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94篇
安全科学   184篇
废物处理   62篇
环保管理   74篇
综合类   482篇
基础理论   73篇
污染及防治   178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治理风机噪声简单有效的方法是采用隔声罩,隔声效果取决于它的结构和选用的材料。介绍了川维厂甲醛车间采用全封闭隔声罩可使风机噪声由105降至98dBA。  相似文献   
92.
本文对乙烯基系纤维型粗粒化元件经化学改性后的除油性能分别进行了试验室和现场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元件可有效地分离5μm左右的细小乳化油粒,其除油率可达95%,而且具有材料来源方便、成本低、易于推广和普及等特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粗粒化元件。  相似文献   
93.
纳米TiO_2纤维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甲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胶原纤维为模板制备纳米TiO2纤维用于光助催化降解甲醛气体,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N2吸附-脱附技术对纳米TiO2纤维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TiO2纤维的比表面积为11.33 m2/g,晶型为锐钛矿型。在相同催化反应条件下纳米TiO2纤维对甲醛气体的催化降解率与商品纳米TiO(2Degussa P25)催化剂相当。纳米TiO2纤维的用量、甲醛气体初始浓度是影响催化效果的两个因素。当甲醛气体初始浓度为0.270 mg/m3,相对湿度为38%,气体流速0.1 L/min,纳米TiO2纤维用量为1.0 g时,甲醛的降解率达到96%。因此,纳米TiO2纤维可用于室内甲醛气体的催化降解。  相似文献   
94.
阴极催化剂是影响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制备成本低廉、氧还原反应(ORR)催化活性高的阴极催化剂来替代Pt/C对于实现MFC规模化应用具有重大意义.研究采用化学气相沉淀法,以三聚氰胺作为碳氮前驱物、以黑珍珠2000或乙炔炭黑作为碳源,外加醋酸亚铁作为铁前驱物,合成了两种铁氮掺杂碳纳米管/纤维复合物(FeNCB和FeNCC),作为MFC的阴极催化剂.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旋转圆盘-环电极分析FeNCB、FeNCC和Pt/C的ORR催化活性的差异,并用MFC验证其差异.结果表明,FeNCB性能与Pt/C相当,优于FeNCC,其催化路径是通过4电子途径催化氧还原反应;MFC-FeNCB性能略优于MFC-Pt/C,显著优于MFC-FeNCB有助于MFC的扩大化,其最大功率密度为1 212.8mW·m~(-2),开路电压为0.875 V,电池稳定电压为(0.500±0.025)V.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光谱、拉曼光谱等进一步分析显示,复合物中碳纳米管管径的大小、铁氮掺杂的类型和含量以及氧含量是引起制备的复合物催化氧还原性能差异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95.
采用阴阳离子交换纤维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研究了阴阳离子纤维的最佳组合方式、水样流速和纤维装填密度对渗滤液中主要污染物NH_3-N和COD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纤维的再生方式和再生性能。结果表明:离子交换纤维采用"先阴后阳"的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的深度处理效果最佳;在水样流速为2. 0 mL/min、装填密度为0. 25 g/cm~3的条件下,动态处理渗滤液后,出水的ρ(NH_3-N)和ρ(COD)分别为18. 9,61. 1 mg/L,均达到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要求;纤维静态再生后性能优良,可反复使用多次;经10次静态再生、循环使用后,阴离子纤维对COD的吸附能力可恢复至初始值的94%以上,平衡交换量>17. 6 mg/g,阳离子纤维对NH_3-N的吸附能力达到初始能力的93%以上,平衡交换量>13. 6 mg/g。该技术对垃圾渗滤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为垃圾渗滤液的深度处理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6.
为了评价Fe(Ⅲ)/Fe(Ⅱ)铁氧体工艺对PVA(聚乙烯醇)废水处理的可行性,采用Fe(Ⅲ)/Fe(Ⅱ)铁氧体工艺原位处理PVA模拟废水,考察不同作用时间、总铁投加量、初始ρ(PVA)和废水硬度对该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利用XRD(X射线衍射)、FT-IR(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BET比表面积、VSM(磁滞回线测试)对沉淀物进行表征,解析该工艺原位处理PVA模拟废水的主要机理,并以该工艺沉淀物为吸附剂,通过锑吸附试验,探讨该工艺沉淀物的回用性.结果表明:①Fe(Ⅲ)/Fe(Ⅱ)铁氧体工艺对PVA模拟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能力,初始ρ(PVA)为1 000 mg/L时,该工艺在20 min以内即可达到80%以上的去除率,并且基本没有金属铁的残余,该工艺对PVA的去除率随总铁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且基本不受水体硬度影响. ②在Fe(Ⅲ)/Fe(Ⅱ)铁氧体工艺对PVA的原位去除过程中,PVA作为一种反应物参与沉淀物Fe3O4的生成,并促进纳米Fe3O4比表面积增大,最终形成一种类似于凝胶的Fe3O4聚合物. ③Fe(Ⅲ)/Fe(Ⅱ)铁氧体工艺可高效处理模拟PVA-MB(亚甲基蓝)染料废水.对于含有100 mg/L MB(亚甲基蓝三水)和500 mg/L PVA的混合溶液,MB和CODCr去除率在1 min时分别达到97.37%和89.47%.沉淀物通过磁分离、乙醇和水清洗后,在水中浸出的ρ(TOC)和ρ(CODCr)很低,分别为0.86和2 mg/L,可作为吸附剂直接使用,得益于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对金属锑的拟合吸附量可达71.94 mg/g. ④Fe(Ⅲ)/Fe(Ⅱ)铁氧体工艺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对东莞某实际印染废水处理5 min,CODCr和染料的去除率分别为85.71%和98.98%.研究显示,Fe(Ⅲ)/Fe(Ⅱ)铁氧体工艺可高效去除PVA,沉淀物为易回收的磁性Fe3O4,可作为吸附剂直接使用.   相似文献   
97.
98.
99.
试验表明,离子交换纤维织物阻力随流涑守高而增大,在同样流速下随尘量增加而增大,当容尘量达到118g/m^2时,阻力损失容尘时的2倍。  相似文献   
100.
对比两组填充了离子交换纤维FFA-1的固定床反应器(R1和R2)的运行处理效果,研究负载功能微生物的离子纤维组合工艺对不同浓度As(III)的去除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接种了三价砷氧化菌(AsOB)的R1能够长期稳定并高效地去除不同浓度(1~10 mg·L-1)As(III).未接种AsOB的R2反应器初期无法去除As(III),随着微生物逐步侵入R2反应器,7 d后R2反应器As(III)去除率逐渐与R1接近.相对于一直稳定运行的R1反应器,每次提升进水中As(III)浓度后R2去除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同时,在运行过程中发现进水中NO3-和SO42-等阴离子也会被R1和R2去除从而导致As(III)去除总量的下降.离子交换纤维FFA-1再生实验证实R1和R2中的纤维与原始的离子交换纤维FFA-1再生效果相当(再生率均达到90%以上).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种群结构在反应器中的变化发现离子交换纤维作为微生物载体可能是影响微生物种群结构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证实了功能微生物AsOB联合离子交换纤维可以作为一种高效去除地下水中三价砷的工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