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2篇
  免费   661篇
  国内免费   2257篇
安全科学   472篇
废物处理   566篇
环保管理   399篇
综合类   4765篇
基础理论   585篇
污染及防治   1376篇
评价与监测   70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317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332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505篇
  2013年   355篇
  2012年   380篇
  2011年   369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392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392篇
  2005年   331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对普通活性污泥进行硝化和反硝化预处理后富集Anammox菌。结果表明,硝化和反硝化预处理方式富集Anammox菌均耗时102 d。FISH技术分析表明,两者富集的微生物中均含Anammox菌。系统启动后(153~161 d),硝化和反硝化预处理方式的总氮平均负荷分别达到0.437 g/(g VSS·d)和0.309 g/(g VSS·d),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1.4%和34.3%。可见对同一活性污泥进行硝化和反硝化预处理均可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过程,但硝化预处理更有利于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  相似文献   
912.
介体厌氧催化活性艳红K-2BP脱色及构效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筛选出的4种结构相似的醌类氧化还原介体对活性艳红K-2BP厌氧脱色的促进作用,并分析了介体促进效果与其化学结构活性相关性. 在35℃中温厌氧条件下,采用间歇批量实验法,测定不同体系中介体催化活性艳红K-2BP脱色效果.结果表明,①结构相似的醌类氧化还原介体蒽醌(AQ)、1,5-二氯蒽醌(1,5-AQ)、1,8-二氯蒽醌(1,8-AQ)和1,4,5,8-四氯蒽醌(1,4,5,8-AQ),均促进活性艳红K-2BP脱色,反应速率提高了1.4~3倍;②当醌类介体投加浓度为4 mmol·L-1,活性艳红K-2BP染料浓度为300 mg·L-1时,促进作用由大到小的顺序为:1,8-AQ>1,5-AQ>AQ>1,4,5,8-AQ;③ 当活性艳红K-2BP染料浓度为300 mg·L-1时,1,8-AQ促进效果最佳且脱色速率常数随1,8-AQ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线性关系;④介体促进效果与介体取代基团数量、位置和电子共轭效应相关.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氧化还原介体定性/定量构-效关系数学模型,探究和完善非水溶性氧化还原介体催化强化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13.
自组装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检测亚硝酸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N-[3-(三甲氧硅基)丙基]-乙二胺与金溶胶通过自组装制备亚硝酸根的电化学传感器.原子力显微镜图(AFM) 显示纳米金自组装在氨基硅烷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由于质子化的氨基硅烷与带负电的亚硝酸根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纳米金对亚硝酸根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亚硝酸根在该修饰电极上的氧化电位与在玻碳电极上的氧化电位相比负移了140 mV.利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和微分脉冲安培法研究了亚硝酸根电流响应信号与浓度间的关系.在最优实验条件下,亚硝酸根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10-7~1.0×10-3 mol·L-1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测限可达到2.0×10-7 mol·L-1(信噪比为3). 用分光光度法及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对实际样品中亚硝酸根的测定进行了比较,测定结果的差异很小.本研究所提出的测定亚硝酸根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914.
本文主要通过对A/A/O氧化沟工艺的实际运用来阐述A/A/O氧化沟工艺的结构、工艺机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15.
为详细了解湛江港湾海洋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特征,于2009年5月调查了湛江港湾表层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的大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湛江港湾表层沉积物总体上为还原环境,Eh在-63 ~ -268 mV之间变化,大部分在-230 mV左右;从湾内到湾外,表层沉积物的Eh区域分布不均一,同一断面近岸较低、中部较高.相关...  相似文献   
916.
本文采用EGSB+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黑龙江华润啤酒有限公司啤酒废水,经过4个月的调试达到满负荷运行,其系统稳定可靠,出水水质远优于<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821-2005)的排放标准,COD、BOD5、SS、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1%、98.5%、95.4%、82% 和 86.7%.该工艺是处...  相似文献   
917.
为了解溴氯海因的爆炸、氧化及腐蚀危险性,进行了克南试验、时间/压力试验、固体氧化性试验及腐蚀性试验。结果表明,溴氯海因只具有氧化性和腐蚀性,不具有爆炸性。  相似文献   
918.
文章为探究金属离子(亚铁离子、铁离子、二价铜离子、二价锰离子)对电化学氧化降解废水中4-CP的影响。采用自制的圆形电化学反应器,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金属离子来探究对4-CP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的研究表明,亚铁离子具有较好的催化强化效果,平均催化效率可达24%,且Fe(Ⅱ)最适宜投加量为1.5mmol/L,催化效率可提高31.5%。另外其他三种金属离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抑制效果由强到弱为Mn(Ⅱ)>Fe(Ⅲ)>Cu(Ⅱ),且当Mn(Ⅱ)投加量为3.0 mmol/L时,完全抑制4-CP的电化学氧化降解。  相似文献   
919.
本文采用草酸铁法(UV/Fe(C2O4)33-/H2 O2)氧化活性黄染料废水,其动力学模型为拟一级动力学反应,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1084 s-1,通过动力学研究方法获得染料废水脱色反应的半衰期为68s;考察了pH值和反应温度的变化对氧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初始pH值在3.0~4.0之间,对于草酸铁法羟自由基氧化脱...  相似文献   
920.
以活性炭作为载体,金属氧化物CuO-MnO2 作为催化活性组分,对臭氧催化氧化污水厂二级出水进行了催化剂配比实验对比,并通过调节臭氧投加时间控制臭氧的投加量.结果表明,在催化剂活性组元Cu(NO3)2:Mn(NO3)2体积配比3:1,投加量5g/L,臭氧投加量6mg/L,接触时间5min的条件下,可明显提高二级出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