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256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51.
水力停留时间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能及运行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通过实验室模型试验研究了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效能,分析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变化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及运行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当HRT大于0.6h时,曝气生物滤池具有良好的有机物和浊度的去除效果,而当HRT为0.4h时,处理效果则显著下降;反应器的硝化反硝化脱氮能力受HRT的影响比较明显,缩短HRT将使氨氮和总氮去除率迅速下降,当HRT为1.25h时,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70%和40%以上;缩短HRT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亚硝酸盐积累现象的发生。而反应器的过滤周期则与HRT呈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2.
接种0~4℃贮存2个月亚硝酸盐反硝化颗粒污泥,以甲醇为电子供体、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在USB(上流式污泥床)反应器内进行二次启动。结果显示,在逐步提高进水负荷下,约46 d完成了反应器二次启动,污泥床负荷达到3.43 g N/(L·d),NO2-N去除率为99%;在稳定运行阶段,当进水NO2-N浓度为50 mg/L、负荷从1.7 g N/(L·d)逐步提高至5.1 g N/(L·d)时,NO2-N去除率均大于98%;当表观流速为2.68 m/h、进水负荷逐步提高至8.0 g N/(L·d)时,脱氮率下降至63%,过程中污泥床最大去除速率约为5.7 g N/(L·d)。研究认为,亚硝酸盐颗粒污泥床具有稳定和去除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3.
新鲜蔬菜和水果中亚硝酸盐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研究了消除新鲜蔬菜和水果中抗坏血酸对亚硝酸盐测定原方法,在样品提取时加入醋酸锌和活性炭,以消除抗坏血酸对测定的干扰,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和准确必  相似文献   
154.
通过啤酒废水灌溉对6种蔬菜硝酸盐等的影响研究认为:啤酒废水灌溉对6种蔬菜灰分含量无明显影响;明显提高莴苣、马铃薯和甘蓝中维生素C的含量;提高韭菜、莴苣和甘蓝硝酸盐的含量;降低大葱硝酸盐的含量;可提高韭菜和马铃薯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而对于大葱、莴苣、小白菜和甘蓝中亚硝酸盐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5.
以聚乙烯醇与海藻酸钠为载体,包埋固定氨氧化细菌(AOB),研究温度、DO、初始游离氨(FA)、有机物等影响因素对其短程硝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5~30℃时载体中氨氧化细菌占优势;DO宜控制在4.0~5.5 mg/L之间,既能满足细菌生长所需,又不至过度曝气,造成载体间的摩擦增大,减少其使用寿命;载体耐氨氮负荷能力强,同时可以抵御有机物对氨氧化细菌的伤害;当初始FA>6.5 mg/L时,氨氧化细菌的活性将受到抑制;富集氨氧化细菌的污泥包埋后氨氮去除率降低了7.5%;包埋载体在确保短程硝化作用的同时,在内部形成的缺氧区可实现反硝化脱氮,提高了系统氨氮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6.
水中有机质矿化作用的生物地球化学室内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质矿化直接影响到生物过程,对水生生态系统物理化学性质的调节起重要作用。而有机质矿化高时间分辨率下生物地球化学作用过程尚不十分明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利用水族箱培养的方式监测了有机质在24 h内的分解和矿化行为,研究了硝化细菌在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所用水样采自贵阳花溪河,分别用大豆、玉米和混合饵料作为有机质在三个水族箱中进行对比实验。对硝化细菌起作用前后铵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溶解有机质δ13C进行每隔2 h的监测研究。结果显示,投放大豆饵料的水箱中三氮之和平均为16.41 mg/L,玉米水箱中为0.37 mg/L,混合饵料水箱中为6.05 mg/L。与以往认识不同,我们发现硝化细菌释放2 h后,三个水箱内铵氮含量平均升高37.16%,亚硝态氮含量平均升高5.98%,而硝态氮则出现降低现象,最大可降低64.85%。同时,微生物分解和矿化作用造成三个水族箱δ13C值平均升高13%~16%,明确地指示了细菌的活动作用。δ13C值的变化揭示,在硝化细菌释放后有机质分解加速,生物成因碳比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7.
用高浓度亚硝酸盐氮贮备液省略标定过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亚硝酸盐氮测定中,《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1]要求配制亚硝酸盐氮标准贮备液,并经标定后才能使用,此标定过程,较为繁琐。为此经过长期的实践,改用精确称量亚硝酸钠,配制高浓度贮备液,省略标定过程的方法(简称省略法),用于测定亚硝酸盐氮。1 试验11 试剂及仪器亚硝酸盐氮标准溶液的配制:称取1232g亚硝酸钠(NaNO2)溶于水,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配成每毫升含050mg的高浓度亚硝酸钠标准贮备液,贮于棕色瓶中,冰箱内保存,可稳定两个月(省略法)。另按文献[1]配制每毫升含025mg亚硝酸盐氮标准贮备液,并进行标定…  相似文献   
158.
采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海水中亚硝酸盐氮,方法在低浓度(0.00~0.50 mg/L)和高浓度(0.00~2.00 mg/L)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线性相关系数R2均≥0.999 7,检出限为0.003 mg/L,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用本法与国标法(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若干实际海水样品中亚硝酸盐氮,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相对偏差为0.00%~4.90%。对两组测定结果进行线性拟合,结果显示相关系数R2为0.998 7,说明两组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相比国标法,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具有操作简单、分析快速准确、干扰少等优点,能够替代国标法。  相似文献   
159.
为了解华东某市老城区潜层地下水硝酸盐分布特征,对老城区地下水现场采样,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中的Pearson相关系数和sufer软件Kriging插值方法分析数据,研究了无机氮与地球化学因素间的相关性,同时绘制了p H值、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硝酸盐是该地区地下水中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态,其所占总氮含量为45.5%~74.8%,封口井的硝酸盐的含量明显低于敞口井的含量,其硝酸盐所占比例最低达到2.2%,且敞口井均受到污染;从相关性的角度来看,氮的转化受到Fe影响较弱。同时氮的形态与p H值、矿化度(TDS)、电导率(EC)等地球化学因素相关水平显著;从分布特征来看,地下水环境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东北部高于西南部;不同形态氮的相互转化影响地下水p H值和总硬度,致使p H值的高值区为西南部,而总硬度高值区为东北部。  相似文献   
160.
针对传统Pasveer氧化沟内缺氧段碳源难以被反硝化菌充分利用的问题,采用内置缺氧区的改良型Pasveer氧化沟工艺,并进行中试规模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内回流比条件下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内回流比为200%的情况下,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最好,出水TN和TP的浓度分别降至12.7 mg/L和0.34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61.9%和89.2%。内置缺氧区的设置一方面能使有限的碳源充分用于反硝化,另一方面,促使了反硝化吸磷现象的发生,这使得系统在进水碳源较低的情况下仍能够获得上佳的脱氮除磷效果。但是,过高的内回流比会导致好氧区亚硝酸盐的积累,这对生物除磷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