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49篇
安全科学   49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261篇
基础理论   92篇
污染及防治   52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轧钢污泥综合利用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一种轧钢污泥的回收处理技术,该技术可把轧钢污泥有效地分离成氧化铁粉和混合油,实现综合利用,减少铁素资源浪费,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2.
A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technique has be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stability constants for the various complexes of Co(II) and Cu(II) with L‐asparagine and from DNA base, e.g. adenine. Stability constants of ternary systems have been evaluated by the method suggested by Irwing‐Rossotti. In addition, the conditional constants were calculated as a function of pH. The maximum values of the conditional formation constants were found to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ixed‐ligand complex formation constants in a determined pH region. Furthermore, the molar fractions of different species from mixed complexes were calculated by means of formation constants. The values of stability constants of mixed‐ligand complexes at 25°C are as follows: log K= 5.25 for Co(II)‐L‐asparagine‐adenine; log K= 9.30 for Cu(II)‐L‐asparagine‐adenine. The ionic strength was kept constant at I = 0.20 with NaClO4.  相似文献   
83.
多氯联苯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的植物协同修复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田间微域试验,初步研究了紫花苜蓿与海州香薷、伴矿景天在不同栽培模式下对多氯联苯(PCBs)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的协同修复作用.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与海州香薷、伴矿景天混作对PCBs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明显高于紫花苜蓿单作,其中紫花苜蓿-海州香薷混作、紫花苜蓿-海州香薷-伴矿景天混作种植120d后,土壤中PCBs含量比紫花苜蓿单作时分别降低43.0%和47.8%,强化效果显著.与紫花苜蓿单作相比,紫花苜蓿与海州香薷、伴矿景天混作可有效提高植株总生物量,增强植物对土壤中PCBs的吸收富集能力.土壤PCBs同系物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植物可有效降低土壤中低氯代PCBs含量,植物混作栽培模式可以促进高氯代PCBs组分向低氯代PCBs组分的转变.可见,紫花苜蓿与海州香薷、伴矿景天混作对多氯联苯复合污染农田土壤具有较好的协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84.
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鞍山市倪家台地下热水属于HCO3.SO4-Na和SO4.HCO3-Na型水,且含有氟、锶和二氧化硅等多种矿物成分.由构建的硅-焓混合模型得出倪家台地区地下热水已有大量冷水混入,且混入比例介于67%—83%之间,水温下降的诱因是该区域过量开采地热水,在这种人为的长期干扰作用下,增大了上部含水层冷水对下部地热水的补给量,对今后可持续利用该区域地热资源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85.
藻类的光谱吸收特征及其混合藻吸收系数的分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定量滤膜技术测定了实验室培养的聚球藻(Synechococcus 7942)、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uu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直链硅藻的吸收光谱(Melosira granulate Var.angustissima),通过其标准化吸收谱,分析了同种藻不同生长时期的吸收谱特征,并比较分析了不同藻类的标准化吸收谱.结果表明,同一藻的标准化吸收光谱在不同生长时期基本恒定不变.色素组成及其比例的不同是引起藻类间吸收光谱变化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大型浅水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群演替的原因之一.蓝藻光谱主要存在620nm左右的吸收峰,使得其在水体中较易获取生长所需的光能.直链硅藻在短波范围内稍强的吸收能力被非藻类颗粒物、黄质所弱化,而其在630nm的吸收峰较低,因而难以成为浅水湖泊中的优势种;绿藻在655nm处的吸收肩峰有利于其光能竞争.通过纯种藻的标准化吸收谱,较为成功地对混合藻的吸收谱进行了分离.  相似文献   
86.
总结特强沙尘暴天气的研究进展,梳理分析特强沙尘暴天气的基本特征以及动力学触发机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问题,以期加深对特强沙尘暴天气过程机理的认识.分析结果表明特强沙尘暴天气事件的季节性分布特征显著,春季居多,且多发生在下午到傍晚时段,其典型特征为突发性、局地性,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对局地的大气环境质量短时产生重大影响.旺盛的地面混合层热对流胞运动和中尺度(反)气旋性涡旋过境是特强沙尘暴天气出现的必要条件.在沙尘源区,由于午后近地层温度升高,热对流加剧,近地层热层结极不稳定,易形成地面混合层热对流胞运动;沙尘源区的热对流胞与混合层上部的中尺度(反)气旋性涡旋耦合作用,涡量通过热对流胞下传促使近地层层结内的热对流胞发展成群发性旋转对流胞,特强沙尘暴天气出现.进一步理解特强沙尘暴的风沙流特征及能量快速耗散机制,提高预测预警能力,需要加强特沙尘暴的气象观测数据积累和多尺度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87.
四川桤柏混交林土壤N2O排放的实测与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川中丘陵区桤柏混交林土壤N2O排放进行了连续两年的测定.通过与Forest-DNDC模型模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林地土壤N2O排放.2005和2006年模型模拟的土壤N2O年平均排放速率为15.02,14.03mg/(m2×h),分别为实际观测值的85.7%和87.5%.2005和2006年的实际观测值与模型模拟值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模拟有效系数分别为0.56和0.51.以2005年降雨量和气温为基准利用模型进行情景分析,结果表明,本地区降雨量在±30%范围内变化时,林地土壤N2O排放量的变化幅度不超过25%;气温在±3℃范围内变化时,林地土壤N2O排放量的变化幅度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88.
针对混合型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波动大、C/N低、总氮稳定达标困难等共性问题,开发出适宜于低C/N、贫营养等苛刻环境条件的高效脱氮菌剂.现场中试结果表明:经过脱氮菌强化后,生化系统脱氮效率提升8.5百分点,出水平均总氮较强化前下降3 mg/L,出水水质稳定性明显提升,生物强化效果显著.在不补加碳源条件下,深度处理出水总氮完...  相似文献   
89.
不同环境条件下偶氮染料酸性大红GR的生物降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不同环境条件下偶氮染料酸性大红GR生物降解性能,采用已驯化的混合菌群作为接种液进行偶氮染料酸性大红GR脱色试验。结果表明,微氧条件下(静置敞口培养),偶氮染料酸性大红GR脱色效果最佳,染料脱色主要发生在菌体的对数生长期。混合菌群对pH、温度适应范围较广,pH为3.32~9.18,温度在20℃~37℃范围内均可以获得较好脱色效果,脱色率均在80%以上。微氧条件下酸性大红GR降解历程表明,偶氮基整个共轭系统被破坏,生成了一种新的结构,使原有的某些精细结构在二阶导数光谱中得以表现,由此探讨其生物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90.
福建省长汀县植被覆盖度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江洪  王钦敏  汪小钦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1):126-132,166
遥感估算植被覆盖度的关键在于:一是植被指数的选择,二是植被指数转换方法。针对中国南方多山的特点,论文提出了能较好地削弱影像中山体阴影、土壤背景、岩石、建筑用地等地物对植被覆盖度信息干扰的复合植被指数V BSI;在植被指数转换方法上,采用混合像元法,对福建省长汀县1994年和2003年的遥感影像进行了植被覆盖度的估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VBSI进行植被覆盖度的估算,影像阴影信息的干扰作用可以被削减为NDV I的50%,基于VBSI的混合像元法估算植被覆盖度的总体精度达到80%以上;动态监测表明,从1994至2003年研究区高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150.47km2,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提高了4.9个百分点,据调查,这与近年来长汀县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