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71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6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01.
《环境工作通讯》2011,(9):29-32
环境保护既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又:黾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需要,也是政府:佥共服务的基本领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强调了环保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绿色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02.
本文通过分析《新安晚报》《亳州晚报》2014年高考报道呈现出形式的戏剧化、内容的时尚化风格,阐释说明"信息重组的都市化风格"的意义。都市的瞬息万变需要媒体随时嗅到受众信息需求的心理变化,其中观念的创新为首要环节,信息重组为必要手段,而信息传播的最优化是都市新闻始终不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3.
《环境》2012,(3):27-27
一、加强流域综合整治。完成省人大督办的淡水河、石马河等重污染跨界河流阶段性整治目标,实现流域水质明显改善。 二、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全省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00万吨,新建成污水收集管网1000公里,珠三角中心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  相似文献   
104.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不仅具有新闻节目的一般特性,也普遍借用曲艺等娱乐化的手段,以达到其预期的收视效果。随着民生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元素不断增多,其在主题选择、呈现方式等上面均出现了消费主义的倾向。本文以齐鲁卫视的《拉呱》为例,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传媒消费主义倾向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5.
王玉庆 《环境保护》2013,(20):20-21
近几年来,我国大气环境形势严峻。北京及华北、华东地区2013年初和夏秋季的雾霾天气,拉响了空气污染依然严重的警报,治理大气污染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成为广大群众翘首以盼的民生工程。国务院先后发布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出了部署,目标之明确、要求之严格、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决心和信心,标志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入了新阶段。环境保护部印发了贯彻落实意见并启动了《清洁空气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106.
近几年来,各地的民生新闻越来越受到关注,而民生新闻的主持人与节目相辅相成,民生新闻样式的特殊性决定了主持人风格的特殊性。本文以近几年各地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为例,分析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风格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走向。  相似文献   
107.
韩石山 《绿叶》2010,(3):56-58
现实中许多做法都与真正的环境意识渐行渐远.这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欠缺有关.又与当下奉行的教化原则有关——宣传了这么多,总有一句你该听吧?但空话起不了好作用,反倒引起民众的反感。如果政府关心民生,民众会体会到国家真正在关心自己,不热爱国家,不热爱家乡.不热爱邻人,等于毁掉自己的幸福.环境意识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08.
正近日,河南省视频监控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在濮阳举行。就视频监控建设管理工作,濮阳市长赵瑞东指出,近年来,濮阳市委、市政府一直在扎实推进平安濮阳建设。2012年,濮阳市把"满天星"技防体系建设列为十项民生工程之一,以"市城区和所有村高清晰全覆盖"为目标,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完善,目前,市、县、乡三级累计投入专项经费4.8亿元,安装高清视频探头8000多个,标清探头26000多个,实现了市、县、乡、村"三级平台、四  相似文献   
109.
3月7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梅地亚中心举行的主题为“财政政策和有关问题”记者会上表示,中央财政用于民生的开支,2011年将会占到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  相似文献   
110.
尹振贤 《绿色视野》2010,(10):22-24
<正>水土流失是造成我国生态环境恶化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作为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省份之一,陕西省委、省政府带领三秦儿女,历年来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十一五"计划实施以来,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上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