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1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793篇
安全科学   153篇
废物处理   127篇
环保管理   150篇
综合类   1620篇
基础理论   206篇
污染及防治   575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91.
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干法腈纶废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干法腈纶废水污染物种类多且难以生物降解的特点,以及抚顺石油化工公司腈纶化工厂废水处理工艺脱氮效果差、出水ρ(CODCr)高的现状,采用填料式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处理干法腈纶废水,考察该技术对干法腈纶废水CODCr,NH4+-N和TN的去除率,以及处理效果的稳定性. 结果表明:MBR处理干法腈纶废水的出水水质稳定,对进水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耐冲击性;采用缺氧-好氧工艺不仅可去除97%以上的NH4+-N,还可去除60%以上的TN;但是由于干法腈纶废水可生化性差,且ρ(NH4+-N)高,缺氧段反硝化作用及好氧段硝化作用存在缺少碳源和碱度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2.
采用三维荧光(EEM)技术对膜-生物反应器(MBR)运行过程中进出水、膜面溶解性污染物、溶解性微生物(SMP)和胞外聚合物(EPS)进行分析,并对各运行条件下荧光强度与膜污染速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工况膜污染顺序为工况1(0.55 kPa/d)<工况3(1.37 kPa/d)<工况2(1.71 kPa/d)<工况4(3.69 kPa/d),SMP中的类蛋白质和类富里酸,以及EPS中的类蛋白质和类腐殖酸,均与各工况膜污染速率呈一致的变化趋势,而膜面溶解性污染物中的类蛋白质荧光峰则与膜污染速率没有明显的关系,说明在膜表面积累的荧光物质可能与其他有机物共同作用影响了膜污染速率.   相似文献   
993.
通过测量中空纤维膜器管程和壳程RTD曲线,发现对于中低装填密度的膜器,管程的实际流动与理想层流有较大差异,而壳程的流动与理想层流符合较好,膜器管程和壳程流动RTD曲线的平均停留时间的实验值与理论值相差很小,停留时间相对偏差小于±5%.通过计算,得出与实际RTD曲线符合较好的速度分布公式,依据镉离子传质数据,提出了较为准确的低流速下的传质系数预测关联式,并用此关联式预测锌离子的出口浓度,预测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相对偏差在±25% 以内.  相似文献   
994.
气升循环分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再生回用厕所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徐慧芳  樊耀波 《环境科学》2003,24(2):125-129
研究了分体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于厕所污水的再生回用.试验结果表明,在人水浓度COD440~970mg/L、BOD5 307~612mg/L、NH3-N59~111mg/L的情况下,出水水质稳定,平均COD<47mg/L、BOD5<8.5mg/L、NH3-N<20mg/L,处理水质达到建设部颁布的生活杂用水回用标准.研究了动力学参数污泥负荷、容积负荷和HRT对出水COD的影响,确定本试验较佳的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分别为0.1kg/(kg·d)和1kg/(m3·d),HRT为7~8h.本文对污泥浓度、温度和产水时间与间歇时间比对膜通量的影响进行了测定与探讨.  相似文献   
995.
出水水头对自生生物动态膜过滤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范彬  黄霞  栾兆坤 《环境科学》2003,24(5):65-69
增加出水水头不利于自生生物动态膜(SFDM)的恢复.随着恢复期出水水头的增加,SFDM的稳定出水通量逐渐达到一个极限通量,约为35L·(m2·h)-1.继续增大出水水头,稳定出水通量甚至有降低的趋势在相同的出水通量下,动态膜的稳定运行时间随着恢复期出水水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当恢复期出水水头为0.5cm时,稳定运行的时间>10d,当恢复期出水水头为10cm时,稳定运行时间<5h.研究了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使每个过滤周期从出水水头为0处开始的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996.
膜接触器分离混合气中二氧化碳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研究了聚丙烯纤维微孔膜(HFPPM)膜接触器分离CO2/N2混合气中CO2技术,考察了吸收剂的种类、HFPPM的透气率和流程等因素对CO2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液相中传质在分离过程中占主导作用;3种吸收剂的性能依次为单乙醇胺(MEA)>NaOH>二乙醇胺(DEA)以浓度2.5 mol·L-1、流速40~160 L·h-1的MEA水溶液处理浓度20%、流速0.5~1.0 m3·h-1的CO2/N2混合气时,CO2的脱除率为95%~99.5%,CO2的传质系数为4.5~6.8×10-4m·s-1;透气率大的膜组件传质系数大,腔流程中CO2的脱除率比壳流程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997.
以碳纳米管(CNT)为核心改性材料,采用喷涂法对聚醚砜(PES)超滤膜进行界面改性,研究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结果表明:改性膜经聚乙烯醇交联稳定后,呈现微弱的通透性降低和明显的亲水性提升,CNT交织网状层提高了界面粗糙度;在牛血清白蛋白(BSA)污染试验中,CNT-10改性膜的抗污性能最好,在20mg/L BSA试验后,...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探讨TMBR处理高浓度废水时操作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用内径为8 mm聚偏氟乙烯(PVDF)管式超滤膜制作外置式管式膜生物反应器(TMBR)处理垃圾渗滤液。实验结果表明,增加跨膜压差(TMP)可以增加膜通量,当TMP超过适宜值后表现为通量与TMP无关的特性。提高膜面流速可以削弱污染层的形成,当超过适宜流速后也表现出通量与流速无关的特性。不同的污泥浓度(MLSS)存在适宜的TMP和适宜膜面流速。快速冲洗和化学清洗可分别使膜的通量恢复至新膜的78%和89%。  相似文献   
999.
好氧颗粒污泥用于膜污染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膜生物反应器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引起严重的膜污染,从而限制了膜生物反应器在实际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从污泥特性角度分析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特点和减缓膜污染的原因,并且与活性污泥比较,提出好氧颗粒污泥减缓膜污染的优势,为膜污染的控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陆勇泽  朱明超  李娜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2):5664-5672
针对厌氧生物技术处理氯酚废水驯化周期长和纳米零价铁易团聚的问题,采用压滤法制备纳米零价铁改性聚偏氟乙烯膜(nZVI@PVDF),并将其与厌氧生物体系耦合处理氯酚废水,通过序批实验探究nZVI@PVDF对耦合体系脱氯、水解酸化、产甲烷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48h内,包含3种不同nZVI负载量(0.075,0.15,0.3g)的nZVI@PVDF膜耦合体系的2-氯酚(2-CP)去除率分别为99%、97.6%和91.8%,而未添加nZVI@PVDF的对照组仅为62.7%;72h内耦合体系的COD去除率分别为88.2%、89.1%、89.4%,而对照组COD去除率为63.6%;耦合体系的顶空甲烷占比分别为25.16%、25.98%、26.80%,而对照组仅为16.82%.投加产甲烷抑制剂的条件下,nZVI@PVDF刺激了脂肪酸的生成.nZVI@PVDF促进了氯酚的脱氯、脂肪酸和甲烷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