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93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60篇
综合类   738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56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目的 研究40Cr在海水环境中的自然腐蚀行为.方法 采用形貌分析、腐蚀质量损失分析、XRD分析等方法对40Cr在青岛、舟山、三亚海水全浸区的腐蚀行为进行研究.结果 40Cr在不同海域中的腐蚀均较为严重,青岛及三亚海域的试样表面被大量海生物附着,舟山海域的试样表面则以泥沙沉积为主.去掉腐蚀产物后试样的腐蚀形貌以坑蚀为主.在试验周期内,随着时间的延长,试样的腐蚀速率逐渐减小,在不同周期内均以三亚海域的为最高.在相同条件下与普通碳钢(Q235)相比,40Cr的腐蚀速率偏高.随着时间的延长,青岛、舟山试样点蚀深度逐渐增加,而三亚试样点蚀深度则先增加后减小,同周期下青岛海域试样的点蚀深度最小.不同海域及周期下40Cr的腐蚀产物以稳态α-FeOOH及Fe2O3为主.结论 40Cr在三个海域的腐蚀形貌均以坑蚀为主,试验周期内试样在三个海域的腐蚀速率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小,同周期下三亚海域试样的腐蚀最为严重;40Cr中C含量较高,在相同条件下其腐蚀速率要高于普通碳钢;40Cr的腐蚀产物以稳态成分为主,是由于Cr元素含量较普通碳钢增加,加速了钢的腐蚀产物到热力学稳定状态的转化.  相似文献   
992.
本文根据兴城地区野外调查与测试结果,选取了Cl−、TDS、SO42−、A和SAR 五项地下水化学因子作为评价指标,运用熵权属性识别法对兴城市海水入侵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42%的采样点为轻度入侵,4%的采样点为严重入侵;轻度入侵区主要分布于黑泥坑−中兴−庙后头村一带、狐狸套−王家河子村一带以及烟台河、东沙河...  相似文献   
993.
为比较应用于防治海水入侵工程的水力帷幕效果,利用垂向二维非均质流体的对流-弥散模型,运用伽辽金有限元法求解,并用物理实验结果验证其有效性.将模型应用于模拟广西北海市海城区海水入侵过程及水力帷幕防治海水入侵效果,分别计算了超采地下水、抽水、注水和抽-注水情况下咸淡水界面随时间推移过程,并分析咸淡水界面推移与抽、注水流量及抽、注水孔位置之间关系,通过比较得出注水是北海市防治海水入侵较为理想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4.
南方海涂海水灌溉库拉索芦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海南海涂沙滩(非耕地资源)对药用植物库拉索芦荟进行海水灌溉试验,设6种处理,淡、海水配比分别为A1(CK):100∶0;A2:90∶10;A3:75∶25;A4:50∶50;A5:25∶75;A6:0∶100。结果表明:①用一定浓度范围的海水灌溉时,库拉索芦荟苗期返青系数、根的综合生长量等植物生态指标为处理A3>A2>A1,超过一定海水浓度后则递减;连续3年的田间试验表明,芦荟叶片鲜重、干重A1、A2、A3三种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而根干重A3显著高于A1,A4比A1处理叶片鲜重、干重减产均在20%以内,表明海水灌溉库拉索芦荟是可行的。②海水灌溉明显推迟芦荟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时期,随着海水比例的增加,抽苔期明显推迟。③各种处理海水灌溉的沙滩深度在0~10cm范围内,盐分含量随深度迅速下降,10cm以下下降幅度变缓;经3年的海水灌溉试验,海涂沙滩在未作任何人为调控措施下,0~50cm沙滩含盐量仍在0.3%范围内。  相似文献   
995.
NaCl盐度对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海水冲厕是一项具有重大节水意义的工程。针对所产生的含盐生活污水的处理 ,试验研究NaCl盐度对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综合影响。分别研究不同盐度驯化下活性污泥的生长、有机物降解和去除情况、SBR反应系统内溶解氧随时间的变化以及污泥沉降性等。试验结果表明 ,NaCl盐度影响了微生物的生长 ,降低有机物降解速率和去除率 ,但是却增强了细胞的溶胞作用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厦门西港表层海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组成及来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通过 3个航次对厦门西港表层海水中 16种优先监控的PAHs的污染状况进行不同季节的连续调查 .结果表明 :表层海水中PAHs的含量与组成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 .在 4月和 10月的PAHs含量较 7月高 ;PAHs的组成在 4月以 2环的萘为优势组分 ,在 7月以 3环的苊烯为优势组分 ,10月以 4环的为优势组分 .分析 3个航次的调查结果发现 :厦门西港表层海水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类物质的输入 .厦门西港表层海水中各种PAHs的含量与国际生物学组织或国家制定的评价水生生物暴露于水体的安全食用标准相比虽未超标 ,但个别组分如蒽、苯并 [a]芘的含量已达到生态毒理评价标准 .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明晰流场、传质和锈层在EH32钢流动加速腐蚀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机理。方法 利用射流喷射系统研究EH32钢的流动加速腐蚀行为,并基于CFD仿真模拟流场分布情况,最后通过微观形貌表征分析EH32钢的腐蚀形貌。结果 在射流喷射系统中,试样表面的流场分布不均匀,根据锈层的颜色可分为不同区域,喷嘴正对区域锈层最厚,但疏松多孔,形成凹坑,腐蚀最严重。远离喷嘴区域锈层逐渐减薄,但更致密,腐蚀形貌转变为“flow mark”和点蚀。结论 流场严重影响着腐蚀产物的分布,正应力高、剪切应力低的区域形成的锈层厚且疏松多孔,正应力低、剪切应力高的区域形成的锈层薄,但更致密。反应生成的阳极液随流体的转移过程导致了“flowmark”损伤形貌的形成,致密的锈层抑制了阳极液的转移,导致了点蚀坑的损伤形貌。锈层和阳极液的累积使得喷嘴中心区域表现为主要阳极区,腐蚀损伤最为严重,而远离中心区域由于致密的腐蚀产物抑制了传质过程,腐蚀速率较低。流场、锈层以及传质三者的协同作用决定了流动加速腐蚀行为。  相似文献   
998.
海水中叶绿素a指标是评价海水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参数,现行标准GB 17378.7—2007《海洋监测规范》中规定海水中叶绿素a的两种分析方法,分别是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分光光度法,但是这两种分析方法都没明确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等方法特征性指标。以GB 17378.7—2007《海洋监测规范》和HJ 168—2020《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等为依据,采用分光光度法,通过试验确立分光光度法分析海水中叶绿素a的检出限等特征性指标数据,以方便日常工作数据填报以及为其他实验室分析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莱州湾地区是我国海水入侵灾害最严重的地区。结合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理论并根据莱州湾地区的实际情况,将海水入侵风险评价体系分为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和防灾减灾能力评价,并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危险性、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评价结果进行了叠加分析,将莱州湾地区划分为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等5个海水入侵灾害风险区域。  相似文献   
1000.
黄海南部近岸海域水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2005年1月黄海南部近岸海域水质现场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富营养化指数(E)评价法、有机污染指数(A)评价法对该海域水质状况进行现状评价,结果表明:pH值、DO、无机氮、CODMn均达《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一类水质标准;PO4^3- -P、BOD5仅达二类水质标准,且各监测站点超标率都已高于50%;43%监测站点E〉1,呈现明显富营养化,其余各站点E值也已接近1,处于富营养化临界状态;A值的范围为0.65~1.22.有57%的站点A〉1,有机污染巳相对较严重。总体来看,该海域水质已受到污染。必须对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