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90篇
综合类   321篇
基础理论   105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ABSTRACT: The Umatilla River Basin Fisheries Restoration Plan was initiated in the early 1980s to mitigate salmonid losses caused by hydroelectric development and habitat degradation. The objectives are to enhance the abundance of endemic steelhead and reintroduce extirpated chinook and coho salmon. The project prompted collaborative effort among federal, state, and tribal agencies, and local water users. It has incorporated habitat restoration, flow enhancement, fish passage improvements, and population supplementation through artificial production. Water exchanges have successfully increased minimum flows during spring and fall migration. While flows remain depressed compared to historic conditions, there is potential for improved habitat, passage, and homing. The mean adult‐to‐adult return rate of hatchery‐reared steelhead exceeded replacement and that of the naturally‐spawning population. Although the smolt‐to‐adult survival rates of hatchery‐reared fish fluctuate, salmonid escapement has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permitting steelhead and spring chinook harvest. Enumeration of potential spawners and observed redds reveals an increase in natural production of all supplemented species. Comparison of hatchery‐reared and naturally‐spawning steelhead populations revealed differences in life history characteristics (in age composition and sex ratios) though run timing and genetic stock compositions of the two components of the populations have not differed. Sustained monitoring is needed to determine benefits of integrating habitat restoration and artificial production in restoring salmonid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642.
北京西郊城市污水人工快滤处理与利用系统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人工土壤作为惨滤介质处理城市污水在北京西部进行了两年中试工程运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快滤处理系统对城市污水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其对 COD,BOD5,SS,TN和 P的年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90.2%,96.4%,95.1%,32.3%和 30.2%;处理出水中 COD,BOD5,和SS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 39.8,3.80和 11.1mg/L;人工快滤床的年平均渗滤速率、水力负荷率和有机负荷分别为0.339cm/min, 208m/a和14.9kgBOD5/(m2·a);用处理出水灌溉蔬菜和水稻不会引起硝酸盐和重金属的明显积累.  相似文献   
643.
根据OECD试验指南,研究了人工土壤铅暴露下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急性毒性和氧化应激反应. 结果表明:铅暴露对赤子爱胜蚓14d的LC50(半致死浓度)为2576.76mg/kg,95%置信区间为2388.42~2792.00mg/kg;铅暴露第1、7、14天赤子爱胜蚓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铅暴露第1、14天的POD(过氧化物酶)活性,铅暴露第14天的MDA(丙二醛)含量均与w(Pb)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但CAT(过氧化氢酶)活性与w(Pb)未呈剂量-效应关系. 赤子爱胜蚓体内3种抗氧化酶对人工土壤铅污染响应的敏感程度为SOD>POD>CAT,SOD作为抗氧化系统的重要酶类可以更好地预测污染物对于赤子爱胜蚓的亚致死毒性.   相似文献   
644.
以抚仙湖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EFDC平台,开发了EFDC-神经网络(NN)耦合模型;并选用30d移动平均值为解译方式核算抚仙湖在不同风险下的流域负荷削减(TMDL).结果表明,对于100%的达标频度,为了达到I类水质,TP允许增加14%~18%,COD允许增加9%~11%,但TN需要削减13%~14%.如果放松对达标频度的要求,污染负荷将允许相应地增加.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管理依据不同的风险与管理费用偏好实施流域削减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45.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have been used to develop a model for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removal of Nile blue sulfate by heterogeneous Fenton oxidation. Experimental data were used to train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with linear transfer function at the output layer and a tangent sigmoid transfer function at the hidden layer. A Box–Behnken design was employe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input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removal. First order kinetics and lumped kinetics models were used to describe the reaction; a high regression coefficient indicated that the latter fitted best. The formation of non-oxidizable compounds was shown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相似文献   
646.
