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58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42.
采用自动固相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饮用水源中的甲基汞,通过巯基棉小柱萃取大体积(5L)水样后,选择离子扫描方式(SIM)进行定量。实验对比国家标准方法具有更好的线性关系,实际操作简单快捷,灵敏度高。3个浓度水平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分别大于71.0%、74.4%、76.0%。对10μg/L浓度重复进样6次,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8%。该方法检出限可达到3×10-4μg/L,满足饮用水源水中甲基汞标准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43.
在时花椒风味物质的研究中,采用传统的有机溶剂萃取,并通过GC-MS对提取物进行了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花椒中的香味物质主要有棕榈酸、芳樟醇、胡椒酮.  相似文献   
44.
文章研究在不同消毒时间下,臭氧消毒中水前后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得出:消毒时间30 s和60 s后GC/MS检测有机物的种类较10 s时有明显增多,种类由10 s时的65种增到30 s时的98种,再增到60 s时的101种,最后到3 min时的135种。臭氧消毒法的快速、高效无二次污染、适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环境数据中心的组成及建设目标、数据仓库技术在环境数据中心的应用、数据仓库管理技术、联机分析处理,认为数据仓库技术为决策支持系统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6.
气质联用在环境突发事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国内突发污染事故的不断增多而相应监测方法尚未完善的当前状况,为充分发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在定性、定量中的优势,在讨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在水体、大气、土壤三类有机污染事故中的应急监测方法,并针对不同的污染物情况提出了相关的前处理方法、条件程序。通过一次污染事件为实例阐述了操作程序和监测内容。同时还讨论此监测方法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及方法局限性。  相似文献   
47.
对PCB测定中所使用的Aroclor和单体标准品的区别、联系和使用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对PCB测定中的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生物分析法、免疫分析法的优点、局限性进行了比较.对今后的PCB的测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8.
据《每日电讯报》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研发出“人脑联机”设备,使人脑控制电脑的技术成为现实,人们甚至可以通过思想活动玩电脑游戏。  相似文献   
49.
建立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中54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54种目标物的方法检出限其质量浓度在0.13~1.75μg/L之间,工作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在0.9940~0.999 9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6%~125%之间.方法准确,检出限低,可以满足饮用水、地表水和污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50.
废聚氨酯硬泡热处理特性及产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热重分析仪和管式炉研究了废弃聚氨酯硬泡热处理特性并对热处理产物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废聚氨酯硬泡热处理过程呈单一剧烈失重峰,热失重主要发生在200~440℃之间,600℃热分解基本完成;FTIR谱图初步分析发现加热分解过程中有大量CO和CO2产生,且热处理过程中可能有O-H、C-H、C=O及带有苯环的物质生成。通过GC/MS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热处理液体产物中检出多元醇以及苯胺、p-苯胺、苯甲腈等多种芳香类化合物,气体产物以低碳的烷烃和烯烃为主,可见FTIR和GC/MS分析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显示,气体产物检测出有机氯化合物,这可能是聚氨酯硬泡生产过程中加入的氟利昂类发泡剂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