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93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355篇
基础理论   108篇
污染及防治   65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6 毫秒
31.
阳离子染料废水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阳离子染料废水的特点,以及近年来阳离子染料废水的各种处理技术,并对阳离子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阳离子废水处理技术正朝着各种工艺优化组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2.
高分子量高纯度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丙烯酰胺与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单体,在复合引发剂的作用下,选择水溶液共聚法合成高分子量与高纯度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实验表明,有机偶氮引发剂A用量0.5‰、氧化还原引发剂用量0.45‰、还原剂与氧化剂摩尔比2∶1、反应体系pH为4与反应时间5 h条件下,CPAM分子量为1 042万,且溶解性好。通过对聚合物残单含量影响因素添加剂用量、反应时间的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剂EDTA和增溶剂D对残留AM含量影响小,而苯甲酸钠对聚合物残留AM的含量影响显著;延长反应时间至7 h,残单含量可降低至0.27%,CPAM的纯度高。通过与国内外3种同类型产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自制产品的分子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品,且残单含量比国内产品降低了50%~75%。  相似文献   
33.
用水稻专用叶面喷剂喷施水稻秧苗,1670~2500mg/L浓度处理可改善秧苗素质,控制株高,秧苗粗壮,假茎宽,干物质增多,促进分蘖.5000mg/L浓度处理抑制秧苗生长.水稻专用叶面喷剂可提高秧苗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  相似文献   
34.
采用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白云石中高含量钙镁,该法与目前使用的络合滴定法相比,具有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快速、无干扰等特点。对样品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氧化钙与镁瓣含量分别为31.99%和21.4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81%和0.65%,平均回收率分别99.9%和102%。  相似文献   
35.
土壤锑污染对桑树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盆栽实验和实验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锑(Sb)污染对桑叶品质的影响,揭示了桑树对土壤锑的耐性机制。在土壤中分别添加三价锑15mg/kg、40mg/kg、80mg/kg、120mg/kg、160mg/kg和300mg/kg,以植物生长指标及生理指标为测试指标,实验周期60d。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Sb处理(<40mg/kg)对桑树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土壤Sb浓度增高(40—300mg/kg),它对桑树产生抑制效应。但当土壤锑浓度不超过160mg/kg时,桑树对土壤锑污染有一定的耐性,其耐性指数>0.8。土壤锑污染对桑叶叶绿素含量、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显著,桑叶中的锑含量随土壤锑含量的增加而增多。  相似文献   
36.
单壁碳纳米管材料对水稻幼苗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碳纳米管材料(CNTs)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和商业等多个领域,其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到大气、水和土壤环境中,从而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为明确进入水环境中的碳纳米管材料对农业生产的潜在危险,本实验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10、20、40mg·L~(-1))的单壁碳纳米管材料(SWCNTs)对萌发期内水稻的发芽率、根长耐性指数和幼苗生长期内水稻的鲜重、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影响,以及单壁碳纳米管材料在水稻根部的累积.结果表明,在萌发期,胁迫处理4 d后,与对照相比,10、20、40 mg·L-1SWCNTs处理组对水稻发芽率没有任何抑制作用,但会延迟种子的发芽时间;水稻根长耐性指数随着单壁碳纳米管材料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在幼苗生长期,胁迫处理30 d后,与对照相比,水稻鲜重随着单壁碳纳米管材料浓度的增加而分别下降14.2%、21.0%和38.8%;与此相类似,水稻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着单壁碳纳米管材料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另外,通过透射电镜观察(TEM)发现,SWCNTs颗粒分布在水稻幼苗根尖表皮细胞的细胞壁中.SWCNTs对水稻生长起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37.
苏州市连续重污染过程中可溶性离子组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利用苏州南门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可溶性离子组分的数据,结合2013年连续重污染过程细颗粒物中可溶性离子组分.结果表明,重污染过程是在不利气象条件下一次污染过程,从后向轨迹分析,空气团裹挟大量污染物到达苏州,使本地污染和区域污染相互叠加;可溶性离子组分占到细颗粒物组分的一半,可溶性离子又以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为主要成分,其中硫酸盐主要来自于二氧化硫的转换.  相似文献   
38.
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是可溶性有机质(DOM)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水环境中最大的溶解有机碳贮库.为了揭示典型浅水湖泊—白洋淀夏季CDOM的光学特性、空间异质性和来源,本研究运用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吸光度分析方法结合平行因子数据分析法,分析了夏季淀区CDOM的组成,并探索分析了CDOM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从光学特性上分析,白洋淀水体中CDOM主要包括C1、C3 两种类蛋白质组分和C2、C4两种类腐殖质组分,其中,由内源性产生的C1、C2、C3组分占比较多,体现出白洋淀CDOM来源以内源自生为主的特征;白洋淀水体中CDOM吸光度整体呈现出丰度较高的趋势,α(355)平均达到了38.22 m-1,光谱斜率(280~500 nm)较低,均值为0.007 nm-1,这种高丰度低光谱斜率的特征也映证了白洋淀CDOM腐殖化程度较高的特点,根据白洋淀淀泊特征推测其来源主要为芦苇、荷花等水生植物的腐解.不同淀区CDOM分布存在差异,整体呈现出自白洋淀南部和西部向中部、北部、东部递减的空间变化特征,造成这一分布特征的原因可能为相较于白洋淀南部地区而言,北部烧车淀等区域水生植物更多.夏季白洋淀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高,会加速CDOM的光漂白,使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生物可利用性增强,进而促进微生物、藻类、浮游动物等大量繁殖,引起水质不断恶化.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有效的表层水 水质提升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细菌等致病微生物可通过空气、水、土壤、食物等途径在自然界中传播,易对人体造成诸如肺结核、淋病、鼠疫等健康风险。目前广泛使用的灭菌方式包括紫外线、臭氧、氯气、电荷等物理或化学方法,其中电荷杀菌因具有无组织毒性的优点被广泛使用。研究表明:有机阳离子型电荷杀菌材料相比传统的金属离子杀菌材料具有抗菌效能优异、不产生耐药性、生物安全性高等优点,其杀菌性能受分子大小、烷基链、反离子类型、电荷密度等因素影响。本文系统综述了目前有机阳离子型电荷杀菌材料的类型、结构特征、杀菌性能及影响因素,抗菌机理及应用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为有机阳离子型电荷杀菌材料的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40.
热解是实现重金属污染生物质无害化资源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以重金属污染稻草为原料,研究了控氧热解生物炭的组分特性及其重金属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低氧热解可有效利用污染稻草制备生物炭,提高重金属在生物炭中的稳定性.氮气氛条件下,稻草生物炭产率为29.4%~34.9%;可溶性有机质(DOM)以类腐殖酸物质为主,其芳香化指数(SUVA254)随热解温度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生物炭中Ca主要以CaCO3形式存在.与氮气氛相比,10%和20%(体积分数,下同)氧气氛条件下生物炭(热解残渣)的产率分别降低5.6%~13.5%和14.9%~15.7%,但pH值提高0.5个单位以上;有氧气氛加速了热解过程中木质素组分的降解,生物炭中DOM的SUVA254值随热解温度升高逐渐降低.随热解气氛中氧体积分数提高,DOM中类腐殖酸物质向类富里酸物质转化;生物炭中Ca以CaO形式存在,这可能是导致生物炭pH值升高的原因之一.与氮气氛相比,10%氧气氛和400℃条件下,生物炭中Cu、 Cd、 Pb、 Ni和As的可交换形态占比降低了5.2%、 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