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51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346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421.
杨雪  胡开林  胡晓勇  蒋本超 《环境科技》2007,20(4):20-22,30
随着目前水体藻类富营养化日益严重,国内外针对藻类的去除技术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法.实验采用国外引进的"去藻247"作为除藻剂,通过对滇池藻类去除效果进行试验和分析,研究"去藻247"中生物Cu2 通过改变水体中氮磷比例以及氮磷浓度的变化,以达到除藻的目的.结果表明,降低TP的浓度更易加大藻类的去除率,并且,其去除率随着藻类厚度(3~15 mm)的增加而提高,说明了"去藻247"具有一定的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422.
西泉眼水库富营养化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越  孙强  吴昊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30(2):29-30,36
根据西泉眼水库水质监测数据,阐述了水库水质状况和富营养化现状,分析了水库点源、面源、入水污染源等五大污染源的污染贡献,得出农业面源污染贡献率最大,是治理之重点,并提出建立保护区、防治水土流失、发展生态农业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23.
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90,自引:0,他引:90  
近年来,我国的水体污染和营养养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工湿地是一种目前国际较多采用的处理污水的工艺。本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磷去除机制的最新研究概况,系统地阐述了氮磷去除的几条主要途径;1.土壤的滤过作用;2.植物的吸收等作用;3.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同时对温度、CO2、P意识丢 除效率的外界因素也作了简要介绍,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同时也为采用人  相似文献   
424.
滇池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对滇池流域沿湖2km内、15个乡镇农村面源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化肥、农药的施用强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化肥的过量施用是农村面源氮、磷流失的主要原因,分别占95%和93%,农村生活污水对氮、磷流失的贡献率为3%,农村固体废弃物分别为2%和4%。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治农村面源污染的一些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25.
基于PHREEQC程序的磷酸铵镁结晶法污水处理工艺模型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为揭示溶液物化参数对磷酸铵镁结晶工艺回收氮、磷的影响,利用地球化学水质模型程序PHREEQC 2.11计算了涵盖实际工况条件下可能存在的溶液体系的磷酸铵镁饱和度指数,对溶液组分的浓度效应进行了模型化热力学评估.模拟溶液体系含磷10~600 mg·L-1、镁24~720 mg·L-1,其氨氮与磷的摩尔比为1~40,温度为25℃,pH值为6.0~12 0.计算结果表明,磷酸铵镁的饱和度指数与氮、磷、镁的质量浓度分别呈对数函数关系,并随任何一个因子的增大而增大;与溶液pH值呈多项式函数关系,结晶反应的最佳pH值为9.0,并随溶液中氨氮与磷摩尔比的增大而略升;此外,磷酸铵镁的饱和度指数与溶液离子强度呈幂函数关系,随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适当调节溶液的镁盐浓度和控制溶液pH值,是调控磷酸铵镁结晶反应,实现氮、磷回收的2种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26.
饲料不仅可以通过转化成食品影响人类的健康,还可以在饲养牲畜的过程中影响到我们的生存环境。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饲料可以通过转化成牲畜粪便来污染环境,其中造成的土壤污染是最严重最难治理的;另一方面饲料中过量的添加剂和氮磷含量及霉变后产生的大量病菌,都会绐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然而事实上,人们对饲料安全却少有关注,因而本刊特邀中国人民大学的张利庠博士为本栏目撰文,以期从环境污染的角度阐述饲料安全的重大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427.
河流泥沙对污染河水中污染物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长城  喻国华  王国祥 《生态环境》2006,15(6):1151-1155
泥沙是河流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迁移过程中吸附一定的氮、磷进入底层或下游,从而改变水中污染物的分布。通过模拟试验,选择粒径76μm以下泥沙研究不同泥沙含量、不同污染程度等条件下,河流泥沙对污染河水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河流泥沙对污染河水的氮、磷及高锰酸盐指数均有一定的吸附效果,特别是对氮、磷的等温吸附比较明显;与对照相比,含泥沙的试验组水体磷质量浓度最大降低值达0.53mg·L-1;水体溶解性总氮随时间延长,含量逐渐下降。污染物含量、泥沙含量、粒径等均会影响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污染物含量越高、泥沙含量越大、粒径越小吸附效果相对越好。泥沙吸附和富集污染物后沉降进入水体底层,离开水相,因而可以降低水中污染物含量,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8.
选取九龙江流域5个典型汇水区,通过流域主要雨季天然降雨径流过程监测,对所获得的氮磷营养盐的监测数据进行归纳与分析,着重探讨了暴雨事件下径流氮磷流失及其形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暴雨事件下农业汇水区地表径流氮输出以水溶态为主,磷以泥沙结合态为主,天然林地为主的汇水区则相反,前者以泥沙结合态为主,后者以水溶态为主;5个汇水区暴雨事件中总氮最高浓度值为日常采样浓度值的2.9~11.3倍,暴雨事件中总磷最高浓度值为日常采样浓度值的2.9~20.5倍;氮磷输出量均值的差异反映氮磷输出量大小受土壤质地、施肥量、土壤氮磷含量、土壤保水保肥性能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整个径流过程中水量和氮磷浓度随时间变化幅度较大,且2者变化呈大体相同的趋势。氮磷及其各形态的浓度多数在相同时间内达到峰值。泥沙结合态氮、水溶态磷变化幅度较小,水溶态氮和泥沙结合态磷浓度变化幅度较大。统计各汇水区雨量不同的降雨事件下氮磷流失负荷表明,特大暴雨对汇水区氮磷负荷的贡献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429.
不同氮磷比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及水环境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实验室水族箱内建立微型生态系统,研究氮磷比[m(N)/m(P)]对微型生态系统中叶绿素-a、总有机碳、溶解氧、pH的影响,并用多重比较检验法分析试验所得数据。试验发现,Chl-a、TOC、DO、pH在不同氮磷比的处理间均有一定的差异,其中DO、pH在不同处理间的变化比Chl-a、TOC更为显著。但它们随氮磷比的变化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还发现在各处理中,Chl-a与DO、pH间存在明显的正线性相关性;与TOC的相关性不显著。结果认为,氮磷比对这些环境因子的影响主要还受制于它对处理中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氮磷比对这些环境因子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30.
氧化塘污泥中含有较丰富的各种氮、磷养分,将氧化塘污泥堆肥处置后农用是一种有效的处置方式。采用静态强制通气堆对氧化塘底泥进行堆肥处理,对堆肥过程中氮磷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总氮含量下降了17.5%,总磷含量上升了47.0%,堆肥的时间以49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