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47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城市生活垃圾可生物降解有机质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卫生填埋是我国现阶段最主要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定量分析城市生活垃圾可生物降解有机质成分对于研究填埋垃圾的厌氧降解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一系列常规化学试验,利用抽提差重法、比色法及灼烧差重法,依次测定了垃圾中含水率,挥发分与灰分,脂肪类,易水解物与半纤维素,腐植酸,难水解物、不水解物与纤维素,木质素与固体残渣等成分,为入场垃圾可生化性评价及降解过程中固相成分变化的动态监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2.
施硅对污染土壤中铬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硅对蔬菜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对菜田土壤重金属铬形态影响的问题的研究目前仍嫌较少,该文采用盆栽试验结果讨论了在铬污染菜田土壤上施不同量硅对铬形态和蔬菜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在铬污染条件下,施可溶性硅酸盐,与对照相比,土壤的交换态铬含量降低,而沉淀态铬和残渣态铬含量提高,因而可降低铬的蔬菜生物有效性,使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体内的铬含量明显降低.同时还可使小白菜的生物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3.
羽毛角蛋白海绵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去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羽毛角蛋白提取后产生的残渣为原料,采用简单物理法制得角蛋白海绵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其表观形貌和表面结构进行表征,同时以亚甲基蓝染料作为实验对象,考察制得的海绵材料对其吸附特性和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吸附平衡时间为1 440 min、亚甲基蓝溶液初始浓度为100 mg/L、海绵材料投加量为0.06 g、反应温度为25℃、溶液pH为7.0时,海绵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去除率可达98%以上,同时由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结果可知,海绵材料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量可达151.5 mg/g。因此,将羽毛角蛋白提取后产生的残渣可制备良好的染料吸附剂,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44.
1999年 3月 9日下午 16点 20分左右 , 某炼油厂雇用民工在清除石油催化装置反应釜中残渣时 , 发生一起 " 群体应激反应 " 事故 , 造成 14人不同程度的损害 . 现将此次事故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 以供同仁从中吸取教训 .  相似文献   
45.
油田含油污泥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制成路基材料是一种有效的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途径。文章针对油田含油污泥处理后残渣(含油率≤2%)作为路基材料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含油污泥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残渣(含油率≤2%)作为路基材料可以满足JTGD 3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三、四级公路路床的路基填料要求;放射性检测结果表明其满足建筑材料的要求;其浸出液中重金属、苯并(a)芘、石油类、COD等主要污染指标检测值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要求;残渣中重金属、农药类等污染指标检出值低于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46.
利用城市垃圾筛上物制备RDF可以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研究了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筛上物制备RDF的工艺条件,探讨不同成型压力、含水率以及助燃剂含量对RDF成型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添加CaO对其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率10%,成型压力1 MPa的RDF在加入1%的KClO4后成型较好,燃烧后残渣少。随着CaO添加量的增加,RDF燃烧SO2的释放量减少;而当CaO添加量大于2%时,HCl的释放量基本保持不变。在RDF中加入CaO可以将其中的氯元素和硫元素有效固定在残渣中,从而有效减少了酸性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47.
Crop residues are an important biomass, and are significant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This paper uses the Grey-Markov modeling approach, the cost-benefit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constraint optimiza- tion method to establish the potential of crop residue recycling in China (CRRC) using a bottom-up analysis. Taking 2010 as the baseline year, the CRRC model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quantity trends of crop residue resources, simulating the recycling potential and selecting key crop residue recycling technologies for operation between 2010 and 2030. 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total residue output from different crops will gradually increase to 1062 million tons in 2030. The proportion of crop residue for field burning is expected to decrease as a result of guidance and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Market mechanisms are also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op residue recycling industry.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crop residue recycling is expected to be worth 132 billion CNY in 2030 according to technology structure options. Key crop residue recycling technologies preferred such as liquefaction, amination, silo, co-firing straw power and composting will account for more than 85% of the total benefits.  相似文献   
48.
污泥热解残渣催化市政破膜污泥的热解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对污泥热解残渣中金属化合物含量测定和扫描电镜(SEM)对污泥热解残渣的表面形态进行表征,采用热重分析(TGA)对印染污泥和市政污泥的热解残渣催化污泥热解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两种污泥热解残渣对污泥热解均有催化作用,且印染污泥热解残渣催化效果优于市政污泥热解残渣;热解残渣中金属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对其催化效果有一定影响,尤其是污泥热解残渣中铝、铁、锌化合物在污泥催化热解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9.
采用热重差热分析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联用的方法(TG-FTIR)研究淬火油泥(QOS)的热解过程,解析了热解过程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了其中的矿物油(MO)和残渣(SR)在QOS热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QOS热解过程包含油分热解阶段和矿物质分解阶段;低温段热解温度为150~520 ℃,高温段热解温度为800~980 ℃;SR的热解过程分为油分热解反应和残渣中Fe2O3的还原反应;MO的热解过程只有轻质油分的挥发和重质油分的热解。FTIR表征结果显示:QOS热解过程析出的气体主要为CO2、CO和有机化合物;SR热解过程中CO2的特征峰强度高于其他气体的特征峰强度;MO热解过程中烷烃的特征峰强度高于其他气体的特征峰强度,且MO主要以轻质油分为主。在QOS的热解过程中,初温~480 ℃时,SR所含的Fe2O3对MO的热解起促进作用,300 ℃左右时促进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50.
污泥热解残渣对废水中Cr(VI)去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污泥热解残渣的资源化利用途径,研究污泥热解残渣直接用作吸附剂去除废水中Cr(VI)的可行性,分析热解温度、时间以及吸附时间、溶液pH值和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污泥残渣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0 ℃下热解1.0 h的污泥残渣的吸附性能最佳,吸附过程可以用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描述;污泥残渣对Cr(VI)的吸附受多种过程(如化学吸附、颗粒内扩散等)反应速度的影响;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均能很好地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相对而言,吸附行为更符合Langmuir模型;当吸附时间为24.0 h,初始溶液pH=4.0,吸附剂质量浓度为20 g/L时,污泥残渣对Cr(VI)的最大吸附质量比qmax为13.87 mg/g.研究表明,将污泥热解残渣作为廉价吸附剂处理含Cr(VI)废水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