栖息地适宜度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栖息地模拟法是根据指示物种所需的物理生境条件确定河流流量,评价栖息地适宜度,为水生生物提供一个适宜的物理生境。与其他方法相比,栖息地模拟法考虑了生物本身对物理生境的要求,需要建立物种-生境评价指标。文章总结了目前用于描述物种—生境关系的栖息地适宜度评价方法,包括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多元统计方法、模糊逻辑方法、人工神经网络、对多物种和群落的统计分析,归纳了各个方法的进展和应用情况,重点分析了统计学方法在评估栖息地适宜度时的优势和不足。栖息地适宜度指数有二元、单变量、多变量3种格式,前2种方法只考虑单一因子,实际应用中多变量格式应用较多。多变量格式方法直观、所需数据容易获取、实际操作性强,是栖息地定量化的经典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方法,然而其对专家经验依赖较多,主观性较强。近些年来,多元统计方法在栖息地适宜度评价方面的应用不断增加,它考虑物理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关性。模糊逻辑法在处理栖息地模拟中的不确定性方面具有优势,能更好地利用专家知识,更合理的处理建模过程中测量的不准确性和不确定性,同时也考虑了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当考虑的变量数增加时,模糊规则的数量会迅速增加,给计算带来不便。人工神经网络能够隐性地找出响应变量和环境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但是其解释能力不足,并需要大量的实测数据对其进行训练,实际应用受到限制。通过排序分析或梯度分析可以对多物种和群落进行统计分析。这些方法都各有优劣,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栖息地适宜度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47.
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对东平湖湿地人工杨树林和自然草地土壤碳通量进行测定,分析了6:00到18:00两种生境下群落土壤碳通量日变化规律,及其对温度、水分等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两种生境群落的土壤碳通量日动态都呈单峰曲线,但人为耕作过的土壤碳通量明显高于原生草地,土壤碳通量均在6:00达到最小值,杨树林土壤碳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12:00,而草地群落土壤碳通量最大值在14:00左右;(2)人工林土壤碳通量与近地面大气温度、土壤温度的相关性均低于草地,且两种生境群落土壤呼吸与近地面大气温度的相关性(P<0.01)均好于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P<0.05)。土壤碳通量对近地面大气温度的敏感性Q10值大于土壤温度的敏感性,人工林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值小于草地。土壤碳通量与近地面大气相对湿度之间具有显著线性方程关系(P<0.01),人工杨树林和草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99、0.29。杨树林土壤碳通量与土壤体积含水量相关性差(P<0.05),湿地草地土壤CO2释放量与土壤体积含水量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这可能由于土壤体积含水量日变化较小,而不能很好的解释日变化尺度上的土壤呼吸变化;(3)对湿地地土壤碳通量的日变化与土壤养分和盐分相关分析得出,人工林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全盐与土壤碳通量具有显著关系(P<0.05),而草地土壤碳通量与土壤养分和盐分相关性均非常差,说明人工林生境土壤有机质和全盐是影响土壤碳通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对草地的影响较小。该结果可以为华北平原东部地区以及温带湖泊湿地的土壤碳通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8.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作为一种对于面源污染有较好针对性的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构建简单,成本低,但也存在诸多缺陷。利用人工快渗(CRI)作为人工湿地的预处理措施,使得系统的氧恢复能力增强,过水速率提高,能有效缓解堵塞问题,改善人工湿地的水力条件。实验研究表明:增加CRI工艺作为预处理措施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单一人工湿地的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649.
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组分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北京市1991-1999年城市生活垃圾组分及变化特点.发现食品的含量最大,其次是塑料和纸类.以20世纪90年代生活垃圾产量和组分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生活垃圾组分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预测的生活垃圾产量为输入值,分别对6个不同区域2001年、2005年、2008年与2010年的生活垃圾组分进行了预测,并用类比法进行了修正.考虑到由于城市发展规划不同区域生活垃圾比例变化情况,最终计算出全市生活垃圾组分变化.结果表明,在未来几年内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组分中,食品含量较高,但其比例逐年下降,纸类与塑料垃圾有增加,灰土所占比例减少.  相似文献   
650.
人工湿地+生态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实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工湿地+生态塘"系统是一种投资少、建设运营成本低、工艺简单的新生态处理系统。采用人工湿地+生态塘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监测数据表明该工艺成熟可靠,去除N、P能力强,出水各污染指标均能达排放要求,证明该工艺是一种适合农村污水处理的新型工艺,适合在农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