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101篇
综合类   60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81.
在高效气浮除油、多种新型过滤分离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特种阴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油田污水中成垢离子的方法,解决了油田在注水开发中管线、设备及地层存在的结垢问题,处理后水质达到油田回注要求。同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对"三废"的有效处置和循环使用,也达到了绿色环保的要求,为油田企业做进一步的实验和推广,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2.
油田采出水膜法处理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田采出水的处理回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膜法处理技术可以解决传统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去除采出水中的油类、细菌、硬度,防止油层堵塞、结垢和外排水的环境污染,对于促进油气田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再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微滤、超滤和纳滤、反渗透膜技术在油田采出水处理中已有较多的应用研究.超滤在除油和除浊方面表现出...  相似文献   
83.
微滤膜技术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膜制造技术的发展,微滤膜在油田采出水处理中具有越来越大的优势。文章对微滤膜的特点和过滤分离原理进行了阐述,对比分析了有机高分子微滤膜、无机陶瓷微滤膜和复合微滤膜各自的优缺点、制备工艺以及在油田中的应用情况,针对微滤膜在采油污水处理中膜通量下降快,使用周期短等弱点提出了防止膜污染和膜清洗的措施,并对微滤膜的发展及今后在油田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84.
文章介绍了陆梁油田通过对采出水处理工艺进行优化,并将其应用于油田水处理厂罐内喷淋除气技术等工艺;污水回收工艺作业废液处理采用二段式自然除油沉降原理进行预处理;利用反应吸附技术进行废液二次处理,生活污水一元化处理等工艺,对油田废水进行处理回注。年节约费用671.8万元,实现废水零排放,达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为沙漠油田污水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5.
油田区土壤具有潜在的PAHs(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污染风险,而以硝酸根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作用可能在PAHs的厌氧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以具有50多年历史的江汉油田区域为对象,从该油田的油井口附近采集了9个土壤样品,编号为JH-1~JH-9,以反硝化相关的nir K(Cu-亚硝酸还原酶基因)和nirS(细胞色素cd1-亚硝酸还原酶基因)为分子标识,通过定量PCR及克隆文库结合T-RFLP(terminal-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的方法,研究典型油田区土壤反硝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并探讨其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油田区土壤中nirK基因的丰度高于nirS基因,PAHs含量最高的土壤样品(JH-4)中反硝化功能基因nir K和nir S的丰度均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nir K及nirS基因的丰度均与土壤PAHs含量呈显著负相关(nirK:R2=0.54,P0.05;nirS:R~2=0.58,P0.05).克隆文库及T-RFLP的结果则表明,该油田土壤中nirK基因的群落组成在不同样品间的变异较大,且PAHs含量最高的JH-4中该基因的群落组成与其它各样品有明显的不同,RDA(redundancy analysis)的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除有效氮、有效磷外,土壤PAHs含量也是影响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组成的重要因子.相较于nirK,该油田区土壤中nirS基因的群落组成在不同样品间的差异较小,但发现nirS型假单胞菌的丰度与土壤PAHs含量呈正相关,表明具备较强有机污染物降解能力的假单胞菌属可能在该区域土壤PAHs的反硝化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6.
陆丰22-1是中国第一个正式弃置的海上油田,处于南海330m深水区.分析开发前期、中期及末期油田附近海域表层海水、表层沉积物和底栖甲壳类体内石油烃含量数据,结果表明油田附近海域环境质量较好,油田开发对环境的主要污染影响是表层海水和底栖生物体内石油类污染物质含量有所升高,尚未见生活污水和食品废弃物的排放对环境造成影响的迹...  相似文献   
87.
Due to the severe restrictions imposed by legislative frameworks, the removal of polyacrylamide(PAM) rapidly and effectively from produced wastewater in offshore oilfields before discharge is becoming an urgent challenge. In this study, a novel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 based on plasma operated in the gas–liquid interface was used to rapidly decompose PAM, and multiple methods including viscometry, flow field-flow fractionation multi-angle light scattering, UV–visible spectroscopy, and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changes of PAM.Under a discharge voltage of 25 kV and pH 7.0, the PAM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from 100 to 0 mg/L within 20 min and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decreased from 49.57 to1.23 mg/L within 240 min, following zero-order reaction kinetics.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background TOC as high as 152.2 mg/L, complete removal of PAM(100 mg/L) was also achieved within 30 min.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PAM improved following plasma treatment for 120 min. Active species(such as O_3 and H_2O_2) were produced in the plasma. Hydroxyl radical was demonstrat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gradation of PAM due to the inhibitory effect observed after the addition of an ·OH scavenger, Na_2CO_3. Meanwhile, the release of ammonia and nitrate nitrogen confirmed the cleavage of the acylamino group.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plasma, with its high efficiency and chemicalfree features, i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for the rapid removal of PAM.  相似文献   
88.
胡徐彦 《化工环保》2014,35(3):254-256
采用超重力旋转填料床中络合铁脱硫工艺处理海上油田伴生天然气。运行结果表明:海上油田超重力旋转填料床络合铁脱硫系统投资1 500 万元,设备总占用面积不足48 m2,天然气处理量2×105 m3/d,回收硫磺400 kg/d;进口伴生天然气中硫化氢的质量浓度为2 000~2 500 mg/L,经脱硫处理后硫化氢的质量浓度低于3 mg/L,达到GB 17820—2012《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要求。该工艺解决了海上平台空间紧张、结构承重有限等问题,装置运行稳定,避免了设备腐蚀,运行成本低,运行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9.
油田产出水型地热资源利用探讨——以大庆油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热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和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进入中高含水期后的油田在油气生产中携带的大量热能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论文以松辽盆地北部的大庆油田为例,根据含油气沉积盆地中地下赋存的载体不同将地热资源分为纯地下水型和油田产出水型地热资源两种。通过分析热源的形成机制,调查油田产出水型地热资源的利用现状,统计出大庆油田年油田产出水量为3.98×108 m3,按照利用10 ℃温差的热能计算,相当于56.95×104 t标准煤的能量,潜力十分巨大,并比较了油田产出水型地热资源热泵供暖与传统锅炉供暖的设备成本和运行费用,以15 a为周期稳定运行可以节约572×104元,经济效益也较为可观,而且地热资源清洁、环保、可循环利用,在油田实际生产中可广泛应用于生活设施等建筑的供暖,以及原油集输伴热等流程中。  相似文献   
90.
随着我国油气田勘探开发力度加大和新环保法的实施,油田开采过程中耗水量大和污水处理问题是我国油气田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从污水余热回收、污水回注、压裂液重复利用、钻井废水再利用四个方面,介绍了国内油田产出水再利用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污水余热再利用应用范围不广、回注污水利用不合理、化工原料未回收利用等主要问题。并通过文献调研,展望了油田污水再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指出需从污染源头防控入手,研发更加经济环保的液体配方,并深入研究从污水中取热、取水及取化工原料的循环再利用技术,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水质及污水配伍性实验评价标准,实现从源头至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油田污水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