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14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49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269篇
基础理论   91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探索了试验过程中SiO3^2-离子团的加入对脉冲自动倒极电解法合成聚合氯化硅酸铝中Alb含量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了最佳摩尔比。在脉冲倒极周期和电解槽电流一定的情况下,当总铝Al,与SiO3^2-的摩尔比为10:1~20:1时;在此合成条件下制备液中Alb含量超过80%;处理模拟水样最佳投药量为:0.5~5mgAl2O3/L。在制备过程中,极化现象得到了极好的控制,电解槽电压和电流十分稳定。  相似文献   
53.
以废旧锌锰电池生物浸提液为前驱体、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结构导向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球形介孔锰锌铁氧体(P-MZF).同时,利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S_(BET))、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和磁滞回线(VSM)等表征分析了制备的材料,并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于无PVP制备的样品,P-MZF的比表面积S_(BET)(126.7 m~2·g~(-1))、活性点位的增加大幅提升了对MB的化学吸附能力;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表明,Pseudo second-order和Langmuir模型适合描述其对MB的吸附行为.此外,经过5次循环吸附-醇洗再生,P-MZF对MB的吸附效率仍可维持在93%以上.制备的P-MZF具有高吸附和磁回收简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54.
5月21日,科学家宣布了一项人工生命工程的重要进展。该研究小组宣布,制造出了人工NDA驱动的活细胞,并已经对该项研究申请了专利。  相似文献   
55.
水热条件对粉煤灰沸石离子交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沸石的离子交换性能是决定其应用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为衡量粉煤灰沸石的应用性能,本研究主要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添加剂等水热反应条件对合成粉煤灰沸石产品离子交换性能(CEC,Cation Exchange Capacity)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品的CEC值随着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增加而增大,至120℃、6h达到最大。添加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95%乙醇有效促进了NaP1沸石的结晶过程,均可使产品CEC值提高10%以上。合成NaP1型粉煤灰沸石的最佳水热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6h,液固比(mL/g)为8,氢氧化钠浓度为2mol/L,95%乙醇作为添加剂。所得粉煤灰沸石产品CEC值达到最大值198.31cmol/kg。  相似文献   
56.
可生物降解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合成与应用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PHA)是很多微生物合成的一种细胞内聚酯,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生物材料。P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生物可降解性和塑料的热加工等性能。文章主要综述了PHA的合成途径与有关应用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7.
针对合成香料废水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毒性大、难降解及含盐量高等问题,以某香料厂实际废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催化氧化的方法对其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了pH值、槽电压、气体流量、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其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CODCr,特别是pH值、槽电压这2个因素对CODCr的去除率影响较大.利用试验中所建立的优化操作条件在100m3/d规模的实际合成香料废水预处理工程实践中,对CODCr的处理效率稳定在75%~90%.对后续生物处理过程基本不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58.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from various oxides with adsorbed cadmium by wetland plant Phragmites australis was studied to evaluate the fate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ediment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Hoagland solution was used as nutrition supply, and single metal oxide with adsorbed cadmium was applied as contaminant to study the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dmium and the substrate metals by P. australis. After 45-d treatment, the bioaccumulation degree in root followed the order: Al(OH)3 > Al2O3 > Fe3O4 > MnO2 > FeOOH. Heavy metals absorbed by P. australis were largely immobilized by the roots with little translocation to aboveground parts.  相似文献   
59.
Surface ion-imprinted in combination with sol-gel process was applied to synthesis a new Pb(II)-imprinted polymer for selective separation and enrichment of trace Pb(II) from aqueous solution. The prepared material was characterized by using the infrared spectra, X-ray di ractometer,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batch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optimal adsorption condition of adsorption trace Pb(II) from aqueous solutions on Pb(II)-imprinted polymer. The equilibrium was achieved in approximately 4.0 h, and the experimental kinetic data were fitted the pseudo second-order model better.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was 22.7 mg/g, and the Langmuir equation fitted the adsorption isotherm data. The results of selectivity experiment showed that selectively adsorbed rate of Pb(II) on Pb(II)-imprinted polymer was higher than all other studied ions. Desorption conditions of the adsorbed Pb(II) from the Pb(II)-imprinted polymer were also studied in batch experiments. The prepared Pb(II)-imprinted polymer was shown to be promising for the separation and enrichment of trace Pb(II) from water samples. Th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mechanisms we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60.
宋卫军  谢妤 《环境工程》2016,34(10):49-55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煅烧-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合成沸石,运用XRD和SEM表征了合成沸石的特性,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合成沸石对磷酸盐的吸附和脱附机理。结果表明:12 h后产物发现了Na P沸石的特征峰和亚晶结构,延长水热合成晶化的时间有利于沸石晶核的形成。沸石对磷酸盐的吸附机理符合伪二级模型,实测值与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值相差在1.1%以内。颗粒内扩散速率是由膜扩散和内扩散共同控制,颗粒内扩散速率常数kp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升温有利于磷酸盐的脱附,MNa OH/P>8.0时(MNa OH/P为Na OH物质的量与吸附的磷酸盐物质的量之比),磷酸盐的脱附率可达82.9%。伪二级脱附动力学模型的拟合结果优于伪一级,拟合值与实测值相差在1.7%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