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3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9 毫秒
21.
在微波作用下,H2O2可以高效氧化处理高浓度孔雀石绿(MG)模拟染料废水.经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含3.00%H2O2的400mg·L-1的MG溶液在输出功率为700W的微波辐射中反应8min脱色率就可达99.0%以上;效果明显优于相同条件下的电炉加热(82.5%)和日光照射(2.08%)两种处理方法.且经计算可知:无论是微波辐射还是电炉加热,孔雀石绿的氧化反应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但微波反应的速率常数(0.725)明显高于电炉加热的速率常数(0.443),充分体现了微波辐射在处理MG废水时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2.
固定化青霉X5对孔雀石绿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3.
该文研究了碳纳米管对水中孔雀石绿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对孔雀石绿的吸附平衡时间约为4 h左右;假二级动力学模型更适合描述碳纳米管对孔雀石绿的吸附;碳纳米管对水中孔雀石绿的吸附主要受外部传质影响;Langmuir等温模型拟合吸附数据效果最佳,并且最大吸附量为104.49 mg/g(288 K);由D-R等温模型可计算出吸附平均能量分别为29.79(288 K)、30.03(298 K)、28.05(308 K)k J/mol;吸附机制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纳米管对孔雀石绿的吸附逐渐降低;碳纳米管对孔雀石绿的吸附行为是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离子强度的增大对吸附量有促进作用;在酸性条件下,碳纳米管对孔雀石绿的吸附量随p H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4.
文章以生物质炭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以孔雀石绿和酸性橙Ⅱ两种染料作为水污染物时的吸附行为,并且探讨了初始浓度、温度、离子强度及溶液p H值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离子强度对吸附效果贡献不大;随着p H值的增加,生物质炭对孔雀石绿的吸附量增加,而对酸性橙Ⅱ的吸附量降低;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反应,用Langmuir方程能够更好地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  相似文献   
25.
以间苯二酚和甲醛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调整碱性催化剂碳酸钠用量,制备了一系列介孔丰富的炭干凝胶吸附剂.主要考察了介孔炭干凝胶对染料孔雀石绿的吸附性能,并进行了孔结构、表面形貌和官能团的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不同的介孔炭干凝胶具有不同的粒径和孔径,当间苯二酚与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比为1000∶1时,制得的吸附剂比表面积和介孔最丰富,且其对孔雀石绿的吸附量最大.同时,介孔炭干凝胶的用量、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吸附容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吸附过程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最大吸附量为208.33 mg·g~(-1);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介孔炭干凝胶对孔雀石绿的主要吸附机理是染料分子与羟基和羧基等官能团之间存在静电作用、氢键作用及范德华力作用.  相似文献   
26.
文章构建了臭氧/过硫酸盐/微米铁工艺用于水溶液中孔雀石绿的降解,探讨了臭氧/过硫酸盐/微米铁工艺中操作条件对孔雀石绿降解的影响,采用中心复合设计(CCD)的响应面方法优化操作参数,通过SEM、Raman和FT-IR对反应前后的微米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臭氧流量、过硫酸盐浓度和微米铁浓度的增加,孔雀石绿的降解速率加快,并且在较宽的pH范围(3~11)内,孔雀石绿的降解率都能达到93%以上。CCD模型在95%的置信水平具有显著性(P值<0.000 1,R2=0.990 4);操作参数显著性排序为过硫酸盐浓度>反应时间>臭氧流量>微米铁浓度;臭氧流量与过硫酸盐浓度、过硫酸盐浓度与反应时间、臭氧流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对孔雀石绿的降解具有交互作用;模型预测的优化条件为臭氧流量1.188 L/min,过硫酸盐浓度1.169 mmol/L,微米铁浓度0.110 g/L,反应时间19.040 min,得到预测值与实验值基本一致。反应后微米铁的氧元素重量百分比从16.09%增加到了29.40%,铁元素重量百分比从78.39%降低到了66.00%。反应后微米铁...  相似文献   
27.
张瑛洁  马军  张亮  赵吉  陈雷  吴培瑛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0):2063-2069
为强化多相类芬顿反应的速率,以氟为配体的三价铁氟化合物(FeⅢF/R)为催化剂,进行催化过氧化氢降解孔雀石绿实验.同时,探讨了初始pH值、温度、过氧化氢初始浓度和孔雀石绿初始浓度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eⅢ/R相比,催化剂FeⅢF/R具有更强的催化活性,能强化羟基自由基(OH· )的产生.反应的最佳pH值为6.0;反应速率常数与过氧化氢和孔雀石绿(MG)的初始浓度呈正相关;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遵循假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活化能为89.30 kJ· mol-1.催化剂重复使用表明,铁在树脂表面负载比较牢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相似文献   
28.
孔雀石绿对两种藻类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孔雀石绿对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和金藻(Isochrysis zhan jiangensis)生长的影响,并研究了孔雀石绿对小球藻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雀石绿对两种藻类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效应,96 h的半抑制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0.133 mg·l-1和O.017mg·l-1时属于高毒,而且对金藻的毒性大于小球藻.小球藻中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孔雀石绿浓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9.
聚乙烯微塑料对水溶液中孔雀石绿的吸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0.
以NaBiO3·2H2O与AgNO3为原料用共沉淀法合成新型铋银氧化物BixAgyO,并首次研究了孔雀石绿(MG)溶液在BixAgyO作用下的降解行为。表征结果显示BixAgyO呈片状,粒径约为100~200 nm,基本保留了钙钛矿的结构特征。降解结果发现在与BixAgyO搅拌混合的情况下,MG染料溶液(60 mg/L)反应13 min后浓度下降98%,矿化度为26%。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无需外加能量或光照。检测出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多种小分子MG降解产物,但是没有检出脱甲基降解产物,推测MG降解途径为直接破坏生色团。考察了NaBiO3·2H2O与AgNO3反应量、BixAgyO投加量、MG初始浓度和溶液pH值等因素对染料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BiO3·2H2O反应量为AgNO32倍时,BixAgyO活性最高;增加BixAgyO投加量,降低MG溶液初始浓度与降低溶液初始pH值可加快反应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