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51篇
基础理论   1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8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2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2001—2010年秦皇岛市商业行业碳排放量分析结果显示,秦皇岛商业行业碳排放不论从总量还是排放强度均呈现增加趋势。通过剖析商业低碳化的制约因素,对秦皇岛市商业低碳化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商业企业应积极进行内部治理,控制商业建筑的碳排放并合理选择供应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低碳商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合理规划商业产业与商业网点布局,积极引导、促进商业领域低碳技术的使用和发展;建立低碳商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中小型商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对低碳消费的引导力度。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生物倍增工艺处理市政污水的沿程污染物降解规律的考察表明,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显著,COD和BOD5出水分别为47.80 mg/L和19.80 mg/L;氨氮去除率可达100%。发现厌氧区提前发生反硝化并一定程度上影响系统除磷效果;通过对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低碳源的进水条件是影响系统同步脱氮除磷效果的关键因素;提出在进水口直接添加碳源以及分点进水的碳源分配+辅助化学除磷的方式可强化氮磷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33.
在可持续发展和扶贫框架下发展绿色经济与国际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及改革是当前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也是"里约+20"峰会的两个主题。首先,绿色经济是体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绿色经济的核心是以低的自然资源消费、低排放、低污染,达到高的自然资源利用效益,实现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供高的生活水平和优良的生活环境。全球绿色经济的发展潮流,将引发社会形态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虽然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当前首要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任务,但也必须探索新型的绿色低碳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在实现工业文明的过程中,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积极应对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中新的经济、贸易、技术竞争规则和格局的变动,加强先进技术创新,提升自身的低碳竞争力。其次,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成为国际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代际公平",又要关注欠发达地区消除贫困,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国别公平"、"人际公平"。因此,国际可持续发展制度框架的建设和改革,要体现世界各国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全面均衡地反映不同国情和发展阶段国家的利益诉求。主要表现在公平享有全球环境空间、公平获得现代优质能源服务、公平适应全球环境变化、公平承担责任义务及公平的国际制度和机制。中国需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走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最后,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特征,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又面临比发达国家更多的困难和更严峻的挑战。在全球发展绿色经济,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协调推进。在国际上积极参与国际制度的建设和改革,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在国内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主要战略对策包括加速转变发展方式,强化节能优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CO2排放总量的过快增长;加强能源结构的低碳化,逐步建立并形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加强城乡统筹,地区平衡,促进生态城市建设;适应国际可持续发展制度改革的趋势,加强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抓住机遇,顺应世界绿色低碳发展潮流,自主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把传统的资源依赖型、粗放扩张的发展方式转变到新型的技术创新型、内涵提高的发展方式上来,基本走上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34.
中国企业低碳环境与低碳管理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底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各国将制定更具有操作性的碳减排目标,世界低碳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低碳发展的路径逐步从宏观治理向宏观与微观结合过渡。目前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处在政府推动为主、大企业探索性行动的阶段,今后企业将逐渐在低碳发展中发挥主力作用。企业面临的低碳环境主要包括宏观低碳发展环境、行业低碳竞争环境、微观低碳管理环境三个层面。企业管理需要根据低碳发展的要求重新更新再造。从企业内部来看,企业基本活动的低碳管理再造包括内部后勤、生产运营、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售后服务等的低碳管理再造。而辅助方面的低碳管理再造主要包括采购低碳管理、技术开发低碳管理、人力资源低碳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低碳管理等。从企业外部资源管理角度来说,企业的低碳管理主要包括供应商的低碳协同管理和其他合作伙伴的低碳协同管理。本文根据我国企业的低碳环境和低碳再造的内容,提出了企业低碳管理再造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35.
随着近年来我国碳排放总量的增加,一些西方国家开始把碳减排责任的矛头指向中国。为了明确中国碳排放的国际地位,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经济发展阶段视角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首先运用IEA2011年公布的碳排放数据分析了我国2009年面临的碳排放形势,继而研究了工业革命以来中国碳排放的总体贡献情况,最后从经济发展阶段视角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认为:①尽管我国当前的碳排放总量巨大,但人均碳排放量低于世界前10名的主要碳排放国家,碳排放强度与世界主要碳排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②我国的历史累计碳排放贡献及人均碳排放均较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累计碳排放量达到世界累计碳排放量的近3/4;③与发达国家相同经济发展阶段相比,我国的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快速推进工业化的经济发展阶段普遍伴随着高碳排放。鉴于此,我们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中国的碳排放,一方面中国当前的确产生了较大的碳排放,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这种碳排放规模和水平。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轨迹和碳足迹也表明,在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一定程度的高碳排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36.
The present paper analyzes historic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emiss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different stages through adopting elastic decoupling methods and Tapio evaluation criteria along with a comparison with the national Five Year Plans.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emission and economy in China are differ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arbon emission have less connection in the recent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in China. It is a difficult task to realize the promise that we will reduce carbon emission by 40%-50% in 2020 based on the data from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different expectation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economists. Through constructing the calcula- tion model of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ga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evelopment scenarios,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economic growth,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re the main drivers to the increase of carbon emissi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particularly, the reduc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is the primary means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 in China. It is imperative to transform the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and it is a grand task to perform and there is a long way to go for China to maintain economic growth and reduce carbon intensity.  相似文献   
37.
钟钢  曹丽君  贾玮 《四川环境》2010,29(5):82-86
通过对工业园区低碳发展模式的评估,分析其低碳发展的能源特征、经济特征与人力特征,并确定工业园区二氧化碳减排的潜力能源。基于能源-碳减排(EC)、经济-能源-碳减排(EEC)和人力-经济-能源-碳减排(HEEC)三种不同情景,在未来发展的一定规划期内,对工业园区具有二氧化碳减排潜力的能源进行规划分析,确定其年递减率,从而实现工业园区不同情景下的二氧化碳减排。通过实际案例研究,证明了评估与规划分析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8.
低碳生活是一种自然地节约各种资源的习惯,是一种生活习惯。气候变化是本世纪最严重的全球问题之一,不断推进低碳生活是减少人类生活对气候影响的重要途径。低碳生活推广后,消费者对建筑的规划、环境影响以及节能等关注将增加,进而影响建筑行业的发展。在分析低碳生活对建筑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人才培养、政策支持和扩大宣传的多级支持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9.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坚持以能源结构低碳化、产业发展低碳化和生态建设为主线,大力推进经济社会低碳恢复、低碳重建、低碳发展,全力打造低碳项目投资"洼地",努力把广元市建设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宜居城市和全国低碳发展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40.
介绍了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打造和完善我国目前最高端的煤基化工产业链,在产业链延伸的过程中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碳排放最小化的具体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