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33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合理评估应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溴酸盐的生成情况,提出既能保证出水水质又能降低溴酸盐超标风险的方案.进行了小试与中试试验,系统地从原水水质和工艺参数两个方面入手,研究水质因素、初始溴离子浓度和臭氧氧化条件等对溴酸盐生成的影响,同时分析生物活性炭对溴酸盐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高初始溴离子浓度水平和臭氧接触程度(Ct值)促使更多BrOx-生成.在相同Ct值条件下,升高臭氧投加浓度可使溴酸盐生成量增高200%左右.以长江南京段江心洲夹江下游原水进行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不会产生溴酸盐超标风险.生物活性炭(BAC)对于溴酸盐去除效果并不明显.运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进行深度处理时,工艺中应着重注意控制溴酸盐在臭氧化过程中的生成而非依靠后续生物活性炭将其去除.  相似文献   
32.
城市污水处理厂化学强化生物除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解决北京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总磷含量较高的实际问题,通过在生物处理工艺(A2O)后端添加化学除磷强化单元的方法,依次开展了实验室试验和现场的生产性试验.实验室试验以好氧池出水为试验用水,对不同浓度梯度的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三氯化铁(FeCl3)等除磷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分别对其除磷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中,PAC除磷效果最好,当其投加量为60mg/L,投加系数β为4.15时,出水总磷含量可小于0.5mg/L,而且药剂投加成本较低,仅为0.078元/t.现场生产性试验选取好氧池出水端为药剂投加点,对PAC的除磷效果进行现场验证.经试验测定,当PAC投加量为60mg/L,投加系数β为4.22时,污水处理厂出水总磷含量远低于0.5mg/L,符合排放要求.考虑到进水量和负荷的波动,在保证出水达标排放的前提下,为保证药剂的有效利用,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前端生物除磷效率及反馈投加药剂的方法,以有效减少药剂的投加量及化学污泥的排放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33.
微塑料(MPs)是近年来国内外关注度极高的新兴污染物,建立实际环境样品中MPs的分析方法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对于复杂污水样品而言,样品的消解过程至关重要,将极大地影响MPs的准确分析。选择垃圾渗滤液为典型复杂污水样品,采用样品浊度和色度变化、残余悬浮固体量、MPs在颗粒物中的占比为评价指标,对盐酸消解、30%过氧化氢消解及芬顿试剂消解3种常用消解方法的消解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0%过氧化氢对垃圾渗滤液样品的消解效果最佳,MPs在全部颗粒物中的占比达63.7%,极大地缩减了后续MPs定性分析的时间,降低了分析难度,且对渗滤液中MPs的回收率也高达(103±3)%。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消解效果与过氧化氢投加量/样品浊度(VH2O2/T1)的关系。当VH2O2/T1为0.15~0.20 mL/NTU时,样品残余悬浮固体量最低,消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4.
对混凝法预处理洗车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烧杯试验对所选4种混凝剂处理洗车废水效果进行比较,确定了最优混凝剂及其投加量.试验结果确定聚合氯化铝铁为最优混凝荆,其最佳投加量为20mg/L.  相似文献   
35.
A microwave-H2O2 process for sludge pretreatment exhibited high efficiencies of releasing organic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but large quantities of H2O2 residues were detected. A uniform design method was thus employed in this study to further optimize H2O2 dosage by investigating effects of pH and H2O2 dosage on the amount of H2O2 residue and releases of organic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 regress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with pH and H2O2 dosage a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H2O2 residue and releases of organic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s. In the optimized microwave-H2O2 process, the pH value of the sludge was firstly adjusted to 11.0, then the sludge was heated to 80℃ and H2O2 was dosed at a H2O2: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 (MLSS) ratio of 0.2, and the sludge was finally heated to 100℃ by microwave irradiation. Compared to the microwave-H2O2 process without optimization, the H2O2 dosage and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H2O2 in the optimized microwave-H2O2 process were reduced by 80% and greatly improved by 3.87 times, respectively, when the H2O2:MLSS dosage ratio was decreased from 1.0 to 0.2, resulting in nearly the same release rate of solubl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in the microwave-H2O2 process without optimization at H2O2:MLSS ratio of 0.5.  相似文献   
36.
以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作为研究对象,在中温条件下,按照不同投加量和投加方式投加过氧化钙(CaO2)进行预处理,考察其对污泥发酵产酸和产甲烷的影响,以期确定CaO2最佳投加量和投加方式.结果表明,在(35±1)℃条件下,投加CaO2可提高剩余污泥发酵液pH值,从而促进有机物的快速溶出.在同样投加剂量条件下,一次性投加比多次投加更有利于污泥的溶解以及短链脂肪酸的积累.当一次性投加0.2g CaO2/g VSS时,发酵液中乙酸浓度在第7d达到最高值(169mg COD/g VSS),同时乙酸在6种主要酸中所占比例达到最大(71.0%).与一次性投加方式相比较,多次投加CaO2对产甲烷的抑制作用较小,不利于SCFAs的积累.  相似文献   
37.
以佛山一高校为研究对象,采集教工区和学习区共30个样点的室内灰尘,测定灰尘中8种重金属As、Cd、Cr、Cu、Hg、Ni、Pb和Zn的含量,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主成分分析、美国EPA风险评价模型,探析了室内灰尘重金属污染程度、来源,并评估了重金属对人体可能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相对于广东省土壤背景值,室内灰尘8种重金属污染严重;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室内灰尘金属含量处于较高水平,Hg除外;8种金属含量在教工区和学习区无显著性差异.室内灰尘8种金属存在相似的来源,Hg主要来源于室外人为源,其余金属主要来源于室内人为源.非致癌日均暴露量为手-口接触摄入量皮肤吸收量呼吸摄入量,手-口摄入是室内灰尘重金属暴露的主要途径;除个别样点Cr非致癌风险1、致癌风险值达10-6外,多数样点8种重金属非致癌风险1,4种致癌重金属呼吸途径致癌风险未达10-6,对人体不会造成健康危害.打印机/复印机、仪器设备等是室内重金属的重要污染源和风险源,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降低人体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38.
介绍了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的混凝投药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机构、功能及其核心系统: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子系统和专家子系统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在实际水厂中的运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SCD系统相比,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能实时确定混凝剂投加量,且沉淀池出水水质较好.  相似文献   
39.
混凝法处理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硫酸铝、PAC、氯化铁和明矾四种混凝剂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除磷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四种混凝剂硫酸铝、PAC、氯化铁和明矾的最佳投药量分别为40mg/L、30mg/L、50mg/L和70mg/L,最佳pH范围分别为6.92~8.08、5.92~10.07、6.92~10.07和6.92~8.08,在此最佳条件下,出水中总磷浓度分别为0.18 mg/L、0.03 mg/L、0.17 mg/L和0.19 mg/L,相应的去除率分别为80.85%、96.81%、81.73%和79.73%。处理后出水总磷浓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总磷浓度≤0.2mg/L)。  相似文献   
40.
采用絮凝沉淀法对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进行了处理,探讨了絮凝剂种类、絮凝剂投加量、絮凝剂和助凝剂的配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eSO4,Al2(SO4)3,PAC和PAM这几种混凝剂对所处理废水的COD和UV254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其中FeSO4和PAM联合使用时的处理效果最好。在FeSO4投加量为400 mg/L,PAM投加量为6 mg/L,pH为7.7的条件下,废水的COD从3790 mg/L降到606 mg/L,去除率可达84%,UV254去除率达到52%,大大降低了垃圾渗滤液后续处理的负荷,为垃圾浓缩液的初步处理提供了新的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