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8篇
  免费   367篇
  国内免费   655篇
安全科学   477篇
废物处理   53篇
环保管理   295篇
综合类   1414篇
基础理论   254篇
污染及防治   211篇
评价与监测   56篇
社会与环境   93篇
灾害及防治   10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由于磷矿资源紧张及磷污染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迫切需要回收水体中的磷酸盐.利用铁氧体复合材料吸附回收水中的磷,由于吸附容量较大以及利用外加磁场易于从水中分离而日益得到重视.本研究利用一步共沉淀法直接制备尖晶石型La@MgFe2O4复合材料,将La3+固定在MgFe2O4缺陷位点上,考察La@MgFe2O4的吸磷尤其是低温时的吸磷能力,并采用XRD/FTIR/XPS/VSM等技术对La@MgFe2O4进行表征.结果表明,La3+离子以La(OH)3的形式负载在MgFe2O4晶界缺陷上,La3+的加入改变了MgFe2O4的结晶度和形貌,并大大提高了MgFe2O4的吸磷能力,其饱和磁化强度为14 emu·g-1,在外加磁场条件下可以从水中磁分离.当pH值为6时,温度降为10℃其最大吸附容量与25℃时相比几乎无降低,约为143.156 mg·g-1.动力学研究表明,La@MgFe2O4能在30 min内将低磷(10 mg·L-1)浓度转化为极低磷.吸附机制研究表明,磷通过配体交换形成内球络合物被去除.La@MgFe2O4对磷酸盐具有高度选择吸附性,吸附剂解吸后可多次重复使用.将其应用于中国北方低温市政污水,投加吸附剂的浓度为1 g·L-1,可在1 h内将磷酸盐浓度降低至0.5 mg·L-1以下,表明La@MgFe2O4在寒冷地区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2.
滤速与水质对低温含铁锰氨地下水中氨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杰  梅宁  刘孟浩  叶雪松  李冬 《环境科学》2020,41(3):1236-1245
在某除铁锰氨氮地下水水厂,以中试滤柱开展了低温(6~8℃)生物除铁锰硝化耦合CANON[Fe(Ⅱ) 2.91~6.35 mg·L~(-1)、 Mn(Ⅱ) 0.47~0.98 mg·L~(-1)和NH~+_4-N 1.15~2.26 mg·L~(-1)]工艺运行实验,探究滤速与水质对氨氮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停运1个月的成熟低温铁锰氨生物滤柱以2 m·h~(-1)的滤速经过40 d的培养,成功启动了低温生物除铁锰硝化耦合CANON工艺.在此工艺中当保持进水浓度不变,提升滤速会降低滤柱对氨氮的网捕效率,增加滤层深处的氨氮浓度,提高滤层深处AnAOB对氨氮离子的网捕效率,进而导致水中经CANON作用去除的氨氮增加,而硝化作用去除的氨氮降低;当保持滤速不变,提升进水氨氮浓度会使更高浓度的氨氮进入滤层,增加了氨氮和亚氮共存区域中氨氮的浓度,提高了滤层中AnAOB对氨氮离子的网捕效率,进而导致CANON作用去除的氨氮增加.  相似文献   
923.
黄骅港三期是单个容量3万吨共24座筒仓的超大型群仓储煤系统,储煤主要来自神华集团所属煤矿,少部分为外购协作煤,多属易自燃煤种。为更有效控制火灾隐患,通过工艺流程分析及危险因素提取,试运营期间数据分析等,研究了致使煤体高温的危险因素和对策。发现运输过程中出现因雨淋而产生润湿热,因粉尘积聚发热的危险;筒仓储煤曾出现数天内温度从10℃升高到45℃,筒仓内有毒有害气体可能超限的危险;输煤皮带可能跑偏引起摩擦生热的危险等。试运营期间针对性采取了喷洒抑尘剂,设置警报系统及检测装置,加强皮带机监控和管理等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924.
925.
