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2篇
  免费   356篇
  国内免费   408篇
安全科学   670篇
废物处理   82篇
环保管理   234篇
综合类   1450篇
基础理论   239篇
污染及防治   247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150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酵母融合菌对Cr的吸附性能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酵母融合菌R32对Cr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该菌对Cr(Ⅵ)有着很好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条件为pH≤3,投菌量为l0g/L(含水率(78±2)%),吸附温度30~35℃,Cr(Ⅵ)的初始浓度≤20mg/L.当Cr(Ⅵ)的初始浓度为10mg/L时,总铬及Cr(Ⅵ)的去除率达93.7%和96.5%,总铬的残留浓...  相似文献   
152.
以燃煤废弃物粉煤灰作为吸附剂,对活性红23和分散蓝56混合染料溶液进行吸附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粉煤灰优先吸附离子型的活性染料,混合溶液中对活性红23的吸附能够在30 min达到平衡,而对分散蓝56的吸附则需要150 min才能够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吸附模型.在弱酸性环境中粉煤灰对分散染料的脱色高于碱性环境...  相似文献   
153.
人工湿地堵塞机理与应对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现今国内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堵塞的成因,分析了目前比较通用的预防手段、恢复措施和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今后人工湿地防淤堵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4.
耐冷菌在低温下处理污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污水的生物处理一直是水处理领域的难点和热点,由于耐冷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宽,且在低温下仍然保持较高的代谢活性,因此在污水处理和污染环境生物修复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耐冷菌在环境中的分布、主要种类以及适冷机理,概述了耐冷菌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中的主要研究进展。指出应进一步开发环境中耐冷菌菌种资源,揭示耐冷菌的冷适应特性和功能表达之间的关系,加强耐冷菌在水体修复与净化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从而为我国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水环境保护提供行之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5.
《环境工作通讯》2014,(7):31-31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催化材料研究所所长陈耀强指出.汽车行驶10万公里以后,催化剂逐渐失去作用。而中国车主没有更换尾气净化催化剂的习惯。政府也没有强制措施,导致大量催化剂失效的车辆仍在行驶.加剧了机动车排放污染。  相似文献   
156.
通过对比2006-2010年酸雨监测数据和环境空气例行监测数据得出:对于阳泉市区环境空气中SO2、NO2等酸性污染物浓度的变化,酸雨监测间接反映的逐年上升与同期例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所反映的逐年明显降低出现矛盾。通过讨论封闭型地貌、静风逆温型气候和资源型城市城矿郊混合结构等因素复合形成的不利大气污染物扩散场,分析高、中、低架点源和特殊污染源煤矸石山和山城机动车酸性污染物源强或排放量变化与空气质量和酸雨监测数据变化的相关性,得出矛盾机理为:2种监测所反映的空气SO2、NOx浓度属于不同高度层面的污染物。最后经相关性分析提出了主要与酸性污染物低空集聚相关的、由特殊地貌、气候、污染源复合形成酸雨的机制及与矸石山、机动车污染物低空排放量逐年增加相关的酸雨频率逐年增加机制。该研究对山区河谷资源型中小城市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7.
Electro-Fenton法是一种新型的电催化氧化技术,具有"环境友好"的特点,是一种高级氧化技术(AOPs)。结合国内外Electro-Fenton法的研究近况,阐述Fenton法的作用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受pH值、O2流量、温度、电流密度、Fe2+离子浓度、电极间距离、电解质及电极材料等因素影响,结合具体的废水对主要反应参数进行总结,分析作用机理。对Electro-Fenton法的研究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58.
本文从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和抗旱指标、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研究途径,以及人工采取的抗旱措施等方面阐述了森林植物的抗旱性机理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59.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被广泛地作为絮凝剂用于水处理过程。探讨了壳聚糖的三种絮凝机理。在水处理中,其絮凝性能的发挥受到pH值、壳聚糖的投加量、壳聚糖的分子量以及壳聚糖的脱乙酰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0.
响应面法优化胡敏素对Cu2+的吸附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对胡敏素吸附去除水中Cu~(2+)的过程进行了优化,设定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pH、温度和Cu~(2+)初始浓度为5个影响因素,Cu~(2+)吸附率为响应值,建立了吸附率与上述因素之间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确定最佳吸附条件,对吸附过程的等温模型及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响应面分析表明,吸附剂用量、pH和Cu~(2+)初始浓度是显著因素.胡敏素对Cu~(2+)吸附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时间110 min、吸附剂用量2.4 g·L~(-1)、pH=5.4、温度25.0℃、Cu~(2+)初始浓度208 mg·L~(-1).在该条件下,测得胡敏素对Cu~(2+)的吸附率可达到80.78%,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线方程.胡敏素表面疏松多孔,有利于其通过物理吸附方式吸附Cu~(2+),同时,胡敏素表面的羟基、羧基和羰基等活性基团可以与Cu~(2+)发生配位络合作用,Na+、Ca~(2+)、Mg~(2+)等与Cu~(2+)发生离子交换作用,从而发生化学吸附.研究结果表明,胡敏素作为一种绿色、高效、廉价的吸附剂,可应用于Cu~(2+)污染废水的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