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8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175篇
安全科学   474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290篇
综合类   773篇
基础理论   195篇
污染及防治   83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146篇
灾害及防治   11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1.
引入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率效应,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的显示动力分析模块ABAQUA/Explicit,对钢筋混凝土梁在不同单调加载速率下的受力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比较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分析结果,探讨了地震作用下的动态荷载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动态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有显...  相似文献   
112.
前沿动态     
<正>国际动态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令人失望备受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近日在哥本哈根落下帷幕。这是历史上参与人数最多、  相似文献   
113.
利用1996~2007年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变化强度、相对变化率及景观生态学角度,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多年来,由于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用地扩展迅猛,城镇加速蔓延,从而导致区内耕地面积锐减,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所占比例则逐年上升,交通用地的变化幅度及动态度最大;各用地类型的变化强度在此期间呈一定波动,除牧草地外,交通用地历年的变化强度之和最大,其次为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利设施用地、耕地、其他农用地、林地、未利用地;区域土地利用结构逐渐向均衡状态发展,用地结构的均质性逐渐增强,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渐趋稳定;各市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其他农用地的变化幅度及相对变化率差别不大,而园地、林地、牧草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及未利用地的变化幅度及相对变化率区域差异较大,且三市园地、牧草地及未利用地的变化方向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4.
各省动态     
《绿色视野》2012,(5):5-5
宁夏:启动室内空气质量监测 宁夏回族自治区今年全面启动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将甲醛、苯、可吸入颗粒物等10项指标纳入监测项目范围,近日对44家大型室内公共场所和87户居民家庭室内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第一次监测。宁夏今年把启动大型室内公共场所和群众居住场所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列入为民办环保实事,并在全区环境监测工作会上进行了部署。  相似文献   
115.
国际动态     
《绿色视野》2009,(2):4-4
欧盟通过气候变化一揽子计划,布什最后绿色提案,全球CDM市场再创新高  相似文献   
116.
钢存量是未来二次资源的潜在来源。利用二次资源进行钢铁生产能够降低钢铁工业对铁矿石的依赖,并且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钢铁行业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问题。掌握钢在中国工业化演进过程中的沉淀运动规律,能够为资源战略、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并为钢铁工业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指导。本文从存量和流量动态性的视角出发,利用国际上新兴的动态物质流分析方法,对工业化演进过程中中国国家层面1949-2012年钢人为沉淀运动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钢的沉淀运动情况与中国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所处阶段高度相关。建国后中国钢总存量和人均存量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演进缓慢增长,然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中期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并于"十一五"时期进入迅速增长阶段。在进入"十二五"时期以后,中国钢总存量和人均存量进一步增长,钢持续蓄积于中国社会经济系统之中。其中,建筑中蓄积的钢存量最多,其次为机械设备,再次为交通运输设备。2006年,中国人均钢存量达到了2t/人,此数值被认为是社会建设进入强劲发展阶段的临界值,而此时正值中国"十一五"时期的开端。2011年和2012年中国人均钢存量分别约为3.69t/人和4.05t/人,尚未出现人均存量饱和的趋势,钢存量会进一步增加。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我国应该进行钢产品消费结构的指导,加大循环技术的研发力度、增加钢二次生产能力的投资,以及进一步开展钢人为沉淀运动的预测研究,以充分掌握钢的未来消费、蓄积以及退役规律。  相似文献   
117.
国际动态     
《绿色视野》2009,(11):4-4
应对气候变化要靠共同发展;发达国家减排是关键;500亿欧元低碳计划助推太阳能  相似文献   
118.
为了对水环境安全状况进行有效评价,建立了以改进AHP法赋权的综合指数法为核心内容的区域水环境安全评价体系,并结合动态趋势分析法对河北省区域内1999-2006年的水环境安全状况进行了动态发展趋势评价.结果表明,在评价时间段内,河北省水环境安全状况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水量安全度波动较大,这说明水量安全问题是河北省水环境安全的最薄弱环节,是制约河北省水环境修复的核心要素.该方法的应用可为区域水环境的修复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9.
前沿动态     
<正>国际动态联合国首次气候谈判将在波恩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近日在德国波恩宣布,2010年联合国首次气候变化谈判将于4月在德国波恩举行。迄今已有109个国家就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发表的《哥本哈根协议》向《联合  相似文献   
120.
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的时空动态特征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出1990—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能源足迹强度(EFI)、能源足迹生态压力(EPIEF)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20年来我国能源足迹波动上升,能源消费结构有所改善,但煤炭足迹仍占主导,近几年又有回升趋势;能源足迹强度呈幂指数衰减,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EPIEF呈上升趋势,说明能源利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逐渐增大。在空间分布上,各省区能源足迹差异显著,能源足迹强度由西向东逐渐降低,而EPIEF则由西向东呈增大趋势。依据EPIEF指数将中国30个省区划分为能源足迹生态盈余区(EPIEF1)、生态轻度亏损区(1EPIEF5)和生态严重亏损区(EPIEF5)3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