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50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437篇
基础理论   163篇
污染及防治   95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秦坤 《环境工程学报》2011,5(12):2905-2909
从氯氰菊酯高效降解真菌镰孢霉属(Fusarium)菌株TS-203中提取了降解酶,研究了降解酶对氯氰菊酯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胞内酶对氯氰菊酯的降解率高达59.8%,细胞碎片对氯氰菊酯的降解率为47.6%,而由(NH。):sO。沉淀法提取到的胞外酶对氯氰菊酯的降解率仅为10.3%,由此确定菌株TS-203产生的降解酶为胞内酶。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标准蛋白测得胞内粗酶液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为3.24mg/mL;该酶对氯氰菊酯酶促降解的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30℃,降解酶的米氏常数K。为6.8120×10^-4mmol/mL,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1.1799×10^-4mmol/min。研究结果表明,该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对热和pH均具有较好的耐受力,对氯氰菊酯降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92.
1997年至1999年对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湖区及其支流的白豚和长江江豚的分布、数量和活动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白豚已在洞庭湖和鄱阳湖绝迹。长江江豚随着水位的变化,其分布范围、数量和活动规律也随之而变化。长江江豚在洞庭湖的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从城陵矾到鲶鱼口一带,其种群数量大致力100~150头。洞庭湖各支流中已看不到江豚的踪迹。在鄱阳湖主要分布在湖口至龙口一带,老爷庙至小矶山是其集中分布区。赣江南北支、抚河下游及康山河在涨水季节也有少量江豚活动。洞庭湖和鄱阳湖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湖区的迅速淤积变浅,大桥的修建,有害渔具渔法的大量使用,船舶数量的大量增加是长江江豚迅速减少的重要原因,两大湖泊中的长江江豚急待保护。  相似文献   
793.
有效降解万古霉素废水COD的真菌菌株筛选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实验室保存的447株真菌中筛选出1株能有效降解万古霉紊废水COD的真菌HCCB00304.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绿僵菌.利用真菌HCCB00304处理万古霉素废水的最佳条件为:菌体投加量10%(体积分数)、初始pH 6.00、25℃、处理时间60 h,在此条件下可使废水的COD从114 208 mg/L降到56 145 mg/L,COD降解率为50.84%.反应动力学分析表明,COD降解呈一级反应动力学过程,其降解速率常数为0.013 3 h-1.  相似文献   
794.
研究白洋淀表层水(白洋淀原水)、无机盐培养基、无机盐培养基强化的白洋淀原水中双酚A在白腐真菌作用下的生物降解规律,同时考察了细菌及pH等因素对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白洋淀原水中双酚A在白腐真菌作用下的降解率很高.甚至高于最适营养条件(无机盐培养基)下双酚A的降解率,在6d达到完全降解,但是无机盐培养基强化的白洋淀原水抑制了白腐真菌对双酚A的降解;当细菌存在时,白腐真菌与细菌对碳源和能源等形成了竞争关系,抑制了白腐真菌的生长,不利于白腐真菌对双酚A的降解;无机盐培养基强化的白洋淀原水在初始pH=6.00时双酚A的降解率高于初始pH=7.00时双酚A的降解率。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白腐真菌降解双酚A的中间产物包括2-对羟苯基-2-酮基-1-乙醇、2-羟基苯乙酸和丙二酸等小分子酸。  相似文献   
795.
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对Pb2+和Cd2+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对溶液中Pb2+和Cd2+吸附过程的特征,分别从动力学、热力学和吸附等温线三方面进行了实验,同时还研究了pH、温度、时间、重金属离子起始浓度和吸附剂用量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等温吸附过程可以用Langmuir方程来描述。在实验设定条件下,棘孢曲霉对Pb2+和Cd2+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1.2 mg/g和59.8 mg/g;动力学实验数据很好的符合二级  相似文献   
796.
