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2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1731篇
安全科学   168篇
废物处理   253篇
环保管理   127篇
综合类   2322篇
基础理论   521篇
污染及防治   724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415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1年   2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CMK-3 and C-FDU-15 sample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hard-templating and evapor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EISA) methods,respectively.The pore structures of CMK-3 and CFDU-15 as well as commercial activated carb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X-ray diffraction,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and N_2 adsorption–desorption.Adsorption of NO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of NO + O_2,and in situ diffuse reflectanc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MK-3 and C-FDU-15 materials possessed ordered and uniform structures.The coadsorption capacity of NO and O_2 decreased in the sequence CMK-3(88.6 mg/g) C-FDU-15(71.7 mg/g) AC(25.3 mg/g).There were two main adsorption species on CMK-3 and CFDU-15:nitrite and nitrate.Nitrite is converted to nitrate easily.However,the adsorption species were more complex on AC,with nitrite being the main species.Moreover,CMK-3 and C-FDU-15 exhibit excellent regeneration efficiency compared with AC.The excellent NO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CMK-3 and C-FDU-15 was associated with their ordered mesoporous structures and high surface areas.The research provides more options for NO adsorption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62.
耐镉菌株的分离及其对Cd2+的吸附富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梯度浓度驯化的方法,筛选分离出一株能高度耐镉和富集镉的菌株,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该菌株在含Cd2+浓度4500mg/L的液体细菌培养基中能够生存,当Cd2+浓度为100mg/L时,pH值为6~8有利于提高菌株耐镉能力.Cd2+为低浓度时菌株积累Cd2+,菌体对Cd2+浓度为100mg/L的积累率达99.1%,冻干菌体对Cd2+的吸附量为8.786mg/g干菌体;当Cd2+浓度大于909mg/L时,菌体表现出外排Cd2+现象.红外分析和电镜观察表明,菌株细胞壁在吸附Cd2+中起重要作用,67.4%的Cd2+吸附在细胞壁上.  相似文献   
63.
吸附剂吸附除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镉离子主要来源于电镀、电池、合金制造、颜料、采矿与选矿行业排放的工业废水。研究废水中去除镉离子的吸附方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吸附技术角度出发,对去除镉的离子交换、壳聚糖吸附、利用藻类物质的吸附、利用甘蔗渣吸附、利用电解铝的红泥吸附的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介绍了用碱式聚合氯化铝处理高浓度有机淀粉废水的效果。用实验室配制的CODw浓度为10000-15000mg/L的淀粉废水以不同用量的碱式聚合氯化铝为絮凝剂处理后,CODw去除率达到28%-47%,再经吸附柱吸附后,CODw去除率可达到65%。  相似文献   
65.
采用化学法组合的三种工艺系统,对含酚废水进行了工艺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浓度<30mg/l含酚废水,采用氧化凝聚处理是有效的;而对于30~80mg/l含酚废水,选用氧化凝聚和吸附组合的工艺系统处理,能使排放水中酚和COD达标。  相似文献   
66.
测定了25℃时活性炭自水中吸附苯、苯酚、苯胺、对-氯苯酚、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对-氯苯胺、硝基苯、对-氨基苯甲酸、对-硝式苯酚、对-硝基苯胺、对硝基苯甲酸的等温线,它们的等温线均为Langmuir型的,利用Langmuir参数计算了吸吸标准自由能变化△G^0,计算结果表明,△G^0具有加和性,即化合物的△G^0是组成该化合物各基团贡献之总和,化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连接性指数与△G^0有近似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7.
本文研究了沸石经NaCl、NaOH、HDTMA(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改性后对焦化废水中的COD的去除效果.比较得出HDTMA改性沸石对COD的去除能力较好,而且废水的色度明显减小.接着进一步研究了该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吸附时间、烘干温度、改性剂HDTMA的浓度、pH值等.结果表明,HDTMA改性沸石处理焦化废水可使其COD的浓度降低至150mg/L以下,这到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68.
许萍  魏光明 《环境工程》2003,21(5):24-26
提出生物作用强化城市污水一级处理工艺 ,探讨利用生物絮凝吸附作用独立承担城市污水处理任务的可行性、影响因素及运行参数。试验证明 ,处理城市污水 ,当HRT为 1 1h ,DO为 1 0mg L ,CODCr污泥负荷为 3 4~ 4 0kg kg·d时 ,CODCr、BOD5和SS去除率分别为 6 8%~ 78%、6 5 %~ 72 %和 75 %~ 85 %。  相似文献   
69.
以开发新型高效除砷吸附材料为目的 ,在室温 (2 5℃ ) ,初始浓度 0 .0 5~ 2 5 0mg/L ,pH4~ 11条件下 ,对稀土材料氢氧化铈 (HCO)进行了吸附除砷的性能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 ,HCO对亚砷酸和砷酸阴离子都显示了良好的吸附效果 ,其吸附等温线能很好地用Langmuir方程进行描述 .对于低浓度 (0 0 5~ 10mg/L)的砷溶液 ,HCO在所选 pH条件下对亚砷酸和砷酸阴离子的吸附率可达 10 0 % .对于高浓度的砷溶液 ,偏酸性 (pH 4 )条件有利于砷酸阴离子 ,而中性 /微碱性 (pH 7,8)条件最有利于亚砷酸阴离子的吸附 .HCO对 2种形态的砷阴离子的吸附效应在较宽 pH范围内同溶液的离子强度基本无关 ,常见阴离子 (Cl-,NO-3 ,SO2 -4)的存在对砷的吸附也未显示出干扰效应 .从实验结果推测 ,HCO吸附亚砷酸和砷酸阴离子的主要反应机理应属于专性吸附  相似文献   
70.
考察了振荡时期温度、PH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吸附热力学实验,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等温吸附规律可用Freundlich模式和Langmuir模式较好地描述;可能的吸附机理为:一是NH分子通过偶极力和氢键方面吸附,二是NH4通过离子交换面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