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79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78篇
综合类   221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01.
胡鞍钢 《绿叶》2010,(1):48-54
什么是现代化?什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怎样实现这种现代化?在上百年的曲折探索中.邓小平的贡献最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三要素综合和三步走战略。21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最大设想就是创新和实现绿色现代化.同样也要三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不仅要实现全民小康社会.还要使经济增长和碳排放脱钩;第二步.到2030年.提前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同时争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到2005年的水平;第三步,到2050年,在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同时.CO2排放量大幅下降.与世界同步,达到1990年水平的一半。当中国真正实现了绿色现代化.那就是中国对人类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2.
江西金达莱环保研发中心有限公司的“低能耗高效城镇污水、污泥同步处理技术4S—MBR”,是依托原创的特性菌MBR工艺,可实现污水污泥处理同步、处理回用同步、脱氮除磷同步、节能高效同步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首创高效复合型特性菌MBR工艺,实现基本不排污泥、连续高效脱氮除磷、出水直接回用、工艺运行无人值守、设备标准化和成套化及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3.
采用两级氧化法处理油田压裂返排液。在次氯酸钠、次氯酸钙、过氧化氢、高锰酸钾4种氧化剂中,次氯酸钠的氧化效果最好。以次氯酸钠作为一级氧化剂,进行一级氧化处理;再分别采用次氯酸钙、过氧化氢、高锰酸钾进行二级氧化处理。在次氯酸钠加入量为40mL/L、一级氧化反应时间为30min、二级氧化反应时间为30min、初始废水COD为3976mg/L的条件下,二级氧化剂过氧化氢、次氯酸钙、高锰酸钾的最佳加入量分别为80,40,40mL/L,对应的COD去除率分别为82.60%,71.50%,83.50%。  相似文献   
104.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研究是制定区域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基础。依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结合江苏省太湖流域现状水质和污染概况,针对河网区和湖库区分别采用一维、二维非稳态模型,计算江苏省太湖流域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入最大污染物入河量,核定50%、75%和90%水文保证率下的最大污染物入河量分别为2015年、2020年和2030年限排总量。结果表明:(1)CODMn和氨氮纳污能力分别为284 803 t/a和22 448 t/a;(2)2015年CODMn和氨氮限排总量分别为221 867 t/a和20 520 t/a,2020年和2030年限排总量递减,均小于纳污能力;(3)CODMn和氨氮入河量削减率分别为21.8%和46.3%,与水质超标率相差均在25%以内,基本相符。江苏省太湖流域纳污能力、限排总量、污染物入河量削减率和水质超标率之间关系合理,计算结果合理。研究成果为太湖流域水环境控制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5.
针对国电宁夏石嘴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号机组凝汽器排汽压力偏高的问题,对1号机组低压缸运行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找出了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案。改造结果表明:凝汽器真空比改造前提高了0.341 kPa,每年可节约标煤约2090t,折合成人民币83.6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6.
胍胶压裂返排液具有高黏度、难固液分离的特征。强化该类废液的固液分离效果是开展深度处理的前提,去除废液中泥砂、岩屑、胍胶残渣等颗粒物,可确保处理后水水质达到再利用要求。通过室内试验得出影响该类废液固液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废液黏度、颗粒物密度、粒径及混凝效果,并就延时混凝技术强化固液分离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延时混凝形成的絮体粒径较常规絮凝物增加0.7~1.8 mm,絮凝物沉淀速率由常规的18 mm/s增加至25 mm/s,该试验研究为胍胶压裂返排液处理设备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7.
根据返排液普遍的水质条件,讨论反渗透、低温多效蒸发和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三种脱盐技术,并从热力学的角度分析比较了三种工艺的效率,得出三种工艺处理不同矿化度水质的理论能耗大小。结合实际应用情况,为页岩气开发过程中返排液处理外排的脱盐工艺提出了合理建议,脱盐工艺的确定需充分分析水质矿化度,针对高矿化度的水质,热蒸发法在理论上体现更高的脱盐效率。  相似文献   
108.
利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火力发电行业产排污系数核算”工作中现场监测得到的数据,首次采用偏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固态排渣煤粉炉中机组规模、空气过剩系数、煤中挥发分和发电负荷率等因素对NOx产生浓度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结论:NOx产生浓度与前三种因素存在显著的相关。而与发电负荷率的关系受锅炉是否采用低氮燃烧技术的影响。空气过剩系数越大,煤的挥发分越高,NOx产生浓度越低;采用低氮燃烧装置的锅炉中,机组规模越大,产生的NOx越少,且对于同一锅炉来说,NOx产生浓度随着发电负荷率的升高而增大;未采用燃烧控制的锅炉中,机组规模越大,NOx产生浓度越高,且与发电负荷率不相关。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控制燃煤电厂固态排渣煤粉炉NOx排放的优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9.
高崇云 《安全》2008,29(12):43-44
由于链条锅炉燃煤是在链条炉排上燃烧,链条缓慢移动,带动燃烧的燃煤运行,燃煤的燃尽程度与链条运行的速度有很大关系,因此该型锅炉区别于电站锅炉主要在燃烧方式的选择上。电站锅炉大多数是采用喷燃方式,链条锅炉主要是燃煤在链条上燃烧,所以该型锅炉相对与电站锅炉适应煤种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10.
通过研究分析污泥龄(SRT)对富磷污水除磷的LSP&PNR污泥减量新工艺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延长污泥龄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厌氧释磷能力,但不影响其总的除磷率,同时磷的回收比例增大,当SRT=50 d时,磷回收率取得最大值70.4%;LSP&PNR系统污泥龄增加,还有利于污泥产率的降低.试验还发现,排富磷污水除磷的长污泥龄LSP&PNR系统的除磷效率与污泥产率之间不存在制约关系,即系统可以同时获得优异的污泥减量与生物除磷效果,当SRT=50 d时,每降解1 kg COD仅产生0.143 kg污泥,而除磷率达最高值92.8%;LSP&PNR系统中SRT、DO与SVI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供氧充足(DO=0.8~1.5 mg/L)条件下,SRT增加,SVI越高,但对于SRT为50 d的LSP&PNR系统,稳定运行时没有污泥膨胀之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