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30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434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4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Historical data indicate that the dominance of submerged plants in Dianchi Lake in the 1960 s was characterized by low algal density with dominance of non-toxic group J(Scenedesmus,Pediastrum,etc.). The removal of submerged plants,which began in the 1970 s,resulted in the expansion of bloom-forming Microcystis(group M). Laboratory experiments suggested that Microcystis aeruginosa was inclined to grow and develop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The growth of Scenedesmus obliquus was slower than that of co-cultivated M. aeruginosa in the absence of Ceratophyllum demersum,especially at higher temperatures. The existence of submerged plant C. demersum could inhibit the growth of the harmful algae M. aeruginosa and this inhibitory effect by C. demersum was enhanced with an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Instead,with C. demersum,the growth of S. obliquus was not inhibited,but the co-cultivated M. aeruginosa was eliminated in a short time. Combined with the historical data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it was indicated that the submerged plants might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dominance of the non-toxic group J in the historical succession. Consequently,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ubmerged plant such as C. demersum might alter the dominant phytoplankton functional groups from M to J and benefit the restoration of the eutrophic lake.  相似文献   
32.
水温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冬季,在香溪河中游建立水上水温实验系统,设置5个水温梯度(10、18、25、30、40℃),研究不同水温梯度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在设置水温梯度范围内均能大量增殖,但种类有所不同。10~30℃硅藻均有出现,绿藻在18~30℃下均能生长良好,蓝藻能在40℃的高水温下生长。25℃水体中藻类比增长率(μ)最大,为2.80。光照强度与叶绿素a浓度(Chl.a)响应关系较好。据此可知,水温影响浮游植物生长速率,且是导致香溪河库湾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影响因素。光照是藻类生长和水华暴发的主导性因子。香溪河库湾冬季仍有暴发水华的可能,不能忽视冬季香溪河水体的观测。  相似文献   
33.
本文通过2006~2010年五年间对水质生物学评价指标一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来评价红旗水库水质的现状,得出红旗水库水质属于轻污一中污染水体,但仍然符合饮用水源地标准。  相似文献   
34.
六都寨水库夏季富营养化状况与浮游植物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都寨水库是湖南省邵阳市重要的备用水源地,本文在2012年夏季对六都寨水库水体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评价水库富营养化状况.结果显示六都寨水库氮、磷浓度较高,TN和TP平均值分别为0.88和0.04 mg·L-1,部分点位超过Ⅲ类水标准.调查期间库区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变化范围为3.68×106~5.84×106cells·L-1,水库中心区域以绿藻为主,靠近坝首处则以蓝藻为主.各点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介于2.19~3.17之间,Chl.a浓度范围为3.64~20.24μg·L-1,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为38.51~48.11,六都寨水库水体已处于中营养状态.要从根本上控制六都寨水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防范蓝藻水华风险,需通过长期科学监控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35.
2007年-2011年连续5年,采用生物群落法,对崂山水库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为:2011年崂山水库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93种,库区优势种为尖针杆藻(S.acus)、小胶鞘藻(P.tenue)、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5年来群落结构相对稳定,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呈上升趋势.库区为B-中污型水体.  相似文献   
36.
阳澄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对阳澄湖6个点位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91属184种,其中硅藻门为阳澄湖的主要优势门类,硅藻门中的小环藻属占主要优势种.对六个点位的浮游植物结构组成与9个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东湖南与中湖北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其他4个点位差异性较大,pH、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氨氮、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37.
对2013年夏季南岔湖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初步研究,共鉴定初浮游植物6门,8纲,13目,24科,43属,共94个分类单位。其中优势种6种。南岔湖水体属于中污染。  相似文献   
38.
荔枝落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浮游植物荧光分类仪对暴露于不同浓度荔枝落叶浸出液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最大光合作用效率(Fv/Fm)、实际光合作用效率(YⅡ)、光能利用效率(α)、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 ETRmax)和光饱和系数(Ik)进行了为期15 d的检测,研究浸出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浸泡5 d的荔枝落叶浸出液可以抑制藻的生长,呈明显的浓度抑制型变化,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下滑.荧光参数Fv/Fm、YⅡ和α与浸出液浓度由负相关转为正相关或保持正相关关系,浸出液可能早期对藻光合作用发生胁迫,或通过提高光能利用效率来度过胁迫环境,r ETRmax、Ik和叶绿素a浓度与浸出液浓度由负相关转为显著负相关关系.三维荧光图谱结果表明,第15 d时,在投量为2.0 g·L-1时,色氨酸及酪氨酸荧光峰强度约为1.2g·L-1投量情况下的1/3,同时腐殖酸的荧光峰强度减弱.进一步研究藻细胞生长的半抑制浓度EC50值表明,与传统的农作物秸秆控藻比较,其EC50值较低,可能荔枝落叶化感控藻效果较强,只需较低的浸出液浓度而能达到较好的控藻效果.  相似文献   
39.
谢斌  张硕  李莉  张虎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121-129
为了解海州湾海洋牧场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于2013年进行了春(5月)、夏(8月)、秋(10月)3个航次的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15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共97种,占总种数的84.3%,甲藻门次之,共16种,占总种数的13.9%,蓝藻门1种,绿藻门1种.人工鱼礁区各个季节的浮游植物丰度都显著大于对照区(p0.05),而种类数无显著差异(p0.05).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D和香农-威纳指数均在秋季最大,夏季最小,而均匀度J为春季最大,夏季最小.海州湾海洋牧场浮游植物种类数秋季达到36种,丰度在秋季也达到最高为19.68×104cells·m-3,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季节差异(p0.05).应用Canoco5.0软件对获得的浮游植物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TN、Si O2-3-Si和TP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其次BOD5和NH+4-N也对浮游植物分布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0.
都西庙水库初级生产者只有浮游植物,它对太阳能年总辐射量的利用率为0.07%,生态学效率分别为10.5%、0.26%、6.40%,综合鱼产力为17.8g/m~2,各种经济鱼类对浮游植物的能量利用率为0.55%,表明牧食链中能量流动与分配不合理。本文对科学利用和保护该库饵料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