决动力系统暴露的问题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2.
本文介绍了不同主机厂的空调管零部件疲劳耐久认证规范,共性是认证时间长,如果用当前的零部件试验规范去复现路试中该零件的失效,将花费大量的时间,为了快速验证路试中的疲劳失效与改进,特此研究了空调管的快速认证方法:首先通过台架扫频识别零件的固有频率,通过零件的固有频率去追踪该频率在路试中的加速度,然后对零件在该加速度下进行定频振动,快速复现了路试中的失效,然后对改进设计的零件进行同样的快速认证,从而提高了路试认证的置信度。  相似文献   
113.
锌在模拟工业大气环境下的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下锌在SO2环境中的腐蚀特性。方法采用室内加速试验法,向大气加速腐蚀箱中通入25 mg/L SO2气体,进行模拟工业大气环境下的加速腐蚀试验。对腐蚀后金属材料进行质量增量测量和电化学测试,通过XRD,SEM等表征锌腐蚀产物及腐蚀形貌,研究腐蚀特性。结果初期阶段锌在SO2环境中的腐蚀速率逐渐增加,到腐蚀后期逐渐降低,1/Rct值先增大后减小,锌的腐蚀产物中的元素包括Zn,O和少量的S,主要产物为Zn4SO4(OH)6。结论初期在锌表面生成的腐蚀产物疏松,SO2能够通过产物层到达基体,促进腐蚀,不具有保护性。到后期,产物增多并且致密使SO2与基体接触的概率降低,从而使腐蚀速率减缓。  相似文献   
114.
室内颗粒再悬浮是室内颗粒物的重要来源,可增加室内人员颗粒物暴露量进而危害人员健康。该文综述了室内颗粒再悬浮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主要研究成果,阐述了包括上升、平移和转动的颗粒再悬浮机理,分析了再悬浮过程颗粒受力情况及其环境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人员行走引起的颗粒再悬浮量化研究过程中常用术语和计算方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5.
张露  刘峙嵘 《环境工程》2017,35(12):36-40
随着核能产业的发展,因含铀废水排放而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迫切需要探索并开发高效含铀废水处理技术。相较于物理和化学处理方法,微生物法具有吸附效果良好、使用成本较低、环境友好等优点,可以作为一种处理低浓度含铀废水的新技术。在介绍微生物固定铀的4种机制、原理、方法、影响因素等基础上,重点讨论了4种机制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对近五年来微生物法的研究进行总结。今后可通过单一微生物和微生物群落两大方向对微生物处理含铀废水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6.
传统生物技术修复溢油污染潮间带时,往往存在菌体易流失、反应启动速度慢、优势菌种浓度低、与土著竞争处于弱势及环境耐性差等问题。作为一种新型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溢油污染潮间带的修复中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从固定化材料、固定化方法的选择及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溢油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几方面,对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修复溢油污染潮间带的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归纳总结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强化潮间带溢油污染修复的作用机理。同时,对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开展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修复溢油污染潮间带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7.
多年来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导致我国PAHs(多环芳烃)排放量居高不下,直接造成土壤和大气PAHs严重污染.为了探明PAHs在冬小麦体内的积累过程和调控机制,在系统分析PAHs在冬小麦体内的吸收、转运和富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冬小麦PAHs根系吸收和叶面吸收影响因素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发现:① 小麦根系对PAHs的吸收包括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两种方式,其中主动吸收是一个载体协助、消耗能量、PAHs与H+共运的过程;被动吸收除了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的简单扩散外,水-甘油通道也参与了该过程. ② PAHs通过气态、颗粒态沉降到小麦叶面角质层或直接通过气孔进入叶片. ③ 影响PAHs根系和叶面吸收的主要因素包括PAHs理化性质、植物生理状况、环境因素等. ④ 小麦根系吸收的PAHs可以向地上部转运,并且与辛醇-水分配系数(KOW)、蒸腾速率、土壤中氮的形态和浓度有关.主要问题:① 对于小麦叶片吸收的PAHs向基运输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② 农田生态系统中冬小麦往往遭受土壤及大气双重污染,根系吸收及叶面吸收分别对其体内积累PAHs的贡献尚不清楚.因此,需关注韧皮部、木质部在PAHs转运中所起的作用;利用同位素示踪、双光子激发显微镜等先进技术观察和跟踪PAHs如何进入小麦以及在小麦叶中的转移和分布,阐明PAHs叶面吸收的微观机理;注重大田试验研究,为揭示冬小麦对PAHs的吸收、积累及调控机理,同时也为有机污染地区生产安全农产品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8.
通过采用不同阳极电凝聚方法对三种模拟染料废水开展处理,并对反应过程进行分析,对废水主要脱色机理进行了判断。结果表明,脱色过程主要是由于金属电解后产生的金属离子絮凝剂的絮凝和电解气浮作用,而不是直接或间接电氧化或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119.
如何有效治理旅游不文明行为、实现文明旅游已成为目前我国旅游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辨识旅游不文明行为风险影响因素,分析旅游不文明行为风险形成机理,有助于从源头上根治旅游不文明行为的发生。为此,在分析相关文献及案例的基础上,根据危险源理论,从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四个维度出发,提炼出导致旅游不文明行为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借鉴物理学中触发器工作原理,分析旅游不文明行为风险形成过程,建立旅游不文明行为风险形成机理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风险形成机理模型可以客观反映旅游不文明行为风险形成过程及其相互作用路径,可为旅游不文明行为治理提供参考依据和破解途径。  相似文献   
120.
复合生物絮凝剂CBF-1的絮凝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取PAC+絮凝剂的复配方式开展高岭土悬浊液烧杯实验,考察了复合生物絮凝剂CBF-1、CBF-1溶解物及微生物絮凝剂MBF8的絮凝特性,并借助iPDA仪分析和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观察等手段,比较分析了絮凝过程及絮体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各复配絮凝的浊度去除效果排序为CBF-1> CBF-1溶解物>MBF8,CBF-1投加量1 mg·L-1时,浊度去除率可达到97.5%;絮体强度排序为CBF-1> CBF-1溶解物>MBF8,絮体恢复因子排序为MBF8>CBF-1溶解物>CBF-1,絮体大小排序为CBF-1> CBF-1溶解物>MBF8.单独投加PAC或投加PAC+MBF8的情况下,形成的絮体形态相对规整、密实;投加PAC+ CBF-1溶解物或投加PAC+ CBF-1形成的絮体则相对无序、疏松,CBF-1作用下絮体大、沉降快.CBF-1中高电荷MBF8组分及大分子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多聚糖等组分具有强的电荷中和与桥联协同增效作用;CBF-1还含有纤维素、木质素等大分子量且带多种官能团的不溶性组分,在桥联和吸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