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88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含铊黄铁矿冶炼废渣在自然淋滤过程中铊的迁移与释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重点研究了自然淋滤过程中广东某大型硫酸厂含铊黄铁矿冶炼废渣(沉灰渣)中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Tl向周围环境的迁移释放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自然淋滤作用下,沉灰渣中Tl污染物的迁移释放能力很强;沉灰渣中Tl的赋存形态是控制其迁移释放能力大小的内在因素和首要因素,而淋滤液pH和沉灰渣矿物组成是控制沉灰渣中Tl迁移释放能力大小的外在因素和次要因素.不同结合形式的Tl在沉灰渣中的迁移释放能力明显不同,释放强弱顺序为:酸可交换方式吸附在废渣中的Tl>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Tl>硫化物和硅酸盐矿物结合态的Tl.   相似文献   
102.
针对生物淋滤处理城市污泥重金属Cr、As和Pd的溶出效率较低的问题,采用芬顿(Fenton)氧化法对城市污泥进行预处理,考察Fenton氧化对污泥中重金属Cr、As和Pd赋存形态转化及后继生物淋滤过程溶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pH=4.00、Fe~(2+)=1.00 g·L~(-1)、H_2O_2=9 g·L~(-1)的条件下Fenton预处理后,重金属Cr、As和Pb的存在形态均由稳定性较强的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向不稳定的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转化,其不稳定态比重分别由15%、30%、9%提高到了24%、41%、11%;生物淋滤实验结果显示,由于重金属形态变化,重金属Cr、As和Pb溶出率分别由52.71%、11.15%、33.19%提升至60.76%、24.32%、45.96%。Fenton预处理联合生物淋滤法提高了对重金属Cr、As和Pb的去除效果,有助于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相似文献   
103.
采用土柱淋滤和间歇式通气淋滤实验,研究三氮(NH4+-N、NO3--N、NO2--N)在土壤层中的迁移与转化,并对氮肥的有效利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4.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氧化亚铁硫杆菌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氧化哑铁硫杆菌生物淋滤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报道很少,因为该菌对低分子量有机酸敏感.研究 6 种低分子量有机酸(甲酸、乙酸、丙酸、草酸、苹果酸和柠檬酸)对嗜酸性氧化哑铁硫杆菌 R2 氧化 Fe2 的影响,且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沈阳冶炼厂和张士灌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中低分子量有机酸的浓度.结果表明,6 种有机酸对 R2 氧化能力均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顺序为:甲酸乙酸丙酸草酸苹果酸柠檬酸.其中 R2 对甲酸最敏感,甲酸浓度为0.064 mmol/L时,抑制率达到 60%;浓度为 0.254 mmol/L时,R2 氧化Fe2 的能力完全被抑制.液相色谱分析可知,冶炼厂和张士灌区土壤中有机酸的浓度很低,其中草酸含量最高,分别为 0.04和 0.149 mmol/L.尽管氧化亚铁硫杆菌对低分子量有机酸很敏感,但是试验土壤中低分子量有机酸的浓度远远低于硫杆菌的耐受限度.因此,分离菌株 R2 有望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5.
微生物方法降低城市污泥的重金属含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城市污泥 (简称污泥 )是城市污水净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沉积物 ,数量巨大 ,增长迅速 ,是亟待解决的城市固体废物 ,其处置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倒海和农业利用等 .前 3种方式由于场地的限制、费用昂贵、造成二次污染等原因而难以为继或被禁止 .污泥通常含有丰富的N、P、K和有机质 ,是良好的有机肥料资源 .实践证明 ,农业利用是污泥最有前景的处置方法 ,有利于城市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 ] .虽然我国污泥的农用率较低(<10 % ) ,但英、美、法、荷兰和瑞士等国也仅为 6 0 %左右 ,主要是因为污泥中重金属的含量超标 .因此 ,解决污泥农业利用的…  相似文献   
106.