为了分析洞穴滴水Ca2+、Mg2+和降雨、气温内在联系、进一步帮助解译周围地区地表环境,我们从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对贵州石将军洞滴水Ca2+、Mg2+等地球化学特征和周围气候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监测,发现7个滴水点Ca2+、Mg2+年际变化趋势具有明显一致性,分为波动区、高值区及低值区,滴水点Mg/Ca比值与月降雨量没有明显一致性变化,但波动区,高值区及低值区均值与月降雨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能够反应外界降雨量变化。并且研究发现,在低值区由于温度和土壤CO2的影响,造成滴水Ca2+、Mg2+在1月份突变性降低,成为年际变化的波谷期。  相似文献   
926.
针对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NOx的处理要求提高,提出一种低温SCR脱硝工艺,给出了该工艺的流程图,并详细分析了影响脱硝效果的因素,比较分析了相比SNCR、常规SCR,低温SCR工艺所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927.
通过对鄂尔多斯北部的乌拉特中旗、呼和浩特和包头三个城市近60 年来的降水资料和 气温资料的整理和搜集,研究了ENSO 事件对鄂尔多斯北部地区的气候与灾害的影响。分析数据 得出,自1952 年来,鄂尔多斯北部地区的气候呈变暖变干趋势。1952 年以来鄂尔多斯北部地区 年平均气温增长率为0.48℃ ·10a?1,高于全国的平均气温增长率(0.22℃ ·10a?1);年降水量则处 于略下降趋势,下降率约为5.5 mm·10a?1,低于全国的平均降水下降率(12.69 mm·10a?1)。厄尔 尼诺年年平均气温高出正常年份0.2℃,而拉尼娜年的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低0.14℃。厄尔尼诺年 的平均降水量比正常年减少29.2 mm,拉尼娜年的平均降水比正常年减少23.9 mm。厄尔尼诺事 件对鄂尔多斯北部地区的灾害影响比拉尼娜事件更为显著和强烈,厄尔尼诺年鄂尔多斯北部地区 更易发生高温干旱灾害。小波分析指示,鄂尔多斯北部降水周期变化在30 a 尺度内存在2 a、4 a、 8 a 和14 a 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928.
使用线性回归、趋势倾向性和空间相关等方法对比分析内蒙古辖区蒙古高原东部呼伦 贝尔与南部额济纳旗地区器测时段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呼伦贝尔与额济纳旗两地器测时 段全年和生长季(6—9 月)平均温度增温显著,降水无显著共同变化,区域暖干化趋势明显。 年径流总量变化、空间相关结果和周期分析显示,两地气候干湿变化具有同步趋势。全球变暖 背景条件下,内蒙古东部沙地樟子松和西部胡杨面临着相近的气候环境与人类活动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929.
采用固定床气化装置,在水蒸气流量为0.32 kg/h条件下进行了污泥水蒸气气化实验。研究了温度对污泥气化气体产率、氢气产率、气体成分与低位热值、气体能源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从700℃上升到1 000℃;气体产率从0.39 m3/kg升至0.61 m3/kg;氢气产率从0.18 m3/kg升至0.34 m3/kg;气体能源转化率从54%升至88%;产气的低位热值从10 688.1 kJ/m3提高至11 168.9 kJ/m3。同时产气中H2和CO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CH4、CO2和CnHm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因此,为了获得更多的可燃气体,建议在污泥水蒸气气化工艺中,气化温度必须大于800℃。  相似文献   
930.
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自动观测系统监测了黄土高原不同侵蚀区(水蚀区、水蚀风蚀交错区、风蚀区)生物结皮土壤CO2通量的日变化,分析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结果表明:以去除生物结皮为对照,具有生理活性的生物结皮降低了土壤CO2通量,其中,水蚀区、交错区和风蚀区土壤日平均CO2通量分别降低了5.0%、8.9%和20.5%.水蚀区、交错区和风蚀区生物结皮土壤CO2通量日动态均呈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12:00-14:00左右,大小分别为1.64、1.64和1.37 μmol·m-2·s-1,但日变化幅度差异明显.土壤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指数函数能够较好地描述二者的关系.生物结皮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指数Q10在空间尺度上存在一定变异,其中,水蚀区、交错区Q10值变化范围为1.93~ 2.43,而风蚀区Q10值变化范围为4.80~ 5.56,说明风蚀区生物结皮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大于水蚀区和交错区.本研究表明,在探求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碳交换时,应当考虑生物结皮的影响及不同侵蚀区生物结皮土壤CO2通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