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4篇
  免费   500篇
  国内免费   1869篇
安全科学   253篇
废物处理   296篇
环保管理   265篇
综合类   3884篇
基础理论   590篇
污染及防治   998篇
评价与监测   231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427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为探究磁性纳米Fe3O4@C对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污水处理系统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建立了2个相同的SBR(编号分别为0号和1号),其中,0号反应器未投加任何磁性材料(对照组),1号反应器中投加0.5 g·L-1的Fe3O4@C(实验组),并采用高通量测序和实时定量PCR(qPCR)技术对2个反应器内生物种群结构及关键脱氮除磷功能菌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Fe3O4@C对SBR除污性能有显著影响,其中,1号反应器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性能得到增强,24 d后去除率稳定在90%左右;0号和1号反应器总氮(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5.83%和52.18%;从第43 d起,1号反应器除磷性能明显高于0号反应器,运行70 d后,0号和1号反应器对总磷(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7.52%和56.33%.②添加Fe3O4@C材料后,反应器内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从23.91%增加至32.14%,优势脱氮菌门Planctomycetes、Nitrospirae的相对丰度分别从2.66%、0.46%增加至5.16%、2.23%.③添加Fe3O4@C后,SBR内细菌总数明显增多,16S基因拷贝数从1.77×107 copies·g-1增长到4.21×107 copies·g-1;各功能菌数量也有大幅度增长,除磷功能基因PAO增加了3.4倍,脱氮功能基因nirS、NitrospiraNitrobacter、AOB分别增长了2.3、2.4、4.7和572倍.研究表明,磁性纳米Fe3O4@C能有效促进SBR脱氮除磷性能,可为SBR工艺的优化改进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52.
尿素废水的处理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其中生物处理法因具有工艺流程短,成本低,抗冲击负荷,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在尿素废水的处理中备受青睐.本文基于尿素生物水解法原理,从机理上深入分析了脲酶的发展历程,酶学结构与水解机制,并对传统生物尿素脱氮法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梳理.此外,为了更好地理解厌氧氨氧化菌降解尿素的潜能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本文分别从微生物学和工程应用的角度总结了相关研究结果.最后提出了尿素废水生物处理研究的建议与展望,以期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53.
为明确温度对一体式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降温实现了一体式厌氧氨氧化工艺22℃下的常温运行,探究了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随温度的变化.反应器采用自配进水、间歇曝气方式运行,进水NH4+-N浓度约254mgN/L,试验过程出水NO2--N浓度稳定在在10mg/L以下,但NO3--N随着降温有升高的趋势;总氮容积负荷在1.0~1.2g/(L·d)之间,总氮去除负荷在0.7~0.9g/(L·d);总氮去除率在62%~88%.反应器颗粒污泥中AOB活性始终最高,NOB活性远低于AOB和AnAOB;温度降低NOB活性增加;AnAOB到22℃时活性明显下降,因此需特别关注该温度下反应器的运行工况.Ca.Brocadia是反应器内丰度最高的AnAOB,相对丰度为2.7%~15.1%;Nitrosomonas是反应器内丰度最高的AOB,相对丰度为2.8%~11.5%.研究发现降温使AnAOB的优势属从Ca.Jettenia变为Ca.Brocadia;即后者较前者在低温条件下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54.
采用SBR同步脱氮除硫反应器,设置了化学对照组(灭菌,不添加污泥)和生物试验组(添加污泥),以期研究亚硝酸盐型同步脱氮除硫工艺中S0的产率以及特性.发现化学对照组中NO2--N和S2--S的去除率最高可分别达到25.07%和62.26%,其主要产物为NH4+-N和S2SO32--S,并无S0生成.而在生物试验组中,NO2--N和S2--S的去除率可分别高达100%和99.94%,在适宜浓度范围内(60~180mg/L),出水主要产物为S0-S和N2.当进水S2--S为180mg/L时,S0-S产率可高达79.58%.所产生的S0以斜方硫(S8)形式存在,表面带负电荷,粒径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955.
为了探究不同污泥量间歇饥饿对于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启动的影响,R1、R2和R3反应器分别采用水力筛分间歇饥饿、部分污泥间歇饥饿和全部污泥间歇饥饿3种不同的方式启动CANON工艺.结果显示,R1、R2和R3反应器分别在第44,66和58d顺利启动,第70d时,其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73.63%、71.56%和67.40%左右,粒径分别达到了404,359和306μm.分析表明,水力筛分间歇饥饿方式可以选择性地针对絮状污泥进行饥饿,避免间歇饥饿对于污泥EPS及粒径的负面影响,在有效抑制NOB菌活性的同时易于保持相关功能菌的活性;部分污泥间歇饥饿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AOB和ANAMMOX活性的衰减,但同时NOB的抑制效果也较差;整体间歇饥饿策略对于NOB的抑制效果最好,但同时也不利于CANON工艺相关功能菌的活性保持.  相似文献   
956.
