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5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长江口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张莹莹  张经  吴莹  朱卓毅 《环境科学》2007,28(8):1649-1654
根据2006-06、2006-08、2006-10对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的大面调查,分析航次B断面上的溶解氧及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并对长江口外溶解氧低值的成因及其与海水稳定度、营养盐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6月航次中,DO值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底层的DO值低于表层.8月份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底层明显出现低氧状态,DO的最低值仅为1.1 mg·L-1,该断面表观耗氧量AOU一般在2.79 mg·L-1以上,有氧的亏损发生,形成原因主要是海水层状结构稳定水交换较弱和有机物分解耗氧.10月份,海水层状结构发生变化,上下水层的垂直混合作用加剧,B断面DO分布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逐渐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表底层的ΔDO与ΔρΔZ、ΔNO-3和ΔDIP都达到显著相关的水平.其中ΔDO与ΔρΔZ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ΔNO-3、ΔDI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长江径流N、P污染物输入的不断增加为低氧区域表层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从而加剧了该水域的氧亏损.  相似文献   
32.
采用营养液栽培,研究了根际低氧胁迫下三氟拉嗪(TFP)对两个耐低氧能力不同的黄瓜品种幼苗根系中多胺含量和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低氧下,黄瓜幼苗根系中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显著增加,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显著降低,乙醇脱氢酶(ADH)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提高,乙醇和乳酸含量相应增加;与耐低氧能力较弱的"中农8号"相比,耐低氧能力较强的"绿霸春4号"幼苗根系ADH活性增加幅度和乙醇含量较高,LDH活性增加幅度、SDH活性降低幅度和乳酸含量较低;与单纯低氧胁迫相比,添加TFP处理能显著降低黄瓜幼苗根系中Spd和Spm含量,增加Put含量,同时,根系中SDH和ADH活性降低,LDH活性增加,乳酸含量升高,植株根系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并且对耐低氧性较强的"绿霸春4号"幼苗伤害程度更加明显.表明在低氧胁迫下,Ca2 、CaM参与了黄瓜幼苗根系多胺及呼吸代谢过程,TFP处理抑制了Ca2 .CaM信使功能,从而降低了黄瓜植株耐低氧的能力.表5参25  相似文献   
33.
22个点位监测结果表明,大辽河口及辽东湾海域溶解氧与COD、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与初级生产力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经过地理信息系统测算,该水域低氧区范围约为60~8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34.
为考察低氧条件下不同电子受体对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ZS1,下称ZS1)降解菲的影响,在8%氧分压下,分别添加20 mmol/L Na2SO4、20 mmol/L NaNO3、10 mmol/L FeCl3为电子受体进行降解菌的培养. 通过分光光度法和平皿计数法分别测定电子受体消耗率和菌体生长量,并采用气-质联用法(GC-MS)测定ρ(菲),对不同电子受体影响下的菌体生长量和ρ(菲)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在低氧环境下ZS1降解菲过程中,SO42-、NO3-、Fe3+的消耗率分别为74.7%、0.2%、4.5%;电子转移速率分别为1 899、0.366 3、7.679 μmol/d. 未接种ZS1时,ρ(菲)只减少了10.1%;接种ZS1后,不添加电子受体和分别添加SO42-、NO3-、Fe3+下菲的降解率分别为68.9%、86.2%、72.9%和68.5%,一级动力学方程求得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181、0.360、0.186、0.183 d-1. 添加SO42-组ZS1的生长量是不添加电子受体组的2.5倍,而添加NO3-或Fe3+时与不添加电子受体组基本相等. 研究显示,在低氧条件下,ZS1降解菲过程中可同时利用SO42-和O2为电子受体;添加SO42-作为外源电子受体对ZS1的生长及降解能力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而添加NO3-和添加Fe3+对ZS1降解菲和ZS1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5.