淋滤实验是目前研究固体废弃物中重金属迁移性最常用的方法,为了揭示脱硫石膏中Cr、As、Ni、Pb重金属组分的迁移特征,对脱硫石膏进行赋存形态和淋滤实验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组分大多以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其中FA1中重金属可淋滤态大小为PbAsCrNi,而FA2中重金属可淋滤态为AsPbNiCr。淋滤实验采用pH为4.0和4.5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为淋滤液,淋滤时间为17 d,淋滤实验结果表明,各重金属的淋出率随淋滤时间的延长而增加;Cr、Ni、Pb组分随着淋滤液pH值降低而增加;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对重金属迁移特性有重要影响。脱硫石膏FA1中Cr、As、Ni、Pb以及脱硫石膏FA2中的Cr、Pb的最高淋出量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在脱硫石膏资源化应用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07.
孟波 《云南环境科学》2003,22(Z1):104-105
对滇池有机物和氮、磷污染底泥雨水淋溶试验表明,试验底泥结构致密,渗透性能很差,雨水对底泥的淋滤作用一般仅局限于对表层的雨水击溅.  相似文献   
108.
为研究鼠李糖脂对酸性镉污染土壤的治理效果,同时采用淋洗和淋滤试验,对比研究了两种处理方法对酸性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淋洗试验结果表明:鼠李糖脂能有效解吸人工镉污染土壤中的镉,且在淋洗时间为0~24h内对土壤中镉的解吸速率最快,在此阶段高浓度鼠李糖脂溶液对土壤中镉的解吸效果低于低浓度鼠李糖脂溶液;经过68h淋洗后,低浓度鼠李糖脂溶液对人工镉污染土壤中镉的解吸量开始衰减,而高浓度鼠李糖脂溶液对人工镉污染土壤中镉的解吸量则持续增加,此阶段高浓度鼠李糖脂溶液对土壤中镉的解吸效果优于低浓度鼠李糖脂溶液,且对土壤中镉的最高解吸量达到144.45mg/kg,其解吸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淋滤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68h淋滤后,天然镉污染土壤中镉的去除率达到62.84%,且淋滤后土壤中镉的含量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土壤镉污染的风险筛选值。在治理酸性镉污染土壤时,淋滤的处理效果优于淋洗,该研究结果对治理酸性镉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9.
生物淋滤法处理制革污泥的运行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淋滤技术浸提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是使污泥洁净化的有效方法。在自行设计的一套总容积为50L的搅拌釜式反应器中进行制革污泥的生物淋滤试验。在连续曝气时,研究了连续搅拌方式和搅拌30min后,停机30、45、60min再搅拌的间歇运行方式的效果。结果表明,连续搅拌运行以及搅拌30min后停机30、45、60min的间歇搅拌运行,分别经过48、60、84、156h的生物淋滤,污泥的pH值下降到2.0以下,氧化还原电位(ORP)上升到530~545mV,铬的溶出率达到99%以上;当固定供气量为9L/min时,污泥中的溶解氧保持在1.2~2.7mg/L;在各种运行方式中,搅拌30min再停机30min的间歇运行方式,其淋滤效果与连续搅拌方式相近,而综合能耗最低,因此,搅拌30min再停机30min的间歇搅拌运行方式可作为工程应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0.
硫杆菌浸出废旧MH/Ni电池中重金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艳  吴锋  辛宝平  李丽 《生态环境》2007,16(6):1674-1678
生物淋滤法具有对环境友好、反应温和、运行成本低等优点,近年来主要用于回收难浸提矿石中有用金属及城市污泥有毒重金属脱除。应用氧化硫硫杆菌和氧化亚铁硫杆菌对废旧MH/Ni电池电极材料中重金属进行了生物淋滤处理可行性及工艺技术研究,考查了初始pH值、电极材料投加量、温度及底物单质硫添加量对金属Ni、Co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硫杆菌可以浸出电极材料中的重金属Ni和Co,初始pH值及温度对生物淋滤过程金属Ni、Co浸出率影响显著。在初始pH值1.0、电极材料质量分数为1.0%、温度30℃、底物单质硫质量浓度为4.0g·L-1条件下,经过20d生物淋滤,废旧MH/Ni电池中金属Ni和Co浸出率分别为95.7%和7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