为了确定长期饥饿后连续流一段式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SPNA)工艺的性能恢复情况,采用连续流反应器,考察了在室温下(11~23℃)经历161d饥饿期的SPNA系统性能恢复策略的可行性及脱氮性能和菌群结构变化.通过控制DO浓度及进水氨氮负荷,逐渐实现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抑制和淘汰、氨氧化菌(AOB)和厌氧氨氧化菌(AnAOB)的活性恢复和富集.在68d内系统总氮去除率恢复至72.13%,氨氮去除率恢复至94.75%.微颗粒污泥(3200μm)的占比从42.04%升至60.98%.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发现,停止运行161d后系统Candidatus Kuenenia的相对丰度升至25.53%,表现出较强的抵抗饥饿条件的能力,系统恢复后其相对丰度逐渐降低,接近反应器饥饿前水平.AOB的高底物利用能力是系统恢复的前提,AnAOB活性的提高是系统恢复的关键.系统性能的成功恢复表明室温下161d饥饿期对系统造成的影响是可逆的,长期室温下储存SPNA污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57.
通过改变砷的初始浓度、砷价态、细菌接种比、铁锰浓度等因素来研究不同条件下Pseudomonas putida strain MnB1原位诱导形成生物铁锰氧化物(Biogenic Fe-Mn oxides,BFMO)对As(Ⅲ)和As(V)的去除效果与机制.结果表明:①当As(Ⅲ)和As(V)初始浓度为0.5~5 mg·L-1时,原位形成的BFMO对As(Ⅲ)和As(V)有良好的去除效率,均在62%以上;②当细菌接种比为0.1%~0.5%时,As(Ⅲ)和As(V)的去除效率与细菌接种比成正比,当细菌接种比大于0.5%时,As(Ⅲ)和As(V)的去除效率基本维持在85%以上,未发生明显变化;③当MnCO3浓度为0.2~0.8 g·L-1或Fe(Ⅱ)浓度为2.5~25 mg·L-1时,原位诱导产生的BFMO对As(Ⅲ)和As(V)的去除率随MnCO3浓度或Fe(Ⅱ)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MnCO3或Fe(Ⅱ)浓度再升高时,As(Ⅲ)和As(V)的去除效率基本保持不变.微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原位形成的BFMO与As(Ⅲ)和As(V)反应后主要产物为As(V),其去除主要以吸附为主,还存在共沉淀作用.总体而言,原位形成的BFMO适用于砷污染水环境的修复.  相似文献   
958.
为进一步提高脱氮效率,该文采用人工快渗(CRJ)系统作为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考察了有机物添加对氮素污染物转化及菌群结构的影响,探讨了厌氧氨氧化协同反硝化脱氮的可行性.结果 表明,通过逐步提高进水COD浓度至20 mg/L,可在49d内实现CRI系统厌氧氨氧化协同反硝化的快速启动,稳定运行期间TN平均去除率达到98.1%,相比未添加有机物时启动周期缩短了11d,TN平均去除率提高了7.3%.当进水COD浓度提高至25 mg/L时,厌氧氨氧化对脱氮的贡献率降低了27.2%,主要厌氧氨氧化功能菌属Candidatus Kuenenia的相对丰度降至12.42%,而反硝化功能菌属Flav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升至11.16%,反硝化菌与厌氧氨氧化菌竞争反应基质而导致厌氧氨氧化活性被削弱,TN平均去除率下降了13.5%.因此,将进水有机物浓度控制在适宜范围时可有效改善厌氧氨氧化的脱氮性能.  相似文献   
959.
考察玉米芯经草酸热裂解预处理后产生的热裂解液在单室空气型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中的降解及产电特性。玉米芯草酸热裂解预处理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90 min,草酸用量(质量分数)2%时,可产生的还原糖浓度为0.44 g/g,固体消化率约为58%。当采用稀释20倍的酸式热裂解液时,MFC最大功率密度为278 mW/m2,产电周期约为120 h。使用不同浓度玉米芯酸式热裂解液的MFC对COD去除率均可达到90.0%以上,随着稀释倍数的降低,MFC库仑效率从18.6%降低至9.72%。MFC阳极微生物群落在属水平上,典型产电细菌Geobacter属的相对丰度最高达到3.40%;Klebsiella属在使用稀释20倍酸式热裂解液下的相对丰度达到41.6%。研究结果为强化玉米芯在MFC中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60.
韩磊  仲兆平  姜超 《环境工程》2021,39(4):57-63
煤炭燃烧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汞。为了探究经济有效的汞排放控制方法,在管式炉中进行了CaCl2晶体的水解实验,CaCl2在一定温度和气氛下会水解产生HCl,HCl有利于烟气中Hg0的氧化。且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水解率呈上升趋势。在流化床炉中进行了CaCl2溶液蒸发协同脱汞实验。CaCl2溶液喷洒在燃煤中可显著提高SCR脱销装置对Hg0的氧化率;煤中喷洒CaCl2溶液可提高烟气中Hg2+的浓度和占比,从而提高湿法烟气脱硫装置(WFGD)对气态Hg的脱除效果。相比于喷洒在原煤中,将CaCl2溶液喷洒在布袋除尘器(FF)前的蒸发干燥塔中,可显著提高FF脱除Hg的效果。整体上看,当温度越高,氯添加比越高时,烟气净化装置协同脱汞的效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