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5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1027篇
安全科学   125篇
废物处理   98篇
环保管理   222篇
综合类   2559篇
基础理论   451篇
污染及防治   211篇
评价与监测   102篇
社会与环境   217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48篇
  2023年   354篇
  2022年   333篇
  2021年   296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31.
萃取-催化氧化光度法测定生物体中H2O2含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萃取-催化氧化光度法测定生物体中H2O2含量的新方法.用稀土催化H2O2产生羟基自由基以氧化二苯基碳酰二肼,生成红色二苯基碳酰腙,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63.0nm;当二苯基碳酰二肼浓度一定时,△A563与H2O2含量呈量效关系.在0~30μmol/L H2O2 含量范围内,该法能简单、快速、精确地测定生物样品中H2O2实际含量.  相似文献   
32.
含重金属中和废渣固化处置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徐根良  谭智 《环境工程》1994,12(3):40-44
本研究采用水泥基固化法处理电镀厂废水用石灰中和过程中产生的含重金属废渣.对固化块在不同pH值水溶液中的浸泡试验表明,水泥基固化中和废渣效果良好.水泥用量应大于中和废渣量。加入适量的活性氧化铝、硅酸钠等添加剂,可提高固化效果.研究还对固化块的养护条件及几种配比情况下固化块的抗压强度进行了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33.
福建省森林固定CO2价值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引入“市场逼近系数”,构造森林固定CO2效益经济结构模型,评估福建省森林固定CO2价值,为福建省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和资产评估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4.
石灰石-石灰乳二段中和法处理矿山酸性废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了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矿山酸性废水的处理工艺。通过实例说明石灰石-石灰乳二段中和法与传统的石灰乳中和工艺相比,有较大的优越性,可以降低处理成本和减少沉渣的产生量。  相似文献   
35.
硫酸法钛白粉生产过程中废酸和废水的治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主要介绍硫酸法钛白粉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酸和酸性废水的治理措施,总结了目前对硫酸进行综合利用和处理酸性废水的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36.
张玉春  许积年 《环境工程》1995,13(4):37-39,30
用TOC总有机碳测定仪来鉴定污水和生活用水处理效果及污染指标是它的一项实际应用,而本义介绍的用来测定CO2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作者在对进口的TOC仪使用的基础上研究了测定气体中总碳、总有机碳尤其是CO2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并应用到实际测定中。  相似文献   
37.
物化-生化组合工艺处理化纤厂浆粕综合废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化纤厂浆粕综合废水的水质特点 ,选择采用中和曝气 水解酸化 生物接触氧化 絮凝沉降处理工艺。实验结果表明 :当浆粕综合废水进水CODCr浓度 310 0~ 34 6 0mg/L ,BOD5浓度 10 2 0~ 142 0mg/L范围内时 ,处理后水质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96中化纤浆粕工业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8.
有机气溶胶的来源与形成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谢绍东  于淼  姜明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2):1933-1939
介绍了有机气溶胶来源与形成的研究现状,从有机气溶胶的化学组成特征、一次有机气溶胶的来源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机制论述其研究进展.一次有机气溶胶主要来源于烹调油烟、机动车排放、生物质燃烧、工业或民用燃油锅炉释放出的有机物,还有道路扬尘、沥青、刹车尘、轮胎屑、室外香烟烟雾、以及高等植物蜡、细菌活动和草本植物等.大气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可通过物理和化学吸附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一些挥发性有机物可通过气相化学反应转化为低挥发性的物质并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其主要前体物是芳香族化合物,如苯、甲苯、二甲苯,以及烯烃、烷烃、环烷烃、萜烯和生物排放的非饱和氧化物.  相似文献   
39.
长江口潮滩含氯有机物的分布与TOC、粒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9):530-532,553
  相似文献   
40.
凡是有地下煤矿开采的地区,都伴之有地下水排放.在面临全球性淡水缺乏的形势下,煤矿排放废水却作为污染源,日夜注入河床,致使环境保护部门为之大伤脑筋,而且各煤矿也为煤矿排放废水的治理,付出了很大的经济代价.因此如何解决煤矿排放废水达标排放的问题,使其能作为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得到再利用,解决即将到来的水荒危机就成为了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