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19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碱土金属钙沉积对Mn-Ce/TiO2低温SCR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爱奕  毛华峰  盛重义  谭月  杨柳 《环境科学》2014,35(12):4745-4751
本研究采用浸渍法分别制备CaCl2、CaCO3和CaSO4这3种钙盐前驱体沉积的Mn-Ce/TiO2催化剂,通过分析催化剂活性与催化剂理化特性之间的关系,考察碱土金属钙沉积对Mn-Ce/TiO2低温SCR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钙的加入会导致催化剂中毒,且不同钙前驱体掺杂对催化剂中毒效应不同.CaCO3的沉积对Mn-Ce/TiO2催化剂脱硝效率的影响最小,而CaCl2沉积对催化剂活性抑制作用最为强烈.通过比表面积测试(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晶体衍射(XRD)、程序升温脱附(TPD)等方法对不同催化剂进行表征发现,催化剂的晶型变化、孔道结构破坏、表面活性元素及酸性点位的减少是催化剂中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2.
开发具有低温、高活性、高抗硫抗水性的NH3-SCR脱硝催化剂成为目前广大学者的主要研究方向。锰铈催化剂因为其优异的低温活性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反应气氛中的SO2和H2O会使催化剂中毒。本文分析了以TiO2为载体的锰铈基催化剂在低温氨选择性催化还原过程中SO2和H2O的中毒机理,重点从添加助剂和改变催化剂形貌两方面介绍了提高锰铈催化剂抗硫抗水性的研究进展。最后针对目前锰铈催化剂存在的问题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33.
光助非均相Fenton体系用于活性艳红X-3B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光助非均相Fenton体系中,采用一种稀土铈铁复合(CeFe)材料作为催化剂,并探讨了该反应体系在不同条件下活性艳红X3B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该光助非均相Fenton反应在前10min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采用掺杂0.08mol/L铈制备的CeFe材料对活性艳红X3B具有最佳的脱色效果,在pH3.0、H2O234mg/L、UV253.7nm条件下,10min内该反应体系速率常数k达到0.2456min-1,明显高于相同条件下的UV/H2O2(0.0446min-1)、UV/CeFe(0.0306min-1)体系的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234.
用水热法合成了α-Zr(HPO4)2·H2O(α-ZrP)晶体,并采用XRD、IR、TEM和TG-DSC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用该法制得的α-ZrP,具有良好的结晶度,层间距达到7.65 A,平均粒度为900×300nm,呈较规则的六边形薄片状,晶形完美,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获得了水热法合成α-ZrP的优化实验条件为磷酸浓度5M-10M和180℃下反应48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235.
超细Ce0.5Zr0.5O2的制备及其催化甲烷燃烧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共沉淀法制备Ce-Zr-O固溶体,在液相反应阶段、干燥阶段和灼烧阶段分别采取快速喷射和加入表面活性剂、正丁醇共沸蒸脱水以及选择适当灼烧温度等手段控制团聚体的生成,制得超细颗粒Ce0.5Zr0.5O2固溶体。  相似文献   
236.
以市政污泥为原料,通过热解、活化及共沉淀工艺制备了铝铈负载污泥生物炭复合材料(Al/CeCSBC),运用多种分析技术表征了材料形貌、比表面积及结构特征,通过模拟废水的批量吸附实验,考察了pH、初始氟离子质量浓度及吸附时间对Al/Ce-CSBC吸附氟性能的影响,最后探究了其除氟机制。结果表明,活化和改性均提高污泥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其中Al/Ce-CSBC具有丰富的狭缝形介孔,比表面积为176.36 m2·g-1,pHPZC为9.5。负载于材料表面的无定形铝/铈氧化物是主要吸附组分,且发挥了双金属协同作用,在pH=4.0~9.0内其可保持较高的吸附容量。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级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最大吸附容量可达到41.74 mg·g-1,显著优于其他常见生物炭材料。其吸附机理主要包括静电吸附、离子交换和表面络合。本文可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