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98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352篇
基础理论   81篇
污染及防治   109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从农药厂阿特拉津生产车间污泥中分离出菌种AT菌,进行了系列降解实验.不同温度的降解实验表明,在4~20℃的实验温度范围内,AT菌能够降解代谢污染质,并随温度的升高,降解能力增强.20℃时降解率为38.84%;AT菌在外加氮源、碳源及以阿特拉津为惟一碳源和氮源等条件时对农药污染质阿特拉津均具有降解能力,且在以阿特拉津为惟一氮源(外加碳源)条件下的降解效果最好,此时的降解率为30.39%.  相似文献   
142.
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现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煤矸石是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废渣之一,不仅占用大量农田和土地,而且严重污染环境。为了加强对煤矸石利用以使其资源化,对我国的煤矸石资源状况、我国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煤矸石资源化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43.
利用序批式反应器中长期驯化好的以亚硝酸盐为主要基质的纯种污泥,做锥形瓶实验,分别研究pH和碳氮比对亚硝酸型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硝酸型反硝化适宜的pH范围在7.7~8.6,最佳pH值在8.2左右;碳氮比(C/N)大于1.94,可实现连续稳定的脱氮效果,起始亚硝氮比基质降解速率随C/N的增加而增加,大于3.11速率几乎不再增加,通过动力学分析,得出该实验条件下C/N的饱和常数Ks为9.36。  相似文献   
144.
依据对IC反应器有机物降解特性的分析,以及对其精细处理区和污泥床区水力流态分别作推流和全混流处理,基质降解速率与微生物浓度之间按一级反应处理的基础上,建立了IC反应器基质降解动力学理论模型.并根据IC反应器处理养猪场污水的试验结果,确定出了反应器在平均温度为(33±0.5)℃条件下污泥床区和精细处理区内基质降解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5.
用驯化好的厌氧污泥对葡萄糖、乳酸盐和醋酸盐作为电子供体时四氯乙烯(PCE)的降解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CE是通过还原脱氯发生生物降解的.实验的回归结果表明,反应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的大小依次为k乳酸>k葡萄糖>k醋酸.表明乳酸盐作为电子供体时PCE的降解速率较快,说明在实验条件下乳酸盐是最合适的电子供体.并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由共代谢基质提供的电子供体不是PCE降解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46.
研究了两套不同基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小试装置在不同季节对富营养化景观水的净化效果,分析了温度变化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考察了微生物的硝化强度和反硝化强度以及基质理化性质对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并探讨了氮、磷的去除途径.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随季节变化对浊度、COD和磷的去除效果差异不明显;温度降低对脱氮效果影响显著,对磷的去除影响不大.沸石-页岩湿地硝化强度和反硝化强度优于砾石湿地.采用沸石作为基质可以提高系统对氮的去除效率,促进湿地植物的生长.对氮、磷去除途径的分析表明: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以及基质对磷的吸附沉淀作用是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去除氮、磷的主要途径;植物吸收分别占湿地TN、TP去除量的16%和35%左右,也是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7.
白腐菌在固体培养基下对吲哚和吡啶的降解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稻草秆粉介质中白腐菌对吲哚和吡啶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质量浓度分别为200、80 mg/L左右的吲哚可被白腐菌去除99%以上,质量浓度为74 mg/L吡啶的去除率为61.5%;白腐菌在稻草秆粉培养体系中对吲哚和吡啶的降解,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其中反应速率常数K(高浓度吲哚)>K(低浓度吲哚)>K(吡啶);高低浓度吲哚和吡啶3个降解体系的漆酶活力在第6天达到最大;漆酶在吲哚和吡啶降解过程中起着较重要的作用,但酶活的变化与吲哚和吡啶的相对去除率不呈线性相关,稻草秆粉培养基中的介质和培养环境在降解过程中可能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8.
水分调节材料对牛粪堆肥氨气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通风式堆肥发酵方式研究了牛粪堆制过程中氨气的挥发特征和锯末、稻壳、稻草等不同水分调节材料对氨气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堆制过程中主要在前期,尤其是在最初的2周内释放氨气;堆肥期间挥发的氨态氮约为牛粪总含氮量的17%~50%。不同水分调节材料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氨气的挥发,但锯末抑制氨气挥发效果最好,其次是稻壳,稻草抑制氨气挥发的效果较小。因此,为了减少氮素损失,应采取适当措施抑制氨挥发或回收挥发的氨气。  相似文献   
149.
发酵稻草抑藻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稻草在通气条件下经1个月发酵后,发酵稻草及其发酵液对鱼腥藻和念珠藻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而对小球藻的抑制效果不明显,这说明发酵稻草的抑藻作用是有特异性的;经过灭菌的发酵稻草、没有经过发酵的稻草则没有抑藻作用,显示抑制藻类的物质是在稻草经过发酵后形成的,且该物质对热敏感。我们从发酵稻草中分离出21株微生物,发现其中一株(B3)具有和发酵稻草相同的抑藻效果,它能强烈地抑制鱼腥藻和念珠藻的生长,但它的发酵滤液没有抑制作用。本实验表明发酵稻草的抑藻作用是由于稻草在发酵过程中富集了某种微生物,这种微生物直接作用于藻类,使藻类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50.
不同共代谢基质对白腐菌降解吲哚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氨氮、苯酚和喹啉作为吲哚的共代谢基质,通过白腐菌BP对共基质体系的降解研究了白腐菌在秸秆滤出液培养基中对不同共基质体系的代谢过程,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考察了不同共代谢基质物质对白腐菌漆酶分泌和吲哚降解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降解体系中的白腐菌都可去除99%以上的吲哚.充分的氮源可提高白腐菌的活性和漆酶酶活的峰值;共基质苯酚和喹啉可以增加白腐菌漆酶产量,为吲哚的降解提供较多的电子,同时苯酚和喹啉也能得到较高的去除.在秸秆滤出液中,白腐菌在pH为6~8之间对吲哚都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吲哚在白腐菌的代谢过程中,可能首先在吡啶环的2和3位发生一步羰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