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179篇
基础理论   3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王小兰  王雁  闫世明  岳江  郭伟  郝振荣 《环境科学》2022,43(7):3423-3438
对2017~2019年晋中盆地主要城市PM10和PM2.5逐时浓度资料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晋中市和太原市颗粒物浓度主要分布特征;此外利用PM2.5逐时浓度资料,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通过轨迹密度分析(TDA)、轨迹停留时间分析(RTA)和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并对PM2.5逐时浓度资料和对应时刻风向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晋中盆地主要城市冬季PM2.5传输特征.结果表明,太原市颗粒物浓度整体水平高于晋中市,月、季变化特征类似,均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特征,最高值出现在1月.晋中市受静稳型天气形势引起的颗粒物污染较受沙尘型天气形势导致的颗粒物污染相较太原市更普遍一些;颗粒物的分布呈现出晋中市中间值较多,太原市高值偏多、低值偏少的特点,冬季为晋中盆地PM2.5污染高发季节.晋中盆地主要城市冬季PM2.5传输通道均可分为4类:第一类通道沿太行山横谷传输,第二类通道为偏东南方向传输通道,第一、二类均为近距离传输通道,气团会携带较多...  相似文献   
72.
水和废水处理用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宝玉 《环境化学》2011,30(1):337-345
复合高分子絮凝剂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新型、高效水和废水处理用药剂.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无机.无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复合絮凝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3.
王琳  李雪  王丽 《环境工程》2016,34(10):11-16
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耦合系统(CW-MFC)是一种新型污水处理工艺,该系统在增强污水处理效果的同时提高了产电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CW-MFC系统的研究现状,并将影响CW-MFC系统处理效果和产电效率的因素概括为组成要素、结构特点和运行参数3个方面。论文最后总结了系统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4.
自适应人工鱼群-BP神经网络算法在径流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师彪  李郁侠  于新花  闫旺  李鹏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1):2005-2013
为了提高水库和河流中长期径流预测精度,提出了弹性自适应人工鱼群算法(RAAFSA)。应用RAAFSA算法训练BP神经网络,实现BP神经网络参数优化,形成弹性自适应人工鱼群-BP神经网络混合算法(RAAFSA-BP),对石泉水库进行中长期径流预测。仿真计算表明,弹性自适应人工鱼群优化的BP神经网络算法收敛速度快于BP神经网络算法、人工鱼群-BP神经网络算法和RBF神经网络算法。该混合算法克服了BP神经网络和人工鱼群算法易陷于局部极值、搜索质量差和精度不高的缺点,改善了BP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输出稳定性好,预报精度显著提高,每次预测相对误差绝对值都小于6%,合格率达到100%。该算法成功地解决了石泉水库中长期径流预测精度不高的难题,可有效用于水库和河川中长期径流预测。  相似文献   
75.
温排水问题为环境水力学的典型研究课题,研究温排水运动水域的流场温度场分布情况,无论是对温排水工程规划设计,防止热污染,还是对生态环境保护等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采用曲线坐标系下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连续弯道温排水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相同流速比下连续弯道中3种不同排放形式(左岸、右岸和中心排放)温度等值线图的比较,相同排放形式不同流速比时温度等值线图的比较,表明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合理反映温排水运动规律,可以用于温排水运动的模拟。  相似文献   
76.
试验结果表明,以甲壳素为载体的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在进水氨氮浓度为2100mg/L,氨氮容积负荷为2.19kg/(m3.d)时,氨氮去除率接近100%,系统运行稳定。载体投加量为2.778g/L时,膜通量可维持在87%左右。  相似文献   
77.
高活性絮凝剂产生菌群的构建、培养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从筛选到的絮凝剂产生菌中构建出能比单一菌群产生更高絮凝活性的复合菌群——复合菌群1(BAFRT4+CYGS1).为降低复合菌群1的培养成本,尝试用啤酒废水替代葡萄糖作为培养基中的碳源和能源并获得成功.在优化培养条件下,复合菌群1所产MBF的絮凝活性达96.8%.复合菌群1所产MBF对靛蓝印染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最大CODCr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达79.2%和87.6%.  相似文献   
78.
Introduction C yanide, a strong ligand capable of com plexing w ith virtually any heavy m etals, had its beginning in m etallurgical operations in N ew Zealand over a century ago. The basic m echanism for cyanide leaching technique w as defined as the fol…  相似文献   
79.
悬浮态污泥的SRT对复合式A2/O工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永伟  王琳  王宝贞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2):1608-1614
采用厌氧/缺氧/好氧复合工艺(复合式A2/O工艺)及其对照工艺(传统A2/O工艺),进行了悬浮态污泥SRT的变化对系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悬浮态污泥浓度与其SRT的关系仍符合劳伦斯-麦卡蒂方程式的导出公式所反映的变化趋势,但其同时和反应器中填料上的生物膜数量呈相反变化趋势在总HRT为12.76 h、COD容积负荷小于1.5kg·m-3·d-1、TKN容积负荷小于0.13kg·m-3·d-1、悬浮态污泥SRT为25~5 d、水温为12~15 ℃时,悬浮态污泥SRT的变化对COD的去除几乎没有影响,出水COD均小于50 mg·L-1;但SRT的变化对氮和磷的去除有较大的影响,当悬浮态污泥SRT大于10 d时,出水NH4+-N和TN浓度分别低于15 mg·L-2和20mg·L-1,随SRT的增大,TP的去除效率下降;附着态生物膜参与硝化过程,能够提高系统总的NH4+-N去除率20%~30%.悬浮态污泥SRT宜控制为10~15 d,这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缓解传统A2/O工艺中硝化和除磷过程对污泥龄要求的矛盾.  相似文献   
80.
聚合氯化铝与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形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以聚合氯化铝PAC和自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为原料制备了复合絮凝剂 (PACO)。采用Al 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了聚合氯化铝与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溶液中铝盐的形态分布及转化。考察了O A、碱化度B和熟化等因素对铝盐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碱化度B为 2 .0 ,有机高分子与铝盐质量比 0 A从 0增加至 4时 ,Ala 含量从 2 0 .45 %缓慢降至 1 8.52 % ,Alb 含量从 49.54%升至55 .0 1 % ;当O A =1 ,B从 0 .5升至 2 .0时 ,Ala 含量从 65 .2 6 %降至 1 8.95 % ,Alb 含量从 2 6.76 %升至 53 .1 3 % ;此外 ,当熟化时间由 2 4h增加至 72h时 ,PAC中Ala 含量下降了 5 .93 % ,而相应PACO中Ala 含量仅下降 2 .62 % ,表明PACO溶液相对于PAC溶液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