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07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227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武汉月湖水体营养物质的分布与硅藻的生态指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武汉月湖2007年1-12月水体理化指标(电导率、溶解氧、pH值、水温、透明度、无机氮、无机磷、可溶)、生物指标(藻、蓝藻、叶绿素a)的监测,结果表明:月湖水体中无机氮、无机磷含量较丰富,可溶含量较低;月湖水体初级生产力较高,湖泊中蓝藻密度远大于藻密度;月湖水体中浮游植物与生境因素有着复杂的生态网络关系.月湖水体营养盐结构不合理,在藻消亡后,湖泊水域中的营养组合(丰富的氮与磷,但缺乏可溶),这种特殊生境刺激蓝藻的生长,进一步导致藻的减少,使月湖浮游植物的优势种转变成蓝藻类.可溶在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由藻型向蓝藻演变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溶起始浓度水平不仅决定藻生产量最大值的程度,而且制约着藻持续时间,补偿湖泊可溶可能是防治湖泊富营养化的新路.  相似文献   
72.
浅议硅粉回收利用与企业烟气治理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小明 《青海环境》2000,10(1):34-36
通过阐述污染治理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综合介绍铁烟气治理及粉回收利用技术 ,结合青海实际 ,提出了加速烟气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3.
东、黄海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998年5月、2000年10月及2001年5月东、黄海海区3个航次采集的沉积物样品中生物(BSi)含量的分析,讨论了东海西北部、南黄海沉积物中BSi的分布、埋藏及其与水体初级生产力、藻丰度的关系.测定表明,调查海区表层沉积物中BSi的含量介于0.21%~0.70%,海区BSi的分布与水体初级生产力的变化一致.在长江口海区,BSi的积累与河口区水体中的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近20年来长江口海区沉积物中BSi含量的变化记录了长江径流以及长江输送N、P、Si营养盐通量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74.
以土-膨润土为阻隔材料,使用灰及水泥对其进行固化改性,研究改性后阻隔墙对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氨氮污染的阻控效果。通过了解阻隔墙材料的渗透性能、力学性能,并结合阻隔材料对氨氮的吸附效果、穿透效果和数值模拟结果,探讨改性土-膨润土阻隔材料对氨氮污染的阻控性能。结果表明:灰改性土-膨润土阻隔材料,最佳质量配比为灰∶土=1∶10,最佳含水率为67.80%;改性阻隔材料生成的铝酸盐提高了阻隔墙防渗性能,渗透系数为2.36×10~(-9) m·s~(-1);CaCO_3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使抗压强度达到0.896 MPa;改性阻隔材料对氨氮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及Langmuir等温模型。这说明该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并且该吸附是放热过程。在不同氨氮浓度的穿透下,渗透系数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实验期间并未达到穿透浓度。利用Visual MODFLOW数值模型对阻隔墙的阻控效果进行模拟发现,7 300 d后NH_4~+扩散范围小,未穿透阻隔墙。灰改性土-膨润土阻隔墙用于对离子型稀土矿氨氮污染阻控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5.
制备了分子印迹纳米-氧化石墨烯复合吸附材料,并研究了复合材料对双酚A(Bisphenol A,BPA)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吸附材料对BPA的吸附在35min内达到吸附平衡,Langmuir等温线模型得出最大吸附容量约为338.3mg/g;相对于BPA的结构类似物,对BPA具有良好的选择吸附性能;在溶液pH接...  相似文献   
76.
叶蔚君  魏在山  胡芳 《化工环保》2006,26(5):425-428
以二甲基二氯烷为源,与氯化铁、氯化铝聚合制得新型的聚氯化铁铝(PSFAC)絮凝剂,考察了制备条件及PSFAC对含油废水和药厂废水的絮凝效果。制备PSFAC的最佳条件:nFc:nAl为0.4,nSi:n(Al+Fe)为0.1,碱化度为2.0,C(Al,Fe)、为0.1mol/L,熟化时间为1-2d。当PSFAC加入量为10mg/L时,对含油废水、药厂废水的浊度去除率分别为84%和86%。PSFAC具有加入量少、沉降速度快、适用的pH范围较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7.
长江河口硅和磷生源要素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根据近年来长江河口区域内大通水文站的记录和近期在长江入海河口区上海段多个采样点的生源要素质量浓度实测数据,比较水中可溶性酸盐和磷酸盐的质量浓度,分析在长江入海河口区水中和磷元素含量的主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水中的酸盐和磷酸盐从长江入海河口进入大海的过程中,其质量浓度有降低的趋势,它们在长江入海河口的多年的质量浓度变化趋势是相反的.长江入海河口区域上游的磷酸盐质量浓度升高幅度较大,而酸盐变化不大,酸盐、磷酸盐质量浓度在长江河口区进入海洋的过程中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78.
MCM-41介孔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微粉为源,CTAB和PEG-6000为模板剂,合成MCM-41介孔分子筛。采用XRD、N2吸附-脱附曲线、FTIR以及TEM表征了其结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及晶体形貌,并且以该样品为吸附剂,对含Cu2+的溶液进行了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以微粉为源成功合成了具有典型六方排列孔道结构的MCM-41,其比表面积为869.5 m2/g,孔容为0.97 cm3/g,平均孔径为3.3 nm;溶液pH为5~6时,MCM-41对Cu2+的去除效果最好;MCM-41对Cu2+的最大吸附吸附容量36.3 mg/g;MCM-41对Cu2+的吸附性能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的特征。动力学研究表明,该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79.
以泡花碱和氯化镁为原料合成出了一种新型镁胶(MgO·2SiO2)吸附材料,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模拟放射性废水中的Co2+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控制合成pH在10.50~11.00,可以得到目标镁胶(MgO·2SiO2),在460 cm-1处出现了较强的吸收峰,这是由Mg—O伸缩振动和Si—Mg—O弯曲振动引起。在500℃焙烧4h后,可以得到吸附性能良好的镁胶,随着溶液pH的升高,去除率增大,在pH为4~8时达到最大。25℃时,最大吸附量可达135.5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重复使用4次,对Co2+的吸附量仍然达到130 mg/g,说明镁胶是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80.
外源硅对不同pH水田土壤吸附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加对2种不同pH水田土壤吸附铅特性的影响。实验中用硝酸中和酸钠的碱性,各处理间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差异以硝酸钠补齐,消除了因酸盐的加入改变体系pH及伴随离子对土壤吸附铅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都能较好地描述不同浓度条件下两种土壤对铅的吸附特征,但以Freundlich模型为最优;加促进了酸性土壤对铅的吸附,抑制了碱性土壤对铅的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