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99篇
综合类   193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31.
文章介绍了SNCR脱硝技术原理和在平湖垃圾焚烧电厂(一期)项目上应用情况,对SNCR的工艺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做出了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432.
以江苏省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为研究对象,在中心城区的用地布局和功能组团设置中引入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的方法,建立中心城区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GIS技术将数值计算和图形叠置有机结合,实现对中心城区布局进行生态适宜度评价的定量化研究方法,为中心城区的城市总体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33.
本文以2006—2010年晋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监测结果为依据,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Ⅱ级标准对晋城市市区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全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为晋城市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十二五”晋城市的更好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4.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等政策措施实施以来,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显著.为科学评估"大气十条"的效果,以北京市为例,采用疾病成本法、人力资本法和市场价值法核算空气质量改善带来的人体健康、农业、建筑材料和清洁损失减少的效果,并通过货币化北京市"大气十条"的政策收益,从而肯定地方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积极成效.结果表明:①政策实施以来,北京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改善效益稳定增长,2013~2017年分别达到-19.82、-18.93、157.07、152.64和223.30亿元,在当年GDP占比分别为-0.85‰、-0.81‰、6.68‰、6.16‰和8.77‰.5 a实施的总效益为494.26亿元,占GDP总值的4.11‰.②改善效益以健康损失改善效益和清洁损失改善效益为主,体现了颗粒物浓度降低带来的明显效果.③北京16个行政区大多在政策后期达到较高效益,其中延庆区、密云区、平谷区、昌平区、通州区、石景山区和朝阳区这7个区连续5 a改善指数为正,朝阳区和海淀区等由于人口密集,大气污染暴露人口多,获得效益稍差.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北京市"大气十条"实施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35.
目前由于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全世界高度关注核污染,14C作为影响人体健康8个主要放射性核素之一,在核电站的运行过程中随流出物大量排入周围的环境中,因此也受到人们的关注。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采样及测定水中14C的分析方法,并确定出了该方法对水中碳取样效率、NaOH溶液对CO2捕集效率、CaCO3沉淀制备效率、液闪对Ca14CO3的探测效率等的最优化条件。实际测得探测下限为0.12 mBq/L。  相似文献   
436.
关于“十二五”国家环境监测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根据环境监测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做好国家环境监测工作需在九个方面下功夫,并对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的有关内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37.
"十一五"期间新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是新疆经济飞速发展的五年,同时也是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十五"实施期.本文采用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定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 192-2006)分别对新疆"十五"末与"十一五"末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新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处于一般(略高于较差)水平,各县(市)生态环境质量以较差和差为主...  相似文献   
438.
2013年11月16日能源基金会(美国)主办的"重塑蓝天:空气质量管理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英民、能源基金会主席Eric Heitz、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原环境保护部核安全总工程师杨朝飞等200多位业界领导、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士参加会议。国内外专家针对中国面临的空气质量问题,从宏观战略、区域防治和行业政策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提出应对方案。会上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赵英民司长代表中国环境保护部致辞,他回顾中国政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指出下一步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将积极贯彻国务院近期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构建大气污染防治的新机制,切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本文根据赵司长致辞录音整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39.
为研究高速公路三岔型互通右转匝道车辆事故的发生机制,以宜宾至叙永高速公路双桥枢纽互通为对象,运用Carsim/trucksim软件建立事故匝道的三维数字模型,模拟小客车和货柜车的运行过程,设置3种不同工况,对车辆在匝道上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行驶速度升高会导致匝道路段的车辆横向偏离增大,发生侧滑或侧翻的几率增加;充分制动距离是保证车辆安全通过匝道受限路段的重要因素,货车需要更长的制动距离;道路视觉环境是影响驾驶人速度选择行为的重要因素,匝道路段与高速公路主线行驶环境的高度近似,导致驾驶人选择较高的速度进入匝道,部分车辆在小半径弯道之前无法将速度降低至安全速度,进而发生事故。本文运用行车动力学仿真和驾驶人视觉手段,在驾驶行为层面分析事故的形成机制,进而提出安全提升措施,可为匝道线形设计和交通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0.
为系统研究越野马拉松产业快速发展背后的安全问题,以甘肃白银“5·22”越野马拉松事件为例,采用系统基模工具,构建“5·22”越野马拉松事件系统中企业方、政府方和个体方3方主体行为模式的因果循环回路,并进行系统致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22”越野马拉松事件是运营企业、政府职能部门、参赛者和志愿者行为逻辑偏差造成共同回应机制失衡的结果,基于此提出同类事件中主体因素的长期杠杆解,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制定相匹配的安全保障制度和完善的个体组织参与机制,指出要解决安全问题必须降低杠杆解的时滞效应,实现杠杆解之间的正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