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52篇
安全科学   176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65篇
综合类   493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110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7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系统安全预测的本质与组合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系统安全预测的内在规律性、有效时间长度及有效性等方面的问题 ,提出了安全预测的本质就是建立系统安全可预测的思想。并针对目前的安全预测方法 ,提出了组合预测法 ,以提高安全预测的精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2.
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噁的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噁(PCDDs)污染的土壤和含氧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出8株降解PCDDs的菌株,均能以一氯代和二氯代二为单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并使其降解,多数几乎不能降解三氯代二噁.但是,用邻二氯苯作为初级营养共代谢物,可以增强菌株对较高氯代二噁(如三氯代和四氯代二噁)的降解能力.利用所筛选菌株中的1株,经鉴定为假单胞菌EE41(Pseudomonas sp.EE41).降解试验结果表明,1,2,3-TrCDD在浓度为1.2mg/L时3周内可降解33%,2,3,7,8-TCDD在0.1 mg/L时3周内最多可降解37.8%.试验的高氯代二噁(pCDD,H6-CDD,H7-CDD和OCDD)则只被菌体强烈吸收并积累,却不能被降解.  相似文献   
173.
提供生物稳定饮用水的最佳工艺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研究由预处理、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组合而成的 7种不同工艺对饮用水源水中可生物同化有机碳 ( AOC)的去除效果 .试验表明 :生物陶粒预处理对 AOC具有较高的去除率 ,达到 45%左右 ,如果在它之前先经过预臭氧化 ,生物处理的去除率可增大到 58.4% ;常规处理对 AOC的去除非常有限 ,去除率平均在 2 0 %左右 ;新活性炭单元因其吸附作用对 AOC的去除效果稳定在30 %左右 ,如和臭氧氧化连用 ,去除效果能提高到 50 %以上 ;包括了常规处理、生物预处理、预臭氧和臭氧活性炭的组合工艺对AOC的去除效果最好 ,达到 86% .因此臭氧氧化、生物炭和生物处理是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并以本试验结果为依据提出了对于不同的水源水所采用的最佳工艺 .  相似文献   
174.
有机微污染源水生物预处理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黄浦江为被处理源水 ,分别从染料化工厂二级生化处理厂和生活污水处理厂取得活性污泥 ,经驯化、分离 ,以对源水中TOC降解率为主要指标筛选得到 9个菌种 ,分别编号为 TD1~ 9.经测试这 9株菌对源水中 20 mg/L的 TOC具有 50 %左右的去除率 ;经初步分类鉴定 ,其中菌 TD1为芽孢杆菌属 ,TD2、3、7、8为放线菌目 ,TD4、5、6、9为假单胞菌属 .  相似文献   
175.
基于全程硝化反硝化的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在硝化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供应,反硝化过程需要有机物作为碳源,存在能耗与药耗过大的问题.为了降低废水脱氮的成本,短程硝化(PN)—厌氧氨氧化(ANAMMOX)组合工艺(PNA工艺)得到了高速发展.综述了PNA工艺的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4种基于PN与ANAMMOX原理开发的衍生PNA工艺...  相似文献   
176.
红树林放线菌的分离及其抗菌和抗肿瘤细胞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福建漳州红树林保护区采集土壤样品中分离到163株放线菌,用5种指示菌(Bacillus subtilis, Staphylococcus aureus, Escherichia coli, Candida albicans and Rhizoctonia solani)测定了它们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其中42.3%的放线菌发酵液具有单一或多种抗菌活性.同时测定了它们的发酵液对肝癌细胞BEL7402、肺癌细胞A549和白血病细胞HL60三种肿瘤细胞的毒性,其中37.4%的放线菌发酵液具有单一或多种抗肿瘤细胞毒活性.对这163株放线菌的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它们分属于链霉菌属(89%)、小单孢菌属(6.1%)、糖单孢菌属(0.6%)、马杜拉放线菌属(3.7%)和拟诺卡氏菌属(0.6%).其中, 3株链霉菌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菌种的16S rDNA相似性低于97%,可能是3个新种.  相似文献   
177.
煤炭生物脱硫正交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取自城门山,杨桃坞,德兴和云南的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的生理活性的研究比较,选取了氧化活性较好的德兴菌种做正交试验.应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浸出时间,煤浆质量分数,pH值和接种量这4个因素的组合作用对煤炭生物脱硫效果的影响.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脱硫效果的影响有很大差异.在所研究因素的水平范围内,浸出时间对煤脱硫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影响率达到74.21%;pH值对煤脱硫效率的影响也很显著,影响率为16.80%;接种量对煤脱硫效率的影响较为显著的,其影响率仅为5.27%;煤浆质量分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率最低,仅为1.78%.通过对正交试验的实验结果的直接观察,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获得了三个可能的最优方案.其中通过实验结果直接观察得到的最优方案的脱硫率可达63.80%.  相似文献   
178.
吴丽  廖利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6):66-67,98
提出了基于预测有效度一致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最优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在组合预测之前利用Kendall一致性检验法对参加组合的单项预测模型值的拟合精度进行一致性检验,在通过检验之后再利用方差倒数法求解最优组合权重,建立组合预测模型。通过实例分析,表明其预测精度高于参加组合的各单项模型预测值,在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预测工作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9.
从重庆钢铁集团焦化厂脱酚池车间污泥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能以甲苯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革兰氏阴性菌。根据生理生化实验结果、菌落特征、菌体形态,初步鉴定为假单孢菌属。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为:pH7、温度35℃、加入量100mL培养基中加入60μL甲苯、接种量5.0%。考察了菌株对甲苯的降解特性,在甲苯质量浓度为150mg/L时,比降解速率达到0.211h^-1。  相似文献   
180.
为了更好地对深部煤矿顶板事故展开风险评价,提出了组合赋权三维云评估技术。基于事故统计及事故致因理论,对深部煤矿顶板事故风险指标体系展开研究,采用博弈论对改进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和熵权法进行博弈分析,以实现风险指标的组合赋权,通过构建三维云模型,对深部煤矿顶板事故危险性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包括行为、技术、设备、环境、管理5大风险因素在内的一级指标并其下20个二级风险指标是深部煤矿顶板事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主体内容,且以环境风险权重最大;由三维云评估技术分析可知,平煤九矿的顶板事故风险级别为Ⅲ级,即修复后可接受,与该矿生产实际情况相符。组合赋权三维云评估技术的提出有助于完善深部煤矿顶板事故风险评价方法,可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