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24篇
安全科学   5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28篇
综合类   581篇
基础理论   70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89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通过分析阿什河干流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2.
选取凡河流域中下游工农业复合型典型水生态功能区,在现状调查分析基础上对现有的流域生态环境现状、管理体制及其存在的问题作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水生态功能区的环境特征出发,理清水生态功能区发展中的需求和冲突,对所选取的典型水生态功能区进行6个生态服务功能综合分区,确定各区发展定位和发展导向,建立以水生态功能区为单元的村镇体系、道路交通、产业发展和文化体系等方面的综合的新型管理模式,实现凡河流域从单一的水质目标管理向水生态功能区综合管理的转变,对水生态功能区发展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为其它流域生态建设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3.
以岩溶地区典型流域——赤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2000、2005、2008、2013年4期遥感数据为基础,结合Arc Map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流域景观格局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构建流域生态风险评价体系与管控措施。研究表明:2000~2013年赤水河流域无风险区、潜在风险区、轻度风险区分别由1.66、2.95、75.41 km~2上升至5.63、21.81、115.45 km~2,而中度、重度风险区却分别下降了35.6和40.27 km~2;历年生态风险演变格局为以城乡建设用地为中心,生态风险由轻度、中度、重度向潜在或无风险区过渡,轻度、中度、重度主要以点状扩散或增加,潜在及无风险区则连片分布于农田区和山地丘陵区;基于不同生态风险区的风险源管控对策,对建立流域生态风险预警机制、降低流域生态环境风险、维护流域生态服务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4.
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乌鲁木齐市水磨河4个监测断面水质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搪瓷厂泉为超标水体;七纺桥为Ⅴ类水体,达到农业灌溉用水要求;联丰桥断面、米泉桥断面为劣Ⅴ类水体,没有达到农业灌溉用水要求。生活源和工业源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的排入对水体产生了严重影响,造成水体重污染。  相似文献   
55.
香溪河库湾氮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解决香溪河库湾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需探明库湾水体氮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子。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对香溪河与水库干流交界处至香溪河库湾尾部共12个采样点进行连续监测,分析香溪河库湾氮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香溪河库湾氮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空间上,回水末端处TN和NO3--N浓度低,河口处浓度高,随着与回水末端距离的增加,浓度逐渐升高。在时间上,香溪河库湾TN和NO3--N浓度的变异系数随着与河口距离的增加总体上逐渐增大,研究时间内的变化程度逐渐变大;且香溪河库湾TN和NO3--N浓度在三峡水库不同运行阶段的时间变化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56.
陈卫丰  汪芳  任志国 《污染防治技术》2009,22(5):100-103,118
以2007年排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维桥河-洪泽湖水系的环境压力,找出了该水系区域内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并根据污染源的特征,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7.
植物配置对表层流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州市贾鲁河河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不同植物配置表层流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单纯挺水植物湿地对TN、TP、NH4+-N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8%、58%、49%和26%;采用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组合的湿地对TN、TP、NH4+-N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7%、64%、63%和32%,在对NH4+-N和TN的处理效果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DO含量变化是导致处理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湿地植物配置上,可从氮循环的角度,通过合理搭配湿地植物,强化硝化反硝化作用,以提高对氮素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58.
峨眉河乐山市中区段水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保峨眉河乐山市中区段水环境质量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全面调查峨眉河流域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对该流域水环境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得出乐山市中区段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水质标准,流域的主要污染为城镇生活污染源。同时,计算出峨眉河的水环境容量,提出对污染源施行总量控制方案。并根据峨眉河流域污染源的实际情况,针对城镇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和面源的不同特点提出具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9.
现代节庆活动发展迅速,有效塑造了城市旅游形象,促进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以苏州国际旅游节为例,对历届苏州国际旅游节进行了初步梳理和分析,利用相关数据,对其产生的旅游经济效应、社会文化效应和环境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苏州国际旅游节成功塑造了苏州的城市形象,刺激了苏州旅游业发展,有利于苏州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当前苏州国际旅游节在运营模式、主题创新和当地居民参与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苏州国际旅游节的整体旅游效应。  相似文献   
60.
《环境技术》2012,(5):2-2
近日,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主办、中国国防科技工业联合会协办的“创新驱动发展成就展暨军民融合交流大会”在苏州举行,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在会议上发布了自主研制的全球第一台50吨超大型电动振动试验系统,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单台推力最大的振动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