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80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409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92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试验采用交替厌氧/好氧(An/O)SBR反应器,在温度为13~16℃的条件下启动并运行EBPR系统.研究表明,进水磷浓度20 mg·L-1,控制DO浓度为2 mg·L-1,低温条件下即可在短期内(6 d)实现EBPR系统的成功启动并获得高效稳定的除磷性能,出水磷浓度低于0.5 mg·L-1.降低DO浓度会影响EBPR系统的稳定运行效果,反应器好氧阶段DO浓度由2mg·L-1降为1 mg·L-1,系统仍可以稳定运行,磷的去除率均大于97.4%,但厌氧释磷量略有下降;DO浓度进一步降至0.5mg·L-1时,EBPR系统除磷性能迅速恶化且出水磷浓度超标.通过提高溶解氧浓度以恢复EBPR除磷性能的试验发现,低DO导致的系统失效在短期内不可逆.研究还发现,以NO-2及NO-3为电子受体的缺氧除磷小试对EBPR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冲击作用,但由此产生的不利影响可在6个周期内得以恢复;此外,长期低温运行的EBPR系统内MLSS基本保持恒定且SVI略有降低,说明低温低DO条件有利于系统内污泥的沉降.  相似文献   
592.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中试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试装置的连续运行,研究了DO、进水碳氮比(C/N)、有机负荷率(F/M)、pH值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试装置中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最好的工作条件为:DO控制在0.8mg/L左右,进水C/N比在10左右,F/M为0.34kgCOD/(kgMLSS·d),pH值在中性略微偏碱处。  相似文献   
593.
试验分析了间歇流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种群、数量以及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探讨了芦苇根系周围存在的不同种类微生物,以及所构成的间歇流人工湿地特有的生态系统对污水中COD、氮、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有9种,不同菌属的微生物的存在与溶解氧浓度有关;各菌种微生物的数量受温度影响较大;ABR与两级湿地联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夏季COD、NH4+-N、TP的去除效果较好,而冬季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594.
齐齐哈尔建华水厂对水处理工艺进行了改造,在原有常规除铁工艺基础上增加了除锰工艺,改善了水质,提高了供水质量。  相似文献   
595.
针对溶解氧(DO)、气水比对水解酸化池与好氧MBR组合工艺处理污水效果的影响和能耗问题.从气水比对DO的影响,DO对COD与色度去除效果的影响等方面来讨论气水比,溶解氧以及污水处理效果之间的最佳运行点。试验结果表明。在P(MLSS)分别为5.81、4.25、2.19g/L的运行条件下,MBR的最佳气水比为39:1、28.1.18:1;DO变化速率随污泥浓度的下降而升高;DO的变化对COD、色度的去除效果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96.
通过对钦州湾1983~2003年10个航次调查资料的分析,探讨了该湾溶解氧的含量变化及其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表明:20a来该湾水体中的DO含量变化并不大,所有航次均在一类海水标准范围内,以冬季最高、春季次之、夏秋季较低的特征出现;O2%的变化与DO相一致.但由于浮游植物在海湾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中扮演了正、反两方面的角色,从而使DO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趋于复杂,作为温盐函数的DO,与水温之间却多以显著正相关出现,与盐度则多以显著负相关出现,与pH、COD、浮游植物(或chl.a)和N、P、Si的相关性,却体现了时代变迁的特征;O2%的相关变化与DO不尽一致.但总的说来,浮游植物的增氧作用在海湾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主导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97.
低溶解氧状态下河网区不同类型沉积物的氮释放规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集浙江温州温瑞塘河河网中4个受不同人类行为干扰的沉积物样品,分别代表受河道上游来水、制革厂排水、建筑垃圾和生活污水排放的影响,研究了低溶解氧(DO)状态下不同类型沉积物各形态氮(N)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低DO状态下,不同上覆水条件能明显影响沉积物-水系统中N迁移转化.上覆水污染越重越不利于沉积物中N释放,水质改善后易促进沉积物中N的释放.屿田河高营养盐水平的上覆水中的N仍能在扩散作用下进入沉积物,并导致已严重污染的沉积物中总氮(TN)和硝酸盐氮(NO3--N)含量增加,控制河流外源N持续输入利于沉积物污染负荷的降低.低DO状态下各类沉积物中氨氮(NH4+-N)均会释放进入上覆水,而NO3--N则迁至沉积物中,并在反硝化作用下脱离系统.NH4+-N的释放量取决于其在沉积物中的含量.低DO状态下NO3--N释放的风险小于NH4+-N.  相似文献   
598.
复合生物反应器低溶解氧同步脱氮除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复合生物反应器(HBR)中同时存在的活性污泥和悬浮生物膜混合生物体系,进行了同步脱氮除磷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溶解氧浓度和进水COD/TN对系统脱氮除磷效果有重要影响.当曝气量(Qair)控制在0.07m3/h时,系统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较好,最大释磷率(释磷结束时溶液中PO3-4-P浓度与初始PO3-4-P浓度百分比)为249%,TN平均去除率为80.0%,PO3-4-P去除率为92.2%.曝气量升高或降低,TN、PO3-4-P去除率均降低.随着COD/TN的升高,系统TN、PO3-4-P去除率也逐渐升高,COD/TN从3.2升高至10.5,系统TN平均去除率从70.3%升高至84.9%,PO3-4-P平均去除率从82.2%高至96.0%.整个试验过程中污泥体积指数(SVI)均小于90 mL/g,污泥的沉降性能良好.实验采用复合反应器进水后未经过传统脱氮、除磷理论认为所必须的缺氧、厌氧段而直接曝气,仍然取得较高的TN、PO3-4-P去除率.  相似文献   
599.
藻类生长过程中DO、pH与叶绿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在"水华"发生过程中,找到一些合理的预报参数,给河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实验室做了藻类的培养试验。通过计算可以知道,pH比溶解氧(DO)与叶绿素有更好的相关性,更适合做为藻类生长情况的预报参数;溶解氧之差(△DO)与藻类的生长情况负相关性比pH之差(△pH)与藻类生长的负相关性要好;得到了在总氮0.62mg/L,总磷0.37mg/L、光强为132201x、水温为28.5℃,气压为1.016×10~5Pa的条件下的光合作用产氧速率函数;在水温为26.5~28.6℃的条件下藻类的耗氧速率为0.0176mg/(μg·h)。  相似文献   
600.
The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in step-feeding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different influent substrate concentrations and aeration flow rates.Biological occunenee of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was verified in the aspect of nitrogen mass balance and alkalinity.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distinct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and DO concentr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low and high aeration flow rate.In each experimental run the floc sizes of activated sludge were also measur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lcation could occur with very small size of flo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