氯氰菊酯降解真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农药厂污水排放口的污泥中分离筛选到3株以氯氰菊酯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的真菌,分别命名为TS-203、TS-205和TS-306。经鉴定3株真菌分别属于土生曲霉组(Aspergillus terreus)、毛链孢属(M onilochaetes)和镰孢霉属(Fusarium)。分别测定了不同碳源、pH、培养温度及氯氰菊酯浓度对真菌生长量和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氯氰菊酯为唯一碳源且浓度为50~150 mg/L,pH 6.0~8.0,培养温度30~40℃时,真菌的生长量较大,降解效果较好。本研究对氯氰菊酯农药残留的生物修复研究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为今后治理氯氰菊酯残留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7.
真菌胞外聚合物及其与重金属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菌胞外聚合物(EPS)是近年来真菌微生物研究的热点,其在食品行业、医药工业和环境重金属污染治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真菌EPS提取方法、产量影响因素、组成和结构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真菌EPS在环境中与重金属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胞外吸附和络合机制、草酸盐微沉淀机制和胞外重金属还原机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真菌EPS在环境重金属污染治理特别是重金属废水处理上的应用前景和亟待解决的研究内容,以便更好地为国内真菌EPS和重金属污染治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8.
比较了两种不同的水分胁迫方式(田间干旱迫和温室渗透胁迫)下,内生真菌感染对黑麦草叶内SOD、POD和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植物未遭受水分胁迫时,感染植株叶内SOD和POD活性明显高于非感染植株,在温室渗透胁迫下,随着胁迫强度和胁迫时间的增加,感染植株叶内SOD活性明显高于非感染植株,MDA含量大大低于非感染植株,而在田间干旱胁迫下,感染植株的这种优势表现得并不明显,图2表2参23  相似文献   
799.
细菌与真菌优化组合降解污水中氰化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降氰细菌与真菌组合对工业废水中氰化物的降解性能.将从电镀厂水样和活性污泥中分离出的8株降氰细菌与降氰真菌的悬浮液进行等体积混合,以降氰效果最佳的混菌组合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组成比例、废水温度、废水pH值、降解时间和摇床转速对降氰率的影响,并在试验得到的适宜降解条件下处理电镀厂实际含氰废水.结果表明,除2#细菌和真菌及9#细菌和真菌的组合外,其他混菌组合的降氰率均优于已筛选获得的单菌株,其中8#细菌与真菌组合的降氰率最高.该组合的适宜降氰条件为8#细菌悬浮液∶真菌悬浮液=3∶2(体积比)、34 ℃、pH=6.0、降解20 h、114 r/min转速.适宜降氰条件下,菌液∶废水∶细菌生长培养基=1∶1∶1(体积比)时,8#细菌与真菌组合对氰化物质量浓度为202 mg/L、42.9 mg/L、9.07 mg/L、1.57 mg/L和1.09 mg/L的5种实际废水的降氰率分别为84.85%、82.77%、80.37%、80.25%和79.82%.其中,氰化物初始质量浓度为1.57 mg/L和1.09 mg/L时,废水经混菌降解处理后的氰化物质量浓度低于0.5 mg/L,符合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 8978-88)(≤0.5 mg/L).研究表明,8#细菌与真菌混合菌的降氰率较高,在实际含氰废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00.
白腐真菌反应器的连续运行是否与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系直接相关是其用于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关键问题。针对此问题,构建白腐真菌处理体系对垃圾渗滤液和焦化废水被交替处理(序批式运行),考察交替处理过程中白腐真菌处理体系的变化。结果显示:在交替处理过程中,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好氧丝状生物膜并未出现明显的适应期,能够连续合成木质素过氧化物酶(56~376 U/L);每批废水的pH都表现为由碱性向酸性变化;COD、氨氮和磷酸盐的去除未受废水交替处理的影响,且在垃圾渗滤液中分别达到43%~44%、70%~71%和17%~25%的去除率,在焦化废水中分别达到26%、33%和57%的去除率。表明基于P. chrysosporium好氧丝状生物膜构建的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体系是以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系为基础,可能与难降解废水的种类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