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74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张明聪 《环境工程》2013,(Z1):707-709
对蓄电池制造的工艺流程及铅污染工序进行了介绍,给出了国内某蓄电池企业铅污染的防治与设计工艺实例,介绍了防治工艺技术的特点,为从源头控制蓄电池企业的铅污染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82.
《绿色视野》2011,(12):20-24
关停、整顿、停产……这是今年铅酸蓄电池业听到最多的声音。仿佛一夜之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铅酸蓄电池被打入了"冷宫"。铅酸蓄电池自1859年发明以来,以制造工艺简单、价格相对较低等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其销售额占世界电池总销售额的50%以上。近些年,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铅酸电池性能也趋于稳定,广泛地用作汽车储能、电动自行车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83.
近年来,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严重威胁着人居环境安全,其中土壤铅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为加强对铅污染土壤的风险管控,采取磷酸氢二钠(DSP)和植酸(PA)钝化处理铅污染土壤,采用BCR形态分析法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法(HJ/T 300—2007)评价土壤铅赋存化学形态和浸出毒性。结果表明:DSP与PA对污染土壤pH的影响差异比较明显,但均能有效降低污染土壤的铅浸出浓度,并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入场标准限值(0.25 mg?L?1);随添加比例增加,DSP与PA均能促使土壤中铅元素由活泼态(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向稳定态(残渣态)转变,且PA钝化效果优于DSP;两种磷材料处理后的土壤浸出毒性与酸可提取态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同样地,PA优于DSP。可见,PA对铅污染土壤具有良好的固铅作用。  相似文献   
84.
汽车废气对城市街道的铅污染,已有不少报道,而对土壤、蔬菜的铅污染状况,报道甚少。我们在上海市沪太路大场北侧段,进行了汽车废气对土壤、蔬菜的铅污染调查。结果表明,土壤的铅污染程度与距离公路的距离成负相关;而蔬菜(茄子、青菜)的铅污染程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5.
刘贵忠 《安全》1994,(3):43-45
铅是一种工业上有用,但对人体却是有害的金属。由于铅这种金属较软,易于从矿石中提炼和在较低的温度熔化,因此5000多年以前人类就发现了它。人类用它制造钱币、艺术品、输水管道、铅皮、和给陶制品上釉。 在20世纪期间,铅的应用有了惊人的增加。由于燃烧矿物燃料和在汽车燃料、油漆和其它消费品中加铅,使环境中铅浓度增  相似文献   
86.
阿伟 《防灾博览》2002,(5):38-38
铅在人们的生活中接触机会很多,铅和无机化合物有相似的毒性,通过吸入或食入进到体内,过量可引起铅中毒。 铅环境中多以硫化物存在,少量为金属铅,与锌、铜、镉共存。汽车尾气是主要污染来源,还有含铅水管、含铅农药及  相似文献   
87.
铅是损害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中存在最广、数量最多、危害最大的典型的有害元素。对铅污染控制对策的研究,作为微量元素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早已成为劳动保护、环境科学、卫生学、营养学、生命科学等众多学科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扼要介绍了近20年来,我国卫生、环保、劳保部门为控制铅污染、减轻其危害所采取的管理对策、技术法规等。  相似文献   
88.
汽车尾气中铅在两侧土壤中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公路两侧土壤中铅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公路两侧土壤中铅的含量与距公路边沿的垂直距离分布规律:公路两侧土壤中铅含量总的变化趋势是随距公路边沿垂直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公路旁开阔土地上土壤中铅含量是先随距离的增加出现一高峰值,然后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同时得出公路两侧铅的含量在土壤中的铅直分布规律为:土壤中铅含量随土壤铅直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层土中的铅含量比深层土中的铅含量显著要高.也对车流量与土壤中铅的累积量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发现土壤中铅含量随车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9.
通过连续多年的系统监测和分析,研究了小型铅盐生产企业对周边大气、水、土壤、河流底质和农作物等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车间和距其100 m以外的居民区大气中铅尘分别超标548倍和4倍;500 m以外的农田土壤中铅超标1.26倍;雨水排放口附近河道水质中铅超标1.08倍;雨水排放口附近及下游800 m处的河道底质中铅分别超标1.99倍和1.33倍;500 m以外种植的小麦籽粒中铅超标16.5倍.环境污染的程度与距污染源的空间距离呈负相关.在此,还对小型重金属生产企业的环境监测和防止污染的转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0.
稀土配合物对大豆幼苗防护(铅)效应试验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以盆栽试验研究了Pb对大豆苗期素质的影响,及稀土配合物La(镧)-Gly(甘氨酸)的防护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根施500mg·L~(-1)PbAc_2,严重抑制大豆幼苗生长。叶面喷布30mg·L~(-1)La-Gly1次,可减轻Pb对大豆幼苗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