采用营养液栽培,研究了低氧胁迫下钙调素拈抗剂w7对黄瓜幼苗根系牛长及多胺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中的多胺以游离态为主,结合态和束缚态含量较少用50 mmol L-1w7预处理24 h,然后进行低氧胁迫处理.黄瓜根系内游离态精胺(spm)和亚精胺(spd)含量低于单纯低氧胁迫处理,腐胺(Put)含量高于单纯低氧胁迫处理;而结合态和束缚态的spm、Spd、Put含量均低于单纯低氧胁迫处理下的值,w7的使用导致了除游离态Put外的其他多胺含量的降低.游离态Put的高峰出现在d 2,结合态多胺的高峰出现在d 4,束缚态多胺的高峰出现在d 6,说明游离态Put有转变为结合态和束缚态多胺的趋势.W7预处理导致黄瓜根系内的多胺含量低于低氧胁迫处理下的值,削弱了黄瓜对低氧胁迫逆境的抵抗能力,幼苗生长变弱,表明ca2-·CaM信使系统通过影响多胺的含量来调节黄瓜对低氧胁迫逆境的适应.两个品种相比较,"绿霸春4号"受低氧胁迫和W7的影响小于"中农8号",表现出对低氧逆境较强的耐性.  相似文献   
36.
近岸和河口低氧成因及其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岸和河口区的富营养化加剧、赤潮频发和全球变暖是导致低氧加剧的主要原因。频繁发生的低氧事件和不断扩大的低氧范围对海洋生物个体甚至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文章结合近几年的研究报道,综述了近岸和河口低氧的形成原因,以及生物在分子水平、生化水平、个体水平以及生态系统水平上对低氧环境的响应。  相似文献   
37.
在我国,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万起大大小小的火灾,数亿元的物质财富化为灰烬,上千人葬身火海,造成一幕又一幕的人间惨象。如惊动全国的洛阳“12.25”特大火灾,一夜之间309条生命被大火无情的吞噬。然而,资料显示在火灾发生时,很多人本可以安全脱险,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火灾常识,以至于白白丧生。那么致人于死地的主要原因在哪里呢? 一般情况下,火灾中材料燃烧所产生的物质是致死的主要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毒气 高分子材料在燃烧时热分解产生的生成物种类繁多,其中有的气体会对人体产生毒性。这些有毒气体可使人窒息或昏迷,甚  相似文献   
38.
应用低氧消化-膜分离工艺对活性污泥进行低氧消化处理,考察了运行条件对膜通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操作压力和膜组件底部的曝气强度是本工艺膜分离过程中的2个重要的操作条件;操作压力对膜通量的影响与膜污染程度有关,膜污染越严重,临界压力越小;底部曝气对膜通量的影响程度受到操作压力的制约,操作压力越高,底部曝气的强度对膜通量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39.
低溶解氧对活性污泥系统降解有机物和脱氮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BS型净化槽的进水水质,采用低氧曝气,结果表明,降低反应槽内溶解氧水平至1mg/L左右,在保证有机物降解的同时,系统的脱氧能力也随之提高,并降低了系统的能耗,文章对低氧活性污泥工艺的机理和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0.
底泥内源污染是导致黑臭水体"反弹"的主要因素.为防止水体黑臭现象反复,以低剂量硝酸钙为修复剂,联合低氧曝气技术修复底泥,降低因ρ(NO3--N)剧增而造成的生态风险,并对修复过程中菌群转化规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当硝酸钙投加量为底泥质量的1.2%、低氧曝气量为0.05~0.10 m3/h时修复效果最佳,其上覆水中ρ(DO)和ORP分别升至4.08 mg/L和119.9 mV,NH3-N、TOC(总有机氮)去除率平均值分别达42.5%和84.9%.②底泥中NH3-N和AVS(酸挥发性硫化物)去除率平均值分别达76.8%和97.4%,投加低剂量硝酸钙不会造成NO3--N在底泥中长期累积.③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底泥优势菌群在纲水平上由梭菌纲(Clostridia)转变为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其相对丰度达60.0%,且厌氧菌群被有效抑制;在属水平上出现产黄杆菌属(Rhodanobacter)、硫杆菌属(Thiobacillus)和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等脱氮菌群.研究显示,低剂量硝酸钙+低氧曝气技术可有效改善底泥-上覆水体系DO条件,加快系统的脱氮速率,抑制AVS的生成,促进底泥优势菌群转化并降低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