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36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28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物流系统对环境的扰动主要体现在包装、运输、储存保管、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以及物流信息等方面.之所以如此,关键原因就在于现实中粗放的物流模式、不合理的物流规划、物流标准化的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当然,现实生活中,环境系统及其环境问题也有可能通过经济系统和法律体系等途径来制约和影响着物流系统的有序运作.  相似文献   
93.
不同培养条件下扰动对两种淡水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究了单种和按1∶1配比混合培养条件下,不同扰动强度对铜锈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所模拟的扰动强度范围内,较小的扰动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和聚集,单独培养的微囊藻和栅藻均在扰动强度为90r/min时藻比增长率最大;当转速大于该值时,随着扰动强度的加大,藻比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在共培养体系中,铜锈微囊藻的比增长率均大于单独培养时的比增长率,且在扰动强度为90r/min时最大;栅藻由于竞争能力较弱,生长能力受到微囊藻的抑制,其生长状况明显劣于单独培养时的情况,且比增长率大大减小。  相似文献   
94.
通过室内微宇宙实验系统研究了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和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生物扰动作用下河口沉积物中荧蒽的去除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天津厚蟹扰动组中荧蒽的去除率显著高于沙蚕扰动组(P=0.05)和对照组(P=0.003),其中对表层(0~2 cm)和中层(3~5 cm)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虽然各实验组表层沉积物中荧蒽的去除率均超过50%,但扰动组的去除更快,在36 d时就达最高去除率68%;双齿围沙蚕扰动组底层沉积物中荧蒽的去除率高于厚蟹扰动组和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的荧蒽易去除,厚蟹生物扰动对荧蒽去除有显著促进作用;在距离表层5cm以下的沉积物中荧蒽的持久性增强,但生物扰动作用可促进其去除。  相似文献   
95.
将非洗井法采样筛管部位取样的可行性和洗井前后样品代表性作对比,当监测井中地下水流量为0.1 L/min~0.5 L/min时,用微扰动采样器在非洗井情况下采样。洗井前后常规无机离子浓度和5种物理指标的研究对比结果显示,在非洗井情况下用微扰动地下水采样器在筛管部位取样的样品与洗井之后的样品十分接近。6口监测井水中无机离子含量单方向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值0.05(显著性),验证概率FF crit,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上可总结为无机化学参数在洗井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6.
生物扰动可以改变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从而促进或减弱污染物从沉积物向水中的释放,而沉积物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对于指导环境修复以及评价污染物的潜在风险均大有裨益。本文介绍了生物扰动的定义,并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生物扰动对沉积物中污染物迁移转化影响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7.
沉积物高强度扰动下生物有效磷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试验研究了沉积物扰动下悬浮物上赋存形态磷的变化规律以及生物有效磷(BA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扰动过程中,悬浮物上不同形态磷发生了明显变化.和扰动初期比,弱吸附态磷(NH4 C1-P)与铁铝结合态磷(Fe/A1-P)下降,钙结合态磷(Ca-P)先上升后下降,残余磷(Res-P)增加,说明扰动促进悬浮物中易释放态磷向难释放态磷转化.上覆水藻类可利用磷(AAP)明显增加,分别从0.026 mg/L升至0.044 mg/L(梅梁湖)、0.032 mg/L升至0.051 mg/L(月亮湾),而梅梁湖、月亮湾悬浮物可被生物利用颗粒态磷(BAPP)先上升后下降,最高值分别达到207、171 mg/kg.说明扰动导致悬浮物上的形态磷有着相互迁移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8.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因建设与生产功能的需要彻底改变了工程扰动区的土地利用方式,由此导致扰动区景观组成与结构、景观过程和功能急剧和全面的变化。根据大型水利水电主体工程建设的扰动特点,客观分析了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扰动区的景观变化特征。并以工程的建设与生产功能为出发点,结合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扰动区景观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扰动区景观建设的过程与方法、扰动区景观建设的重点工程等问题开展了分析和讨论。最后结合目前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扰动区景观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以求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扰动区景观的恢复与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9.
反复扰动下磷在沉积物和悬浮物以及上覆水间的交换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李大鹏  王晶  黄勇 《环境科学》2013,34(6):2191-2197
以太湖梅梁湾和月亮湾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沉积物反复扰动下磷在沉积物、悬浮物、上覆水间的交换规律.结果表明,反复扰动下,上覆水中TP和PP浓度降低;DTP则是在第8 d达到平衡浓度,分别稳定在0.019 mg·L-1(梅梁湾)和0.039 mg·L-1(月亮湾);DIP则发生了释放,随后降低,DIP的释放主要与沉积物中NH4Cl-P含量最大有关.第8 d达到平衡浓度,分别稳定在0.013 mg·L-1(梅梁湾)和0.028 mg·L-1(月亮湾).与上覆水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吻合.另外,扰动过程中梅梁湾上覆水DTP和DIP均明显高于月亮湾.由于扰动作用,悬浮物和沉积物上不同形态磷(NH4Cl-P、Fe/Al-P、HCl-P)数量分布发生明显变化.扰动过程中,梅梁湾悬浮物上NH4Cl-P、Fe/Al-P、HCl-P含量逐渐降低,而同一时间段上覆水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同样降低,但沉积物上NH4Cl-P、Fe/Al-P、HCl-P含量逐渐增加.尽管月亮湾的趋势不如梅梁湾显著,但总体趋势一致,暗示悬浮物在磷交换过程中所起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0.
风浪等动力扰动下底泥重金属的释放研究主要集中在含量变化上,而对其动态迁移过程,尤其是悬浮后的沉降过程则少有涉及.本文以重金属Hg污染较为严重的山东南四湖南阳湖区为研究对象,借助Y型旋浆式底泥再悬浮发生装置,通过常见风情条件下底泥原柱样再悬浮和沉降过程模拟,对不同风浪条件下典型重金属Hg在底泥-水界面的动态迁移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风浪扰动下,南阳湖水柱中Hg浓度呈增加趋势,夏季和冬季河口区Hg浓度分别由1.5μg·L-1和0.5μg·L-1左右增加到2.5μg·L-1和1.0μg·L-1左右,湖心区分别由0.1μg·L-1和0.3μg·L-1左右增加到0.12μg·L-1和1.0μg·L-1左右,风浪扰动增加了底泥Hg的释放风险,间隙水高浓度Hg向上覆水释放为其主要原因;风浪扰动停止后,水柱中Hg浓度总体呈波动性下降,但20 h很难降低到初始浓度;水柱中Hg浓度增量同风浪强度没有明显依赖关系,夏季和冬季河口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