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155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81.
182.
183.
184.
水中无机痕量阴离子的浮选—分光光度测定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茅力  练鸿振 《上海环境科学》1991,10(3):28-29,27
前言浮选——分光光度法(Flotation-Spectrop-hotometry),是利用离子缔合物的浮选性能,结合光度分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痕量分析方法。有关浮选——分光光度法用于金属离子的测定,前人做了大量工作,而用于环境样品中无机阴离子的测定,尚不多见。作者认为,对于阴离子的测定,浮选——分光光度法有其独到之处,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仅对该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作一简介,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5.
在氯化钠存在下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盐水体系浮选分离汞的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CTMAD浓度为1.5×10-3mol/L,NH4SCN浓度为1.5×10-2 mol/L ,pH为1~6的常温条件下 ,可浮选除去水中的汞 ,浮选率平均达96.1 %。同时在水相存在其它离子(Ca2 +、Mg2 +、Mn2 +、Ni2 +、Pb2 +)时 ,浮选率几乎不受影响 ,因而能实现Hg2 +离子较安全地分离 ,从而达到从水中除去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6.
为提高浮选除油的效果,应根据本厂水质特性选用适宜的絮凝剂是关键。利用天津大学研制的新型聚丙烯酰胺型絮凝剂,具有架桥迅速、矾花絮体大、pH 适应范围宽、投药量少、浮选出口浊度低等优点。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成本条件下,使用有机和无机复合絮凝剂较单独使用一类絮凝剂,油的去除率要高出2~3倍。保证了污水处理场的出水合格率。  相似文献   
187.
铝电解自焙槽烟气湿法净化回收料的技术迄今尚未见报导。为此针对该回收料的组成及浮选法综合利用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选法能使净化回收料中的碳和电解质得以有效分离;浮选碳粉可用作自焙槽阳极配料,浮选电解质经600℃焙烧后可再用作铝电解质。  相似文献   
188.
水体中痕量重金属的共沉淀浮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水体中重金属含量低、难以直接测定的特点,研究了以In(OH)3为共沉淀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油酸为浮选剂,富集痕量重金属的共沉淀浮选条件。结果表明,在50mgIn(Ⅲ)、8mg十二烷基硫酸钠、4mg油酸钠、pH=8.2-10.2条件下,即可完全富集水试样中的7种重金属元素,富集倍率在100倍以上。在此基础上,有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海水中上述元素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9.
浮选技术在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叙述浮选法分类的基础上,有选择地介绿了几种主要的浮选方法,对影响浮选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浮选技术处理含油污水的研究进展状况,预测了其在国内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0.
利用浮选柱与纤维过滤工艺对石化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其达到回用水的要求。结果表明:对石化污水,应用浮选柱和纤维过滤工艺处理,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完全达到回用水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