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8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744篇
安全科学   71篇
废物处理   132篇
环保管理   112篇
综合类   1161篇
基础理论   508篇
污染及防治   357篇
评价与监测   124篇
社会与环境   38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生物通风技术修复柴油污染土壤的土柱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通风技术是将土壤气相抽提和生物降解结合起来的原位强迫氧化降解方法,对于修复因地下储油罐泄漏引起的土壤污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室内土柱模拟柴油泄漏污染土壤,分析了不同历时残余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的平衡分布规律以及土壤中不同深度柴油量、总柴油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各柱残余TPH剖面分布差异的原因受土柱的初始装填情况的影响较大;(2)残余TPH平衡分布曲线呈双峰型的土柱,柴油的去除主要以挥发作用及生物降解作用为主;(3)挥发作用主要是由通风孔隙体积数及土壤含水率来影响的;重力作用则主要是由初始油浓度、土壤含水率、C∶N∶P影响的;除通风方式外,其余4个因素都对生物降解作用有影响;(4)初始油浓度较大,土壤含水率较小的柱8和柱11,生物降解作用最明显,柴油去除效果最好。该成果可为生物通风过程的强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2.
蒋新  和文祥  Mueller P 《环境化学》2000,19(5):414-418
秀谷隆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取代脲类除草剂,其主要降解产物为4-溴苯胺(4-BA),研究4-溴苯胺在不同土壤中的降解动力学规律,并用土壤环境指示动物弹尾目跳虫Collembola(Folsomia candida)跟踪指示该化合物在进一步降解过程中的毒性,结果表明:4-溴苯胺在土壤中的降解行为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来较好地描述,其生态毒性明显高于母体化合物秀谷隆,该化合物在粘土中的残留量低于砂土,但毒  相似文献   
183.
阐述了南亚热带低山、丘陵、台地赤红壤总库容、贮水库容、通透库容的占有情况。探讨了水库容的有效性以及不同利用方式的赤红壤有效水库容与无效水库容的差异,并对影响赤红壤水分有效性的因素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赤红壤贮水库容小,尤其是有效水库容小;赤红壤水分有效性主要与土壤有机质相关。  相似文献   
184.
185.
4种农药对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郭明  陈红军  王春蕾 《环境化学》2000,19(6):523-527
通过天王星、功夫、久效磷、氧化乐果4种农药对土壤脱氢酶活性的抑制性进行试验,确认了实验条件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了不同农药用量、不同土样用量及不同培养时间对脱氢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种农药在不同情况下对脱氢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表明了在本地区特有的农业环境条件下,农用化学物质可能会影响和破坏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6.
基于PROMETHEEⅡ法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筛选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当前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特点以及场地特征,构建4层12指标21方案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决策分析结构,运用多属性决策分析方法——PROMETHEEⅡ偏好排序法,对当前场地修复技术以及典型场地条件进行了客观分析和综合评价,实现基于具体修复目标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择优筛选,并采用该方法对虚拟特定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技术筛选进行了实例应用。这为污染场地的治理和修复提供了方法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7.
建立了用加速溶剂萃取法(ASE)提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土壤中20种有机氯农药的方法。用正己烷和丙酮(1∶1,V/V)的混合溶剂为提取剂,萃取温度100℃,压力1 500 psi,静态提取10 min,循环提取2次,提取液经石墨化碳黑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后进行G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降低了背景干扰,当取5 g土壤时,有机氯农药的检出限在0.1~3.0μg/kg之间,低浓度水平(8μg/kg)的基体加标回收率为70.3%~134%,相对标准偏差〈23%。测定方法背景干扰低,灵敏度高,适合土壤中20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88.
高分子量高纯度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丙烯酰胺与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单体,在复合引发剂的作用下,选择水溶液共聚法合成高分子量与高纯度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实验表明,有机偶氮引发剂A用量0.5‰、氧化还原引发剂用量0.45‰、还原剂与氧化剂摩尔比2∶1、反应体系pH为4与反应时间5 h条件下,CPAM分子量为1 042万,且溶解性好。通过对聚合物残单含量影响因素添加剂用量、反应时间的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剂EDTA和增溶剂D对残留AM含量影响小,而苯甲酸钠对聚合物残留AM的含量影响显著;延长反应时间至7 h,残单含量可降低至0.27%,CPAM的纯度高。通过与国内外3种同类型产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自制产品的分子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品,且残单含量比国内产品降低了50%~75%。  相似文献   
189.
根据三年定位实测资料,阐述0~100cm土层贮水量的动态变化,分析土壤贮水增减与降雨、蒸发的关系.观测结果表明,在气候正常年,雨季土壤贮水为增量,旱季土壤贮水为减量,但在坡地不同坡段和梯地不同梯级,土壤贮水增减有差异。在旱月土壤贮水减至最低,仅相当子田间持水量的55%~80%.因此在土壤水分管理上.应当密切注意土壤贮水减量最大的时期,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0.
Abstract

We investigated the adsorption of glyphosate onto five subtropical soils of Paraná and São Paulo states, Brazil, a region of intense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iming at the determination of kinetic and isotherm adsorption parameters which enable the evaluation of the potential leaching of the herbicide. The adsorption was fast, being described by the pseudo-second order and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models, thus suggesting that mixed mechanisms are involved. The Oxisol containing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metal oxides (209.5?g kg?1 Fe2O3 and 160.2?g kg?1 Al2O3) was the sample with the highest rate constant, indicating the adsorption sites are readily available. All the soils are rich in aluminum and iron oxides, explaining the Freundlich coefficients (KF) between 642 and 1360?mg1-1/n kg?1 L1/n, which are higher than most of the coefficients described for other soils around the world. The maximum desorption (15% of the adsorbed amount) was observed for the Oxisol. For the other soils, desorption ranged from 2 to 7%.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leaching of free glyphosate to nearby surface and groundwaters is unlikely unless excessive doses are used. The adsorption parameters are useful for managing the right doses applied to the crops, thus avoiding contamination of adjacent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